公路养护微表处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

微表处(Micro-surfacing)是一种改性的(改性的可以理解为改良的)、快开放交通的、“精细”的封层技术,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矿料、填料、水和外加剂按合理配比拌和后摊铺到原路面上,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不要小看此薄层,其优点很多:耐磨防水、防滑美观、填补车辙、增加道路使用寿命、减少行车噪音等等
       微表处技术如此好,这项技术从何而来呢?当然,据我所了解到的是由稀浆封层转化发展而来。稀浆封层公路施工最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用于德国,40年代在美国也得以运用,随后经过步步改良,微表处开始用于整个路面的罩面,开启了微表处的光辉岁月。公路养护微表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预防性养护施工中,用于修复基层基本完好,但面层有一定程度损坏(但比较轻的病害,如:轻微车辙、泛油、表面老化等)的路面,能够快速解决道路表面病害提升道路使用性能,并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年限。

微表处施工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气候条件和路面状况。气温大于等于7℃并持续上升的季节,路面也不能有积水,施工完成凝固期内不得有霜冻天气出现。大批量施工前,先做试验路段,试验路段铺设成功后可以开始大量施工。施工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保证材料的稳定供应、施工过程中边界要求洁净平直、混合料均匀连续、根据车辙深度决定施工使用设备、施工过程中一但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等。施工结束后,要求路面、边界整齐划一、有均匀统一的纹理、还应及时清洁橡胶刮板,路面开放交通前不可撤除路障。

好的施工队伍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气候、地理环境、交通量等因素,采取科学地、更适合当地配合比设计,满足沥青路面、水泥路面、桥面等多种条件下的预防性养护要求。合理避免了松散、脱落、泛油、表观质量等问题。

微表处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和沥青路面的车辙修复,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等的罩面;还应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以及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的磨耗层。我公司以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成熟的施工技术先后在巴陕高速、成安渝高速、晋阳高速、太佳高速、平渝高速、高陵高速、二广高速、大广高速、桂三高速、渝蓉公路、怀通高速、G107国道、县道等公路上施工,均得到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

微表处的性能特点:

(1)防水:整个路面摊铺,增加防水面,阻止水分下渗;
   (2)耐磨:增加一个磨耗层;
   (3)提高防滑性能:新路面增加摩擦;
   (4)提高路面平整度、美观度;
   (5)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6)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7)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
   (8)作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微表处也可直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从而减少昂贵石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显著降低基本消除早期水损坏的发生;
   (9)环保:在常温下施工,没有毒烟雾、粉尘、噪音污染,没废水外排。

微表处施工的工艺流程为原路面检测-修补原路面病害-封闭管制交通-清扫路面-摊铺-修补及修边-早起养护-直至开放交通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沥青与石料之间极高的粘附性以及微表处罩面极佳的耐磨性,从而保证微表处罩面在重交通作用下仍可达到较长的使用寿命,微表处对其组成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
1、要求石料必须坚固、耐磨而且是清洁的,石料的级配通常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成型后的厚度一般为5mm或10mm左右。
2、微表处所用的乳化沥青必须是经聚合物改性的,通常是采用SBR胶乳,也可采用SBS改性,其残留物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在国际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是采用ISSA的要求不小于57℃。
3、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增加了磨耗试验和碾压粘砂试验,来评估其抗水损坏能力及最大沥青用量,国外的调查显示微表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6年,长的可达到8年。
4、当用于填补车辙时还需要进行碾压变形测试。除此之外,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可采用马歇尔法或维姆法确定。
5、对施工路面的要求:若施工对象出现路面病害,必须先行进行处理,才能进行微表处摊铺。
6、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
   一般情况下:
· 重型车多交通量大的约10mm
· 中等交通量约7mm
· 交通量小、重型车小3-4m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