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用途
文中的大头菜是在昆明呈贡遇见的,一直以为大头菜不是正名,后面才发现他在植物志上就叫大头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以根膨大为特点。
大头菜在贵州会用盐等腌制后出现在菜市场,我们会买来切成小碎丁。
然后和折耳根等一起做蘸水,烧烤,烙烤,炸洋芋煮酸辣粉等,加上一点大头菜,感觉更好吃。
很多年没有看见大头菜了,喜欢它加在蘸水里面,脆脆的口感。
昆明这边种大头菜的农户说,大头菜的叶子可以晒干后做腌菜,大头菜的根切片蘸卤腐酱食用。
昆明这边的卤腐酱,有一些豆腐干烧洋芋的摊摊上,味道蛮不错的,不过大头菜要不要加工一下再吃,倒是没听清。
我们来看文献和植物志中与大头菜相关的知识。
芥菜(Brassica juncea)来自于十字花科,芸薹属。俗名刈菜、紫夜雪里蕻、盖菜、凤尾菜、排菜、苦芥、大叶芥菜、皱叶芥菜、多裂叶芥、油芥菜、雪里蕻。
一年生草本,带粉霜,有辣味;全国各地栽培。模式标本采自亚洲。
叶盐腌供食用;种子及全草供药用,能化痰平喘,消肿止痛;
种子磨粉称芥末,为调味料;榨出的油称芥子油;本种为优良的蜜源植物。
以下仅就我国最广泛栽培的7个变种加以描述。
又叫雪里红、雪菜(江苏)
基生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不裂或稍有缺刻,有不整齐锯齿或重锯齿,上部及顶部茎生叶小,长圆形,全缘,皱缩。
我国南北各省栽培,盐腌作蔬菜食用。
又叫菱角菜、羊角儿菜
下部叶的叶柄基部肉质,膨大,形成高低不平的拳状;
四川省各县栽培,尤以涪陵栽培最多;云南也有栽培。榨菜的品种很多,因其形态不同各有名称。
盐腌加工制造后供食用。
根用芥,块根肉质,粗大,坚实,长圆球形。
顶部不缩小,外皮及根肉均为黄棕色,下面生多数须根;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20-30厘米,有粗齿,稍具粉霜。
内蒙古、江苏、云南等省区栽培。块根酱渍供食用;又可作饲料。
高油菜,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或缺刻。
种子可榨油,供食用;磨粉可作调味品,又可入药。
又叫银丝菜,金丝菜,千筋菜。
全部叶多裂,分裂成多数线形或丝状裂片。上海、广州一带栽培。作蔬菜炒食,稍具辛辣味。
根用芥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又称根芥菜、大头菜、芥辣、辣菜、芥菜头、芥菜疙瘩。
以其肥大的肉质根为食用产品,根用芥菜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
具有开胃、顺气、明目、利水、抗菌消炎等功效。
由于其芥辣味浓,大都用作腌渍加工,即经盐渍、离心脱水、酱油浸泡,辅以部分香料制成色泽呈棕褐色、酱香浓郁、脆嫩鲜甜的酱菜制品。
大头菜是由起源于小亚细亚和伊朗的黑芥,与地中海沿岸起源的芸薹,杂交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在中国演化而来。
根用芥菜是在明代培育而成的,明代王世懋的《学圃杂蔬》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介绍。
根用芥菜在全国多有栽培,“大头菜”一名多用于南方地区,而“芥菜疙瘩”则多用于北方地区。
大头菜植株叶片簇生,有如冲天的长势,俗称这种大头菜为“冲菜”。
根用芥菜自古以来多用于盐渍加工,具体加工方法各地不一,因而不少地方都形成了一些当地特有的名产品。
如北京六必居的“酱疙瘩”、四川的“大头菜”、云南的“玫瑰大头菜”等。
腌制后的大头菜质地紧密、水分少、膳食纤维多,且有强烈的芥辣味和苦味。
不管是榨菜还是大头菜,都是芥菜的变种,倒是都可以统一称作芥菜。
看完植物志上的描述,我感觉我遇见的这个芥菜,更像“榨菜”,而不是很像“大头菜”。
希望有小伙伴进一步补充,鉴别分享。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为探讨学习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求,请谨遵医嘱。
参考文献
(1)根用芥菜 张德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肉沫根用芥菜丁的研制 牛广财 魏文毅 王鹤霖 朱丹 姜明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
(3)我国大头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顿兰凤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4)中国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