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政治原则之争

王安石和司马光究竟争的是什么? 他们争的实际上是一种最根本的政治原则。

在王安石看来旧法早就不行了,要行的话,不至于被西夏这种小破国家给欺负了。这些新法对国家好处颇多,就算有一点瑕疵,你们也应该帮我改进,而不是劈头就骂。

在司马光看来不是这样,他说老王你那能叫瑕疵吗?这完全证明了你那根本就是胡闹,你要想治国首先得老成持重,不能依照一些异想天开的念头把天下搅得不安宁。老王,你得知道要是把秩序搅乱很容易,但是要想恢复起来可就难了。到时候遭殃的是谁,还不是老百姓吗?

王安石一听,火更大了,啥叫异想天开的念头啊?没看我那新法是复周礼吗?你再老成持重,你还能老得过周礼去?既然你们这帮家伙不愿意帮忙,还拖后腿,我不用你们行吗?我就用新人。于是王安石的那套人事改革方案就派上用场了。

但问题是双方已经闹到这个份儿上了,道德感比较强的人肯定就不愿意跟王安石混了。因为王安石这个人个性确实太奇葩,的确是不大容易合作。再加上他以复周礼的名义连祖宗之法都可以不要了,那什么事干不出来啊。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君子不会来的,各种能力很强但是心术不正,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被王安石提拔起来了。

当然,王安石本人是非常重视道德的。王安石曾经点评战国时期很有名的齐国的孟尝君,他说世人全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收拢天下的人心,各种人才全都愿意为他所用,鸡鸣狗盗之徒他也都能用起来。

王安石非常看不上,他说就凭齐国那么强大,要真能得到一个人才,绝对就能压制住秦国称霸,你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吗?正是因为孟尝君门下有一堆鸡鸣狗盗之徒,所以真正的人才才不来。

王安石想得当然是非常清楚了,但是这种话说起来很容易,真干起来就不一定那么回事了。肯为王安石所用的人,我给你举一个最有名的例子,你就知道都是什么货色了。

这个例子是谁?蔡京,就是《水浒传》里面那个有名的大奸臣蔡太师。蔡京这种人确实不管祖宗之法,而且特别能忽悠,他把宋徽宗一通忽悠。于是北宋的政治水准就越来越差劲,最终就亡国了。

那么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咱就能看出,司马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强调祖宗之法了。

北宋已经进入到平民社会了,那么在更早的封建社会和豪族社会里,实际上社会本身对于皇上的制衡能力非常强。 但是到了平民社会,社会里对皇上的制衡能力就越来越小了,传统几乎是唯一的一个还能够用来制衡皇上的东西了。

那传统是什么呢?祖宗之法。如果皇上对祖宗之法都没有敬畏了,那问题就大了。官僚本身是皇上意志的延伸,如果祖宗之法可以随便就被突破,蔡京这种人就会以皇上之名干各种坏事。

但是咱们在前面也说过,王安石变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大宋过去的一系列做法真是不行了,必须得变,老路根本维持不下去。

司马光所强调的祖宗之法就是这条老路,确实能够对皇上和官僚给构成约束,但问题是现实面对着一大堆问题,这怎么办?司马光能解决吗?

大宋在这种时候就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境地,既需要王安石的改革,也需要司马光的稳健,但却很难找到这两种政策的均衡点。

所以到了力挺王安石的宋神宗去世之后,王安石所开创的新党和司马光所开创的旧党,就随着皇位的变迁而多次的此起彼伏,这两个党就开始了非常激烈的党争。

在王安石和司马光都还活着的时候,这两个人都是君子,所以他们虽然有党争,但是不会失去君子之风。

他们的后继者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烂人。所以到后来的争夺水准就越来越烂,再也没有人从天下情怀这种大格局出发,堕落为纯粹私人的争权夺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