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少爷上学的保障经费,王熙凤不敢免除,贾探春为何敢免除
王熙凤病重,王夫人派李纨、薛宝钗和贾探春共同管理荣国府。在此期间,贾探春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自古以来,改革往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源,一种是节流。在开源上,贾探春力推承包到人的方式,把大观园里的花花草草都承包到人,不仅做到人尽其才,每年还能为创收400两银子。在节流上,贾探春也进行了大胆尝试。
01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平儿向贾探春进言,口口声声说:“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
听完平儿之言后,恰好有一个婆子进来支取贾环和贾兰上学的保障经费,贾探春细问原因,婆子说道:“(贾环、贾兰)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
这笔银子其实数量不多,贾府家大业大,省不省这笔少爷们的上学保障经费无关紧要。但是贾探春却有自己的一番算计:“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免了。平儿,回去告诉你奶奶,我的话,把这一条务必免了。”
平儿听完后忙说:“早就该免。旧年奶奶原说要免的,因年下忙,就忘了。”
从平儿的回答中可知,王熙凤原来就想这份开支给免了,但一直没有付诸于行动。贾探春为何要这样做?
02
贾探春极为精明,脂砚斋曾留下批注:“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故赠以敏字。”所以,贾探春这样做绝对是精明之举,从实际情况看,至少有两层深义:
一是节流。少爷们上学,本来都有月银供给,月银里包括了上学的保障经费。在这种情况下,每人每年又多出了8两银子,属于重复保障。减掉了这一项,银子数量不多,但是节流的象征意义更大。
二是立威。贾探春在做此事之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赵姨娘在别人的鼓动下,到贾探春跟前胡搅蛮缠,多要20两银子的殡葬费。贾探春据理力争,不肯因亲情徇私,坚持按照规定办,让赵姨娘大为不解。在这种情况下,她免掉了贾环和贾兰的上学保障经费,就是明确告诉赵姨娘,以及荣国府里办事的婆子们,她是精明的,是不徇私的,是有人格尊严的。
所以,贾探春做了此事,威信和威严便真正树立起来。
03
减了少爷们上学的保障经费,减少重复开支,这种事情王熙凤早就想到了,但是迟迟没有去减免。因为减免本质上就是动了别人的利益“奶酪”,容易受到非议。
贾探春是精明之人,这种危害她自然也会心知肚明,但是她为何不怕呢?
贾宝玉的背后是贾母、王夫人,贾环的背后是赵姨娘,贾兰的背后是李纨。这四个人都是不应该得罪之人。贾母是老祖宗,王夫人是掌权者,赵姨娘是她的亲生母亲,李纨是守寡的可怜人,面对这四个人,王熙凤是不敢也不能得罪的,同样,贾探春也不应该去得罪他们。
但是她为何这么做呢?
因为她王熙凤强。
平儿将此贾探春取消少爷们上学的保障经费之事告诉王熙凤,王熙凤说出这样一番话: “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在此,王熙凤说的很清楚,贾探春比自己厉害,比自己强。所以王熙凤不敢说的,不敢做的,贾探春敢说敢做。虽然是涉及到贾宝玉、贾环和贾兰三个人的利益,以及三个人背后的大人物的“脸面”,贾探春仍然坚决出手,言出必行,使后期的大观园改革得以顺利推开,实现了贾府短暂的振兴。
声明:本文系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