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高考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

断句题

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难度不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

做的时候可以把选项分两组,先利用一处排除2个选项,再利用一处排除剩下2个里面的一个选项。

关键点1.找名代,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关键点2.找虚词,定句读

应注意以下6类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其前一般断开

②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其前一般断开

③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其后一般断开

④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其前一般断开

⑤复句关联词语:虽、虽然、纵、纵使——其前一般断开

⑥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不能点断

关键点3.看对话,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关键点4.按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①判断句式,“……者,……也”等。

②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等。

③被动句式,“为……所……”“见……于……”等。

④固定句式,“如……何”“何……之有”“无乃……乎”等。

关键点5.凭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称,好用对偶、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另外,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进行断句。

文化常识题

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10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注意多方面结合:

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

概括分析题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6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整体阅读,把握文章。对于传记类文章来说,一般要具备以下层次:首先,简要介绍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其次,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片段连缀成文;最后,介绍享年,有的还加以评论。对于非传记类文章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比照原文,准确定位。先把每个选项与原文相对应的区域找出来,这一步非常重要,可以说,区域确定准确了就成功了一半。

细致比较,正确抉择。准确定位后,把选项和原文内容仔细比较。这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是否夸大或缩小了事实;(2)是否颠倒了时间顺序;(3)是否张冠李戴,把发生在甲身上的事说成发生在乙身上;(4)是否曲解了文意;(5)是否无中生有;(6)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7)是否事件杂糅,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8)是否强加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或是否关系不当。

文言翻译

《考试大纲》对此考点的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不仅要求考生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而且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二是翻译,要求考生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语句准确、流畅地翻译出来。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译文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对高考考生而言,更要注重“信、达”两点。

文言文翻译,学生失分的原因无非就是“词不落实,句不贯通”。具体表现在重点考查的词语译不准确,看不出句式特点,脱离上下文文意等。因此翻译时要重点关注句子的特殊之处,某些实词、虚词,或某些特殊句式,这些都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句中的这几个“点”译清楚,才能不失分。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