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卢氏家庙(叙伦堂)--汝城古祠堂
从广安所出发,沿着省道继续往东北约两公里,就到了国家传统村落--土桥镇金山村。这是一个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居民主要以叶、卢、李三姓为主,人口约2400人。金山村原名“荆山”,在古代是荆棘密布的荒郊野地;后来,经过世代村民们的辛勤开垦劳作,荆棘遍地变成了“金银满地”,村名才改成了今天的“金山”。
入村就是一口大荷塘。
金山卢氏家庙,又称“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该祠堂座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三进两天井,三重封火山墙;用“三”“数者,取的是“三生万物”之意。整座祠堂长30.4米、宽9.2米,建筑面积为366.8平方米。祠堂左右两侧各开有一个券门,上面门额分别书“礼门”、“义路”,感觉有点仿孔庙的意思,说到底也是劝人为善了。
大门门楼采用歇山式屋顶,七跳如意斗拱出挑,额枋正中有“南楚名家”字样。据说,宋太宗赵光义为嘉奖卢氏先祖的丰功伟绩,曾赐诗卢氏云:“积世簪缨自范阳,煌煌事业远流芳。尚书光耀千秋史,太尉名扬五代梁。唐朝宰相威力强,卢氏英才呈忠良。楚国之南皆名家,家声远播耿朝纲。”为纪念先祖的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传,土桥金山卢氏将其家族称为“南楚世家”。
字匾上方有八仙罗列,上面斗拱外端色彩明丽、绘制精美的花板让人眼花缭乱。
祠堂的三重马头山墙。
金山村在古代应该属于比较富庶的,卢氏族人的房屋基本是青砖砌筑,而且多数是两层楼房。
大门上方是万字纹漏窗。
另一种形式的万字格。
这条巷道里,还有过街走廊。
从高处俯瞰古村房屋,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整洁的卵石石板路,清幽的巷子,让人仿佛穿越回到旧时光...
正面看起来几乎快腐烂的户对,侧面居然保存着如此精致巧妙的雕饰--夔龙灵芝,四周是拐子纹,两只夔龙中间还有寓意吉祥的寿字。
李氏家庙格局与卢氏家庙相近,不同的是两边券门为别是“笃庆”、“昆裕”。
路边残留的石雕构件,应该是属于以前的某个牌坊...
金山李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二进一天井,三开间,砖木结构。家庙座南朝北,南北长20.7米,东西宽10.33米,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大门门楼采用为单檐歇山式青瓦布顶,三重封火墙。
中门大梁镂雕双龙戏珠图案,枋额书绿底金字书“李氏家庙”四字。
绘彩双龙戏珠户对。
大门上挂“钦点 翰林院”牌匾,属于道光辛丑恩科李光彦。
门前拱形轩廊。
入内。这间祠堂只有两进一天井,而且还是敞开式,进去可谓一目了然。中间为四方天井,青石板铺就;两侧设廊庑。
天井地面石板雕刻有三幅图案,模糊不可辨认,估计龙的可能性较大。
天井两侧小门门额分别书“礼义廉耻”和“孝悌忠信”。
忠武王李晟(公元727-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人,唐代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公元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兴元元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787年,李晟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陇西郡公李宪(公元774-829年),字章武,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将领,西平郡王李晟之子。仁孝好儒,礼法修整。起家太原府参军,迁醴泉县尉,从事襄阳于頔、魏博田弘正二镇,颇有政绩。入朝,为宗正少卿,迁光禄卿。唐穆宗即位,迁检校左散骑常侍,随从左金吾大将军胡证护送太和公主出嫁回纥,还献《入蕃道里记》,拜太府卿。出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治下有惠政。唐文宗太和二年,拜岭南节度使。性本明恕,精通律学,详决冤狱,政绩斐然。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八月,卒于岭南官所,时年五十六,追封陇西郡公,葬于袁州分宜红花仰野猿攀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