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祸从口出?《资治通鉴》2招聊天术,练就一张富贵嘴
艺述史官方原创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四月寒。聊天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社交方式了,但其实也是我们最难以把握的事,有的人说话好听总能引得周围人参与进来,但是也有人一句话就能把气氛搞冷了,有的人会察言观色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的人不会控制分寸总是伤害别人,那我们怎么说话把握好尺度呢?
最近看了一遍《资治通鉴》,有两条技巧分享给大家,第一条,适时的直奔主题,择机的拐弯抹角。历史上直言进谏俨然有两种结局,失败的如韩歆,多次直言进谏刘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比如有一次刘秀读别人的书信感慨对方有才,结果韩歆干脆在一旁嘲讽“亡国之君也挺有才”,这让刘秀藏了一肚子火,将他撤职后还派人去谴责他,结果死脑筋的韩歆当场自杀。
成功的如韩歆的同事宋弘,宋弘同样是有什么说什么,他觉得刘秀看美女不好,就直言陛下这样不好,但是同样是说话直来直往,为什么宋弘的话刘秀就听呢,有这样一个例子,宋弘给刘秀推荐了一个琴师,结果刘秀却沉迷于此,宋弘狠批了琴师一顿,导致琴师在演奏的时候心不在焉,刘秀很好奇,宋弘抢先一步回答,“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同样是检举皇帝的过失,宋弘将错误主动揽到自己身上,这样就能让刘秀下的来台,倘若像韩歆一样张口就是你做得不对,恐怕碍于面子刘秀也不会接受。
第二条,生硬地讲道理不如举例子,这是一种语言的技巧,就像是写一篇慷慨激昂的号召,干巴巴的大道理只会让听者感到疲劳,毫无代入感,但是配上生动的例子,有力的排比句,甚至是适当的反问,这种情绪上的调动都会让听者有听下去的状态,有了例子的佐助,你讲的道理也更容易让人听进去。
《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没有收服许攸前因为受到了语言侮辱,曹操一门心思想要武力解决许攸,所有大臣都劝谏曹操收服他而不是靠武力,但是曹操固执不听,杜袭来劝谏,还没说话,曹操就说,闭嘴别劝我,但杜袭聪明的提出疑问引导曹操加入这场讨论,不是开门见山地说“主公不要这样”,而是提问“为什么这样?”进入话题后,杜袭则是举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例子,他这样说的,一张强有力的弓弩,不会浪费去射老鼠这样的小动物,一个巨大的鸣钟,不会被草杆撞响,许攸他不过是个无名小卒,怎么能让您这样的盖世英雄动手呢?一番例子,表明了动武的不必要,抬高了曹操的地位,满足了曹操的面子,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我们总说进谏是门技术活,古人因借鉴被杀头的不在少数,换作是现代的人际交往中也是,合理的对话技巧能让我们因此得利,但是某句话讲错了也会带来不少麻烦,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些交往技巧,所谓祸从口出,别让说错话给你的生活带来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