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亚韬:浐川胜迹、人文传说与故土风情史稿(十七、十八)

第十七篇:美丽的浐川是两岸人民的生命之川与母亲河

  浐川是鳴犊人民的母亲河,生命之川。它没有旖旎的山水景观,没有奇峰叠峦,没有參天古木荗林和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风韵,却为何家乡人民特别珍视它呢?因为,浐川之美,两岸神话般地人文历史,故土风情,以及民俗景观,都实实在在记录着浐川人民古与今,繁荣与毁殇,革故与鼎新,呵护与期待的由衷夙願。大川泽溪是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命脉,是大自然泽川地貌的恩赐,它是救过两岸百姓命之"大川恩河"。古镇之繁荣,故土之美,其历史之辉煌,乃,是天工之造美,经世之开物,是代代口赞相传、经史历世的鉴证。

那么,为什么  鸣犊人民视浐河为母亲河,生命之河呢?由于浐河支流相互交融,分流交织如网。潺潺清流,如环无端,日日夜夜,浇灌着万亩稻田;哺养着兩岸祖祖辈辈勤劳、勇敢、与淳朴的庄稼人。

农耕 时代,百姓靠天吃饭,浐川正因为是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两岸关系农谚有"半年亲亲,半年仇"的现象。其事件的发生,都在大旱大荒之年严重缺水季节,因浇地而所引起的争水、甚或斗械事件。天旱无雨,河水竭乏,倘若东岸人将上河水拦堤筑堰引入自家支渠,西岸无水,自然田畴干旱圻裂。于是乎,只要村人有人一喊一敲锣,立马婆娘女子,老少壮汉,操叉肩鍁,一齐涌向河堤。东西河岸,一字排开,人马对垒,如臨大敌。先是连吵带骂,拔箭弩张之势;若言语不和,则见棍棒鍁叉相见和喝喊高声。霎时婆娘女子戳渠放水,男人撕打斗械,一片混乱。如有几人头破血流,倒卧渠岸,斗械争水稍停方偃旗息鼓,各顧各人。说亦爽快,各抬回各人,自筹资金,医伤疗疾。之后,东西双方,派出德高望重,或有姻亲之人,说事了事,制定乡约:或共同挑渠淘渠,以增水源,或公平花渠分水,或你放水三日我放水三天,恊同抗旱,第二年亲亲还是亲亲,乡党还是乡党,照样是二似相安无事的和气往來。

闻悉老輩人讲:民国十八年(1929),陕西关中大旱灾,最严重期川河断流,泉井涸竭,禾苗未沾滴雨,兼其蝗虫飞过蔽日,瘟疫肆虐流行。餓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乞丐卧街成群,鳴犊镇的生意人,不得夜暮未降及早关门。老者继续说道:民国十八年年馑,唯其南山雨水甚多而见云就是雨。这样以来,不但收成物阜,由于秦岭雨量充沛,使得浐川水源未减,浐川两岸的水地稻田收成未受到严重损失。故鸣犊粮食皆可川源互济,使其大荒灾得以缓解,未曾遭受大的飢荒劫难,尙且救济了部分來乞的千、陇灾民。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紧缺,气至秋冬,鸣犊农村靑壮老少,天未破晓,骑自行车,拉駕子车,三五结伴地摸黑进城換粮。路上凭着乡音,或咳嗽声,都能辨别出乡里邻方,互答招呼。境由心造,之后,发展到上河北,跨高陵、奔闫良,一至远跑富平换包谷。 若远行,子夜即动身,披星戴月,迎风冒寒。川道人凭着"能下苦方为志士"的淳朴坚实理念,凭着陝西"楞娃"、倔犟、顽强的精神,于生活中道取浐川,使人生迈过道道难坎,终于赢来灿灿曙光。

然则时下,社会上孳生出极少数新生的"八旗子弟",不知耕稼之苦,未经飢饉之荒。揮霍浪费无度,追风奢糜,争艳斗富,张扬无羁。于衣、履、食、物,毫无节俭惜物之心。故而晚唐.李商隐甚为清楚地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虽寒敛,与之比豪奢浪费、挥霍、和浮糜成腐而败家败国的奢华之风,总能使人更感动,更尊重,更赞赏。孔子云:"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因故,反腐反贪,反奢糜之风,勤俭倡廉,宏扬中华传统文化,守持代代清白传家的美德,实乃强国固基之根本矣。

第十八篇:神奇、而人𤇍地灵的馬嘶坡与寒门才俊一惠甘亭先生

从绿䕃笼翠的终南山麓,北顧庫峪,顺川而下,经引镇天井、大王村來到鸣犊镇最南端的 第一个 村落一马嘶坡。

  马嘶坡的来历,其主流传说有二:一说是大唐太宗皇帝郊野游猎毕,御前护卫走马引駕回宫,由引驾返廻(引鎭),延浐川西岸,经天井、大王至惠姓氏族的坡塬地带处,突然御马不前,嘶鳴异常,史官随行以记之。将鳴犊故地"惠家坡",则易名为马嘶坡。其二说:则因马嘶坡村的地理地貌,处于秦岭断层地带的浐河边缘,而相隔若干年发生的地啸之时所发出的如雷轰鳴之声,其后音时断时续,犹如战马嘶鳴,故名马嘶坡。

  马嘶坡村以惠姓氏族居多 ,民风强悍,淳朴善良, 阳光向上。却 能以 耕 读 懿行 而 成 风气 ,且能知礼显仁 ,处处 可见和谐之气。农耕暇隙,尤其是 闲冬 季节, 马嘶坡的青 壮少年,具有喜好舞龙耍狮子的习俗。

据村老讲:马嘶坡的舞 龙 逗狮的年代,最早始于民国时期。热心、豪放的发起组织者惠振赢 先生,精通舞龙耍狮之道,率先在村中组建了舞龙舞狮队伍 。

龙是中国远古时代的图腾,传说中:龙具有耕云敷雨、消灾赐福之德,意寓象征着祥瑞与冲和的阳气。瑞狮 内含着威武、雄壮、和精进勇猛的精神。在民间,以此祈愿 ,风调雨顺,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长安境内,舞龙舞狮者寡,马嘶坡要数算是拔乎其萃的佼佼者也。馬嘶坡的舞龙舞狮,最先始由擅长演武戏的惠秦喜与惠振赢先生为搭挡而配合协演,发展到高潮时期,一到春节,直至元宵佳节,參与的年轻人愈来愈多而成为地方性的乐娱绝活。

据马嘶坡人说:北派耍狮子舞龙,尤以登高空翻的高难动作而见长。那时候,一个身怀武功的年轻人惠亚民,为使其逗狮舞龙的技艺高超,经年练功不怠。故胆 子愈来愈大,以至由丈余高的崖上,空翻而下,高起稳落,如立平地。所以,他在实际逗狮表演过程中,以至于由数桌叠加撂起的高处腾翻稳下,其落地稳健,动作干净利落,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之声。

马嘶坡耍狮子龙灯,不但元正初一至十五左右在浐川鳴犊演出凑兴,还被邀请到外地进行表演,精彩、卓绝的传统艺术绝活,为继承、丰富民间的文化娱乐生活,做着尽其所长的贡献。亦或许是影响和造就马嘶坡人,坚忍不拔、拼搏向上、与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之一。

  六十年代中叶,馬嘶坡出现过"神水"疗疾,能病起沉疴的风传。传说在馬嘶坡青龙洞的北侧有口冒眼 泉,泉水涓滴,一滴滴汇聚成清澈的小潭,潭水清澈如镜,寒冽甘甜。不知风从何起,乡间流传,此处之水能治痼疾,疗百病,。特别 是用其水煎熬中药,或作药引应用,可効起沉疴,屡用辄验。在当时传的是神乎其神,誉为"神水"。一时间,闹腾的沸沸扬扬,使得 蜂引蝶拥, 南北十方,老妪童叟,携 壶提罐,奔向马嘶坡来取"神水"。但是, 闹腾一阵,渐渐淡然。

马嘶坡,西靠少陵塬,东臨浐川河。庭前廬外,崖畔土石之下,蕴藏着千奇百怪的秀石而凝瑞外露。其山石经水渍渦冲,皱纹渦洞,递层叠起。假若向下深 挖掘之,其博纳 浐川之灵秀,大自然造化之小小山石,玲珑剔透,尽显兀突奇峰,怪石嶙峋,形态千奇百怪,谓之天然"假山石"。如 若稍加雕飾,其形若鹤若鹰,似龙似虎,如鳄 如 䐁。一个个栩栩如生、精怪灵秀的假山石,或丘陵冈阜,或灵壁千层, 云根槎牙,速见精美的天工之作矣,可惜近年来,疏于管理,人为的不科学的攫取业已所剩无几了。

1964年文革气息已来,中学肄业,年轻轻的 闲着终日无所事事而混迹社会。恰好生产队派员到马嘶坡村段的浐河修建"截渗"(属蓄水之农业水利建设),欣然应允,与村民在马嘶坡惠姓人家中,安营扎寨。于是舖麦秸,打通舖,吃的是径直一米五见盈的大锅饭,日日肩荷铁鍁,下河干活,放工胡逛,倒是痛快乐哉。

  在马嘶坡修"截渗",破晓时分,常常遇见一位身材略高,面目清瘦、白净儒雅的老者,清晨一手提一块青磚,慢悠悠地徒歩向马嘶坡塬上走去(那时早起,喜欢中医,做作背书),只要是不下雨,老人日日坚持锻练,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其人。晚卧铺上,随向杜兄提及(杜某为文革前高中学生,好文史、书法和中医,家庭时为 地主成分,低调而讷于言,学医在我之先)。杜说道:"你知道他 是 谁?他就是民国长安留美学生第一人,大名鼎鼎的惠甘亭"。"噢,鳴犊还出这人才",我靠近细听着。

钟灵毓秀的马嘶 坡, 山清、水秀  、地 灵。其地灵,先必有人𤇍。还真的在清末, 蕴育出一位寒门学子、长安留 美第 一人 惠甘亭先生。于是乎,他将惠甘亭的人生轨迹 ,倾其所有的娓娓道来:

惠 甘亭先生。长安鸣犊马嘶坡村人。生于清末,男性,字霖浦。其家与明代城南,著名的 "亮碑寺"相鄰。然而其居址,与孟母择鄰而处,则有异耶,实乃祖业所留,自然造化之天縁者也。

  据说"亮碑寺"始建于明代,緣于寺内有块青石灵碑,晶莹剔透,若经日照霞射光亮如镜,灵碑内 现,光影迷离,若山川云雾缭绕,如树木花草  移动, 似 鱼虫鸟兽奔走如画,其栩栩如生,叹为观止,故名"亮碑寺。惜 惜乎,叹哉!清 初,一度寺院遭劫,寺毁僧逃。民国末年,由地方乡绅信众筹资,重修亮碑寺, 觅得数僧,寺内香火方得延 续。

先生 幼年,父 殁。然其母为人不啻贤淑德善,极精能干,心底亮堂。兼其秉性贤德刚毅,昼携幼子,扶犁耕田,不输丁壮男汉;夤夜织布纺线,与孤灯和南鄰寺内之阵阵诵经法音为伴。故惠母心慈向善,贤惠吃苦,独抚遗孤。她为了孩子的成长,抛弃世俗观念,不畏妒言白眼, 挽起袖子扶犁锄禾,含辛茹苦, 节衣缩食。一个中国母亲,她心中充满着希望的阳光,一门心思的想着惠门能够文昌业兴,輝煌庆衍。惠母虽 为 农 村妇人,却甚明篤学之风, 深晓育才之理,所以 ,在甘亭八岁韶龄,遂将惠甘亭送入私塾,启蒙明德, 开悟达理。

幼年的惠甘亭,虽出寒门,睿智敦敏。小小年纪已怀悬梁锥股之志,心存岳母刺字之训,俱有科技兴国、报国之宏愿。所以尊师好学,发奋读书,博览典籍,诗词联赋,熟然于胸。那时的惠甘亭业已飲墨数斗,满腹经纶,学有卓绩。因故,1904年于陕西乡试中考取淸朝廪庠生员

  一一一入庠后,先生心怀天下,目睹清廷无能腐败,那时习文、学社科者众,于理工类少有学习專研,他愤然弃学,欲望中西汇通,科技救国。擁书夜读不辍,日学速进。历二年,考入京师大学堂。

一一一1911年春,军伐混战,由京归陕,任张凤翙督军府秘书长,歩入政界,力鼎共和革命。

一一一1913年10月,清政府择优选派"庚子赔款"赴美留学生,惠甘亭考试入选,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于应用化学系,是为陕西留美第一人。先生在美国读书的 时候,怀 抱"而在搏飞扶摇羊角而上"之志;学成报国"翱翔于丰镐之间者"的决心 。故疏于亲朋师友书信往来,拒绝乐娱,埋头苦读。历尽艰辛,终于在美获得硕士学位。

一一一抱着筹志満怀、科技兴囯的愿望,归国回陕。岂料,适逢秦地軍伐混战,操戈祸及百姓,堪乱狼藉,百业萧条。他到处奔走疾呼的科技提案,无人顧及。在报国无望之下,惟以教育救国,方能亡羊补牢,免致中国衰亡。他于是投身执教于秦省高等中学。并被陕西农业专科学校,聘为校长。

一一一 抗战时期,惠甘亭先生,始终以民族之大义  ,文人之风骨,冒着敌机狂乱炸的 危险。坚持 他的教育救国宏愿,矢志不变,速与社会爱国人士及同道贤达,在长安引镇创办了"芷阳中学"。

一一一惠甘亭先生以深邃的学养,中华民族脊梁之 美誉,于一九四五年,被公推为长安国民议会參议长

一一一迄止1946年,岁逾周甲子的惠甘亭先生,固可尽享田园生活和 天伦之乐 ,但是,他始终无忘教育,造福桑梓 的思想理念,托着病体,将与其相鄰、年久失修和荒无僧人的古庙"亮碑寺",遂之改建成"鸣犊马嘶坡小学"。并自费出资兴建翻修,重置桌椅,广收农家子弟;且对家境贫寒者,一律免收学 费,使得百年古寺重放异彩。

  诸君 清楚,若要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必然重要的是须以历史背景、公正、全方位的透视内景和外景的前提条件下而进行剖析。  那末,惠甘亭先生,一生一世,他艰苦 卓绝的生活奋斗轨迹。其奋斗目标是什么?对国家、对民族和社会的贡献,究竟是什么?纵观之,不难清楚有三:

一是在父丧、家境清寒的环境下,始终坚持刻苦读书,以贫贱不能移,心怀天下苍生之情怀,国家兴亡之情怀,故土已任之情怀,为实现报効祖国,完成 科技兴国之梦,择攻理工,一歩一步,历经磨难风和雨,终于修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硕士学位,其人生精神难能 可贵,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寒门才俊,长安留美第一。

二 则是先生目睹了清廷的软弱腐败,国家当时正处于军伐混战和日本侵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在报国无门、科学技术救国兴国美梦破碎无奈的现实情况下,没有气餒,睿智的转向教育救国。冒着生命危险,而不懈努力  的 办学精神,实属不易,堪称造福社会的人仁志士  和富有民族脊梁精神的典范,令人十分钦敬。

其三是:惠甘亭先生,下野归田,不享坐耳闻三声衍庆的天伦之乐,晚年却心怀桑梓,将废弃无人管理的"亮碑寺",终将办成"马嘶坡小学"的事实,证明先生热烈的款款故土情怀 :一个赤子之心,一个乡贤的高风亮节和一个文人风骨的标格。

惠甘亭先生 ,一生一世,坎圪不平。幼年丧父,长于寒门;处在中国外强凌侮、软弱无能的清末。学成归国,恰蓬军伐混战。割据一方的局面,但他 以超乎寻常的拼搏努力和求索精神,其所笃行的一切的一切,确确实实,真真正正,值得学习,值得赞扬,毓雄才俊,值得以史志之。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