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入灵境 | 明朝文人画中的那些茶事
一、来来来,一起到我的山中茶室喝个茶
明 文徵明 《品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谷雨刚过,正是春茶上市的好时节,此等闲情怎可辜负?
曾说自己“吾生不饮酒,亦自得茗醉”,只爱茗茶不爱酒的明朝书画大才子文徵明坐不住了,这天他在山林深处的茶舍约上自己的门生陆子傅,汲泉煮茶,并且作《品茶图》以记之。
作为诗文书画的“四绝”全才文徵明自然要为此题诗一首,他在画上写道:
碧山深处绝纤埃,面面轩窗对水开。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只见画中有一茶舍位于深山幽静处,门前小桥流水绕舍而过,正室中有二人对坐品茗清谈,桌上只是简洁的一壶二杯,并无多余累赘之物,一旁的侧室中置有泥炉砂壶,小茶童正专心候火煮水。
而门外小石桥上,又有一人循着茶香缓缓行来,整个画面清幽淡雅,虽然只有简单的一炉一壶两杯,却将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描绘的恰到好处。
明 文徵明 《品茶图》局部 题诗落款
难怪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所谓“幽人”是指幽隐之人,自古中国的文人皆以能隐居为人生快事,那么“幽人首务”是什么呢?
文震亨说,第一个必要配置就是得有一个茶舍,此茶舍最好还要在远离尘嚣的山中,再安排一位茶童专门负责茶事,有了这样一个地方,则无论是读书赏画还是寒宵独坐,亦或是接友待客、长日清谈,都有了一个寄托处。
诗后的跋文,文徵明这样写道:
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传(注:陆子传即陆师道,文公徵明之门生也)过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
文徵明说,此时正是山中茶事兴盛的时候,可见这段时间,以及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都要忙于茶事,应是多年的惯例了,只不过这种忙远离尘世间的纷扰和喧嚣,是乐此不彼、求之不得的忙,也是一年仅能一会的好时光。
二、不能出门,那便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吧
明 文徵明 《煮茶图》局部
三年后的1534年,明世宗嘉靖十三年,还是文徵明,又是谷雨时节,茶事又盛矣,只不过这回有些不巧,文徵明生病了,不便出门,怎么办好呢?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明史》中记载文徵明生来便多小病,反正这些小病也没影响他在那个时代活到了90岁的高龄。
不过,这次生病倒是让文徵明不能出门与友人约茶了,但门不能出,茶还是必须要喝的,毕竟文徵明可是常把自己比作卢仝,卢仝是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但他更为后人所熟知的是他的那首'七碗茶诗':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因为此诗,卢仝被称为“茶仙”,文徵明以卢仝自比,足可见他爱茶之深,以及对自己爱茶之情的自信。
这次他虽然不能与友人同赴茶会,共享盛事,但是体贴的佳友还是给他送来了几种好茶,于是文徵明令茶童汲泉生火,他一个人依次将这些茶自斟自饮,并在品尝后给它们排了名次,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
明 文徵明 《茶具十咏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喝着喝着,文徵明又想到了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皮日休和陆龟蒙都是晚唐时期有名的诗人,又都是爱茶之人,两人在苏州偶然相识后,便常以诗歌唱和,评茶鉴水,可谓既是诗友,又是茶友,世人所以并称他们为'皮陆'。
在两人互相往来的和诗中,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最为有名,他们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茶事的过程,给后人留下了关于茶的美好印记。
而此时自斟自饮的文徵明无意中想到这二人,便心生灵感,也要学“皮陆”二人,写下明朝版的茶具十咏,只不过文徵明还是画家,所以他是先画了这幅《茶具十咏图》,然后在画上题诗。
画中的茶舍掩映在成荫的绿树下的小院内,主人独自趺坐于正室内,书、壶伴其左右,侧室内童子正煮水,与上面那幅《品茶图》相比,这幅画更清淡,更寂静,因着主人的独自品饮而多了一份无言之美。
明 文徵明 《茶具十咏图》局部题诗
画的上方,文徵明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其中,茶坞指种茶的凹地;茶人,就是种茶的人;茶笋指茶的嫩芽;茶籯是箱笼一类的器具;茶舍是专用来进行茶事的小屋;茶灶嘛是烹茶的小炉灶;茶焙则是烘茶叶的器具;茶鼎是煮茶或泡茶的用具;茶瓯就是茶碗或茶杯了。
这样的分类是一种广义的茶具分类,按照我们今天的想法,很多都不属于器具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文徵明的画和诗,在其中的《茶舍》这首诗里,他写道:
结屋因岩阿,春风连水竹。一径野花深,四邻茶荈热。夜闻林豹啼,朝看山麋逐。粗足办公私,逍遥老空谷。
四十个字将文徵明心中的理想茶舍描绘的淋漓尽致:
首先这座茶舍最好是依山傍水,有修竹、有野花、有灵兽,最好还自带茶园……真是想的够美的!
在画的后款中他写道“以适其幽闲之趣”、“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换句话说就是,今天喝茶喝的很高兴,画的也开心,诗写的也尽兴!
三、汲取新泉煮新茶
明 仇英 《松亭试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文徵明在上面这两幅画的题款中分别提到了“遂汲泉煮而品之”、“乃汲泉吹火烹啜之”,每次他都特意强调了要用新鲜的泉水来煮茶,这难道只是他无意写之吗?
当然不是,明朝文人非常注重好水配好茶,好茶必须得由好水来相配,文徵明另有一幅《惠山茶会图卷》就是记录了他与一众好友去无锡惠山,取被唐朝茶圣陆羽封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水来煮茶的事情。
与文徵明同被尊为“明四家”的明朝吴门画派代表画家之一的仇英,画过一幅《松亭试泉图》,这个名字看起来与茶毫无关系,试泉水嘛,其实无论是品泉、试泉还是煮泉为题的画,都属于茶画。
只见画中有飞瀑流泉从远山宣泄而下,山下溪水潺潺,溪边有亭,亭中一小童双手执提梁壶罐正弯腰从亭外的溪中打水,而亭中的另一僮子正在解开一卷书画,正中的文士执羽扇倚栏而坐,正侧首观望汲泉的童子,显然是很关注。
亭子另一侧的松树下的大石台上,已经放置了茶壶、茶杯、茶罐等茶具,一旁的茶炉与茶壶也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取了新泉来煮茶了。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人田艺蘅还专门写过一本论水的《煮泉小品》,将各种水源地的水加以比较品评,他在书中说“饮泉觉爽,啜茶忘喧”,品尝泉水之时,觉得神清气爽,而喝茶之时,则忘却尘世的喧嚣,足见好的水源在茶事过程中的重要性。
水与茶叶的配合,交融出清雅的茶水,令人饮而忘忧,这便是明朝文人画中和心中的那杯茶。
最后,借用四绝才子文徵明的《煮茶》一诗来结束今天的茶话:
花落春院幽,风轻禅室静。活火煮新泉,凉蟾浮圆影。破睡策功多,因人寄情永。仙游恍在兹,悠然入灵境。
诗中,文徵明用梦幻的笔触勾勒了一幅煮茶图,风轻花落,活火新泉,喝下这杯茶,恍惚仙游到了灵境,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