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冯世杰:真正厚道的人,最终不会吃亏
冯世杰34岁,又高又瘦,脸上总是一副憨厚的神态。他在人民路经营一家汽车美容店,兼营汽车电路修理、安装汽车音响、充气补胎等杂项。
这是电视剧《天道》原著《遥远的救世主》对冯世杰的开篇介绍。
冯世杰这个人,因为爱好音乐,跟古城叶晓明、刘冰都是音乐发烧友,经常在一起交流唱片,探讨音乐。
他就是普罗大众的一员,泯然众生之中,但因为知道了丁元英这个从北京来的人物,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冯世杰本来跟叶晓明、刘冰都是格律诗公司的股东,都是公司的创始人,但因为自己的选择不同,叶晓明退了股,离开了公司,刘冰退了股,虽然留在公司打工,但最后自杀了。
唯有冯世杰,最后逆袭成功,冯世杰的经历让我明白,真正厚道的人,一定不吃亏。
一、冯世杰:世俗里的小人物,现实中的厚道人。
一个农村有志青年,初心是为村里做点实事。
冯世杰这个小人物的憨厚,其实,带着明晃晃的“心机”。
- 心机一:得知古城有高人丁元英,想跟他“交流交流”。
叶晓明给芮小丹做配套的音箱,就是找的冯世杰做的。
当叶晓明告诉丁元英音响的设计时,冯世杰一听就说丁元英是大烧家,但叶晓明一段话让他沉思:
这人不是烧家,是个玩家。他那套功夫茶具一看就是玩茶道,两台笔记本电脑搭眼一看就是IBM牌子,抽的烟是三个五。发烧不是这种玩法,变卖唱片肯定是碰到什么砍了。
冯世杰于是在叶晓明的提示下,本着为村里找点事做的初衷,接近丁元英。
- 心机二:当丁元英跟芮小丹到叶晓明店里送音箱的数据磁盘时,冯世杰成心找事。
叶晓明将丁元英借给他的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冯世杰跟丁元英有一段段话,很有意思。
冯世杰:这张碟好啊,真好!
丁元英:还可以。
冯世杰:还可以?就是不怎么可以了?这时芮小丹愣了,说:没别的事,我们先走了。
可冯世杰却对丁元英说:你先别走。说说穆特这曲子哪儿不好了?
丁元英说:
同一首《流浪者之歌》的曲子,以穆特与费雷德里曼的小提琴比较,穆特诠释的是悲凉、悲伤、悲戚,弗雷德里曼诠释的时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穆特多了点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海飞兹是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但他的诠释也不一定是最高境界。相比较,我觉得的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这一番话说的冯世杰听呆了,心服口服,连芮小丹和叶晓明也都听得入了神。
随即,冯世杰想请丁元英吃饭赔礼道歉,恰好他们去吃饭,于是就一起去了。冯世杰也在饭局上认识了欧阳雪。
- 心机三:一袋枣、一袋花生加一顿饭,“利用”芮小丹的美人计,请丁元英为贫困县里的贫困村指条致富之道。
冯世杰知道自己够不着丁元英,但是知道芮小丹可以,所以,他刻意去警局门口等小丹下班,邀请他去自己老家看看,理由是让小丹看看她定做的音箱合适吧。
借着看音箱的理由,先去附近的枣行摘枣,冯世杰知道城里人稀罕新鲜无公害的水果,于是,摘了一大袋枣放车上,又去了老家,吃了一顿老家准备的饭菜。
最后,冯世杰特别不好意思说,自己就想请丁先生为村里指条道,可他够不着。
小丹没有应允,直接拒绝了。
后来,机缘巧合下,因为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小丹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礼物,在王庙村写一个“神话”。
虽然冯世杰是有心机,表面上是成心与丁元英过不去,但实际上他没有其他的办法,就用这种简单粗糙的农村人方式主动找机会,与丁元英够得着。
他的小聪明最后发挥了大作用。
- 厚道:第一件事,筹建格律诗音箱公司,第一个出股表态。
谈到股东出资时,冯世杰第一个表态,我是村里的人,是我找丁哥帮忙的,我实打实有多少拿多少,算上自己的车作价5万,我出资17万。
在看到丁元英只是出谋划策。没有实际出资时,叶晓明提出了疑问,但冯世杰说:
咱这么猜疑不合适吧?咱们到底是请人家帮忙还是找冤大头坑自己一把?别管丁哥从哪拉来的资金,总之是拉来了。欧阳雪是好糊弄的吗?糊弄人家100万?搁谁身上不得掂量掂量?就说这辆宝马车,这车要是咱的咱舍不舍得这样拿出来用?
一句话把叶晓明驳回去了。
- 厚道:第二件事,公司被起诉,冯世杰同意退股,但保留了村里的生产体系。
当三人得知格律诗被乐圣起诉赔偿600万时,都惊讶极了。叶晓明说求和不成就退股,刘冰同意,但冯世杰不同意,说公司法规定股东不能抽逃资金,只能转让股份。如果欧阳雪不同意,没人收购你退给谁?
在叶晓明的劝说下,冯世杰最终同意退股,退回12万元。
但是冯世杰只写了一张17万元的收讫条给欧阳雪,没接钱。他跟欧阳说:
董事长,你看能不能这样,王庙村农户一共欠公司31万,你把农户欠公司的钱转到我身上17万,那这一部分就不受公司诉讼的影响了,村里建个生产体系不容易,能保多少保多少。
冯世杰的意思是公司向他个人转让17万元的债权,若是公司官司败诉,这17万元债权不属于公司,不在执行范围之内了。
冯世杰拿出农户关于核心设备等的借款,算了下,总共19.4万,还差2.4万,他给欧阳打了一个欠条,一周内把钱给她。
当三个人离开后,冯世杰恨恨地说了一句:咱几个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货。
虽然退了股,但是本着为村子考虑的初心,冯世杰并没有脱离格律诗公司,依然为村里保留着最核心的设备等生产基地和生产体系,他的这份初心,却是在不经意下救了他。
后来,公司诉讼成功,冯世杰作为连接公司与王庙村合作的纽带,自然也走上了康庄大道,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就如丁元英所设计时说到:
这事得分成发烧友的公司和农民的生产两个部分,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
我想,股东就四个人,欧阳雪,冯世杰,叶晓明和刘冰,对于这四个人,丁元英早就料到了他们的命运走向了,只是静观其变罢了。
二、冯世杰爬出井沿儿的启示:
- 1、善于借力也是一种能力。
弱弱结合只会更弱,强弱结合才有可能补足自己的短板。
古城三个发烧友中,刘冰认识丁元英最早,刘冰买了丁元英变卖的唱片,狠狠赚了丁元英一笔钱,是最不地道的。
其次是叶晓明。他是三个人中最聪明的人,但他也没有主动接近丁元英,而是说自己看起来像奸商,让憨厚的冯世杰去跟丁元英“交流交流”。
而冯世杰看到机会来了,并没有放弃,于是主动找机会向丁元英靠近,够不着时找芮小丹,总之,不惜拉下面子去求人家,帮村子找条康庄大道。
借力,本质上是一种意识,人人都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自己想不到的办法难道就不解决了吗?我们可以找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请求帮忙。
- 2、不厚道的人,再聪明也没用。真正厚道的人,一定不会吃亏。
厚道这个词,一开始就是冯世杰的标签,憨厚,淳朴的农村人。
离开了农村,在古城开一家汽车美容店,但他时刻想着自己的老家是贫困村中的贫困村,自己富裕了,就要想着带动村里人富起来,想着为村里找点事做,这个初衷一直伴随着公司成立到他退股,这就是冯世杰最终爬出井沿的关键。
丁元英说过一句话,特别符合冯世杰:
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
这句话你细品一下,特别有深意。
咱们翻开历史看看,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
冯世杰想救王庙村脱贫致富,被救的王庙村又反过来救了冯世杰爬出井沿儿。
善始善终的人,最终不会吃亏。
叶晓明呢,凡事只想到自己,过于耍小聪明,占得了一时的便宜,反而摔了一个大跟头,爬上井沿看了一眼就又掉下去了。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 3、要想做点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当丁元英去古城送合同范本时,冯世杰正在锅炉那翻砂,看到丁元英,冯世杰说:我的天,累死我了。
丁元英说:累死了,你死了吗?
冯世杰一笑:哪能真死呢?
丁元英说:
以后不许说“累死我了”,这句话,除非一种情况,就是真的快累死了,还剩最后一口气。但是有个条件,说完就得死,不死不行。
大家都愣时,丁元英说:
想干成点事就记住两句话,别把别人不当人,别把自己太当人了,就这点规律而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贫穷不是天生,却离不开天生的环境。一代一代的人为什么很久脱不了贫?因为贫穷也是代际传递,贫穷本身的存在就让获取信息受限,导致错过一次又一次机会。
贫穷跟富裕本质上的差别在哪里,在思维,在思考方式。
多少人有着“我穷我有理”的思想?
但一切都是变化中的。
别把自己太当人,就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还不觉得苦。
别把别人不当人,每一个人的能力未必摆在表面上,每一个人的本事未必如表面那么简单。
看清自己的能力,不盲目自大吹嘘,不虚伪夸大自擂,才能走得长远。
《道德经》有言:“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
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