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 孔子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yMDcvMjI4MjIxMTEyXzFfMjAyMTA4MTIwNzQ1Mjk2MTQ=.jpg)
《论语·季氏》中有这么一则: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4LzEyMDcvMjI4MjIxMTEyXzJfMjAyMTA4MTIwNzQ1Mjk2NDc=.jpg)
01
在《论语·季氏》的前几则里,孔子已经提到了君子有“三戒”、“三畏”,这里又提到了“九思”,可谓为君子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事规范。
“九思”的内容部分已见于当时典籍,如《尚书·洪范》里记载的大禹治国五事里就有“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并进一步解释到“恭作肃,从作乂,明作晢,聪作谋,睿作圣”。意思是说,容貌要庄重,庄重做事情就能严肃;言论要听从正当,正当就能治理;看事情要看明白,明白了就能清晰;听事情,要听清楚,清楚了就能善谋;思考问题要通达,通达就能圣明。
02
除了上述五事,孔子更进一步提出君子要“色思温,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色思温”,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曾子曰:“正颜色,斯近信矣。”意思是说,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这种端正脸色既不是趾高气扬,也不是嬉笑谄媚,而应该是一种温和的颜色。
“事思敬”,做事考虑是否严肃认真。这里的敬是严肃、慎重的意思。孔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做事严肃认真,能够使得君子很少犯错误,所以子夏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疑思问”,有疑惑,要考虑如何请教别人。除了向长者请教外,也要向身边的人请教,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要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不耻下问”。如果能像陈子禽那样“问一得三”,那就是“问”的莫大幸福了。
“忿思难”,将发怒的时候,要考虑有什么后患。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意思是偶然的忿怒,便忘记自己,甚至也忘记了爹娘,不是糊涂吗?即使偶然发怒,也应该如颜回——“不迁怒”。
“见得思义”,对于自己所得到的,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发大财、做大官,虽然都是人们想要得到的,但如果取之不义,君子是不会去接受的。
今天我们在重读孔子“君子有九思”的时候,应该将其变成一个自省的过程,自省我们的日常是否符合“君子”的标准,自省我们说话是否老实忠诚、工作是否尽职担当、所得是否合乎道义。
只有做到“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才能愈发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