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见到刘墉后出了个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下联更经典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人一年最盛大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聚集在一起共度佳节。按照我国的传统,春节期间有许多习俗,例如放爆竹,发红包等等,其中最具有文艺气息的当属贴对联,这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正如王安石在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种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我国古代社会制度为封建主义,国家的大部分权力都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这也造成他们特殊的地位。纵观历史,我国出现过许多皇帝,不过要说名气最大,乾隆绝对排得上号。一来是他距离今天时代比较近,其次他在位的时候清王朝走上巅峰,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这与晚清时期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乾隆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有一次他专门给刘墉出了一个上联“只可叹,弯木难当顶梁柱”,而刘墉的下联更是称得上精彩。关于这个对联其实民间有一个传说,刘墉本身才华出众,他参加科举考试最后金榜题名。按照规矩他应该去皇宫参加殿试,让乾隆皇帝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
一般来说皇帝在此之前都没有见过这些才子,殿试是第一次见面。没曾想乾隆刚刚看到刘墉就大吃一惊,因为此人和想象中差距太大,竟然是一个罗锅。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外貌毕竟给其他人的第一印象,一时间乾隆脸色有些难看,对刘墉也生出不满。
不过乾隆自然不可能当场发火,毕竟拒绝对方的话会贻人口实,即便身为皇帝没人敢反对自己,但是也需要为了面子而考虑。经过一番思考后乾隆想出一个办法,他当场便出一个对联,想要以此来刁难刘墉。实际上仔细分析就知道这句对联并非在考验刘墉的才华,反而是让他知难而退,既然是罗锅就不要进入朝廷,否则只会丢失国家的脸面。
刘墉是罗锅的事情主要在民间流传,很多人都将其称为刘罗锅。但是史料上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唯一出现是在刘墉晚年时期,嘉庆将其称之为刘驼子。要知道此时的刘墉已经快八十岁,这个年龄即便是普通人也会有些弯腰驼背,因此完全不能作为罗锅的佐证。此外刘墉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家庭也不会允许他有驼背的习惯,早早就会进行纠正,因此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对此也有人表示刘墉可能是后来得了一些怪病,导致驼背的情况。不过刘墉本就位高权重,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人物必然会青史留名,史书上对此没有任何的记载,因此得病的可能性也很小。实际上就连这个对联都很有可能是民间传出的流言,主要就是展现刘墉的才华。
这一点从他所对的下联中就能看出,刘墉听了乾隆的话后心中也有一些不服,于是当场就写下“甚为喜,屈弓才可射天狼”,对仗工整,而且和上联十分契合,整体气势磅礴,绝对称得上经典。这句下联很显然取自苏轼的诗词,里面就有射天狼的描写,刘墉这也是表示自己虽然罗锅,但弓本就需要弯曲才能射下天狼,自己完全能够胜任。
此外乾隆在上联中提到他无法担任顶梁柱,刘墉自然不会反驳,不过顶梁柱毕竟是中规中矩,而天狼本身就代表着危害,甚至有可能威胁清王朝的安全,刘墉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根本不屑于顶梁柱。
乾隆听后虽然惊讶于刘墉的才气,却也生出了一些不满,要知道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是巅峰状态,根本不存在什么威胁极大的东西,更何况所谓的天狼,因此他质问刘墉如何射天狼。没曾想刘墉直接表示自己将来要治理所有的贪官,还要保护百姓安全,这样就是所谓的射天狼。
听完刘墉的描述后乾隆龙颜大悦,他明白这就是自己需要的臣子,于是再也没有之前的成见,对刘墉委以重任。事实上刘墉在朝廷里的确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甚至敢当面反对和珅,民间也因此流传了许多关于刘墉的传说。由此可见刘墉绝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物,面对乾隆的刁难也毫不慌张,迅速做出正确的回应方式,这才为他的成功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
《元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