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作品大赛 | 再见,不是告别
再见,不是告别
故人、往事、记忆、流年。每当这一串串有关时间的词语不经意出现在眼前时,心便有种酥麻麻的感觉,说不出,道不明的伤感像一阵突如其来的寒风。
八月份的尾巴是空中一根飞机线衔接两个国度,初次与越南见面,不是想象中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光景,也有高楼大厦,也有灯火繁华。河内,你好!
九月是一张摊开的白纸,开始在新生活里画上点点滴滴,我打还剑湖边走过,尝过鸡蛋咖啡,吃过阿燕糯米,手里提一支长钱冰淇淋,逛过三十六古街、同春市场,瞻仰过传说中的法式大教堂……又至文庙、西湖、巴亭广场,曾经课本上“奎文阁”“真武观”“青春路”“百草园”“独柱寺”“胡志明主席陵”等字符如今成了出现在我生活里的一幅幅实景。
画上的每一笔都是浓墨重彩,但如何也盖不过那一股虽淡犹深的相思意。越式中秋节更像是翻版的中国儿童节,他们在西瓜上雕刻胡伯伯,人手提一个五角星灯笼,吃着各种油炸小串儿,好不热闹。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千灯万盏,我只有一轮明月。一轮明月,两地中秋,不离乡怎知乡愁?
十月的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下午坐上公车去追太阳,看云层被绯色晕染,看凤凰绿叶下满湖的金粉交融,看天空泛起暖色又逐渐返蓝,河内西湖的日落,真美!不知此时的杭州西湖又是何等颜色呢?两国接壤,只隔一条边界线,你在我触手不可及的那头,我在夕阳的背后。华灯初上,暮色渐浓,思绪渐深。黑夜模糊了视线,却又使得某种看不见的东西愈发清晰。
走遍了打卡胜地,开始探索各类集市,大街小巷,开始观察路边三五成群喝茶、喝咖啡的人们,开始尝试一个人出门和更多本土人士交流,不拘是买东西、吃饭抑或是打摩的时,凡有机会总要努力和他们多说几句越南语,大概从那时起,我才开始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尝试更多陌生的食物和调味料,模仿他们在路边喝冰茶,约几个伙伴在同一个食盘里吃东西,偷听他们说话,带上学生证去电影院,在带有南部音的越南电影里垂死挣扎,这样的日子也不失趣味。
河内是一个很奇特的城市,它时而静谧,时而喧嚣,时而古典,时而青春。在这里的每天都能看见路边喝着茶等着接活干的男人们,还剑湖边、凤凰树下,总有人带着画板来写生,妇女们悠悠地踩着自行车卖花卖水果,或是挑着竹担卖各种薯类,摩托车的潮水每天都要起起落落,每逢足球赛事,不拘男女老少,都狂热如提纯了的白酒,步行街上有人拉着二胡,有人吹着悠扬的萨克斯风,也有人开着音响跳街舞。若有兴致,你可以去白胡子老爷爷那里测字,也可以加入年轻人们踢毽子的队伍,或是和孩子们一起堆积木……
这里承载着我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欣赏一场音乐会,河内妪姬艺术中心越南竹乐器音色的灵动如今犹觉在耳,也因此喜欢上童光荣先生,一位值得敬佩的会多种乐器兼指挥兼中越双语主持的越南艺术家。第一次观看嘲剧、从剧,甚至第一次观看中国京剧也是在这里。中越戏剧艺术颇有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其中沉淀着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子,应当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我的第一次“穿越”。从河内出发,途径中、南部9个城市,然后坐船前往富国岛,最后飞回河内。这次旅行长达二十多天,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我能在外旅行这么久、走这么远。忘不了顺化的皇城飘雨,岘港的徐徐海风,会安的古镇灯笼,忘不了芽庄的泥浆浴,大叻的春香湖和梦幻天空,美奈的左手沙丘和右手海洋,更忘不了第一次前往岛屿的奇异感:你站在轮船顶吹着海风,四周都是海水,你看不到陆地,满心都是对海洋的敬畏,却又为之惊心动魄的颜色所倾倒,你害怕在海上迷失,但真正踏上岛屿的那一刻,又开始依依不舍,甚至想化作一叶孤舟随着海浪遨游……
旅行总是最好的生活教科书,就像我在云雾里沿着陡峭的石梯向着番西邦峰顶前进,无论剩下的距离还有多远,下山的人们总会告诉我,“快到了”。不管路途有多遥远,有多难走,我们都会是胜利者,因为我们无所畏惧并坚定信念。
在越十个月的留学生活又何尝不是一次长途旅行?来时凤凰树绿意正浓,离别在即,凤凰花如火,红满枝头,就像越南姑娘们鲜红的嘴唇,就像越南小伙们告白时的火热。十月期将满,但我坚信,再见,不是告别,而是对未来的期待。我们约好,下次再见。希望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你依然这样问我:“你有摩托车了吗?”(你有恋人了吗?)
谨以此文敬致我将满十月的留学生活。
作 者:陈琦
在读高校:四川外国语大学
作品编号:C047
更多参赛作品
中国组
C002作品,《美奈:宁静似海,奔放如火,温润如水的女子》,卢珏璇
C004作品,《中越作品大赛︱越南岁月之我的感悟:“西天取经 + 越南取经”》,黄建顺
C011作品,《在西贡,你是可以吃一天的》,你爱吃西红柿吗?
C016作品,《难忘的一次相遇,我竟然成为越南友人的“幸运星”》,黄碧芳
C018作品,《越南人文记忆——我眼中的五个越南中央直辖市》,VANCHAUCHAU
越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