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经验实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经验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少了甘草多了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和铅丹,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认为原方应该加上甘草,这样既保证了小柴胡汤原方的组方架构,同时又暗含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汤的方基。
原文中的“胸满”强调的不仅仅是病位,更是一种病机,可能是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胸胁苦满”,也有可能是心部于表的阳气虚损导致的“脉促胸满”。“小便不利”很关键,把它和桂枝、茯苓联系起来,在这里强调的可能是水饮为患。刚刚也讲过,情志病与瘀血、水毒的关系最为密切。桂枝温阳化气,促进心血循环,茯苓利水渗湿,二者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谵语”可能是阳明腑实导致的,所以方中加了大黄以通腑泻热。“一身尽重”说明患者的三焦焦膜可能是有湿浊的,“不可转侧”强调的是少阳经循行出现了气机阻滞。黄煌老师把少阳经的循行称之为“柴胡带”,在这附近出现异常考虑有用到柴胡剂的机会,诸如坐骨神经痛、银屑病、带状疱疹、耳鸣、红眼病、腮腺炎、偏头痛、颈椎病、瘰疬、失荣、肩周炎、肝炎等,范围可以说是很广的。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症状,之前在姚梅龄的中医症状鉴别课里接触过——侧卧则上半身汗处,是由于水饮阴邪流注腠理,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气机升降调达失常所导致的汗出偏沮。这种情况也曾经出现在我们学院2017级的一位小师弟身上,侧卧则明显,仰卧则无异常,同时伴有比较频繁的梦遗。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使我不自觉地想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一条,我对此的思考是少阳区块夹湿夹郁合太阳经气不利,当时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去大黄、黄芩、铅丹合麻杏薏甘汤而治愈。
原方中的铅丹我们现在临床上很少会用到,因为本身有毒,现代药理已经认识到铅对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如果患者贫血更应该慎用。牡蛎在临床上常用,可以软坚散结、潜阳宁神。它本身生活在海底,聚沉的力量很强,可以引能量下行。“定水澄清,心珠自现”,这句话放到这里我觉得很贴切。牡蛎本身的药魂集中作用于海底轮,适用于牡蛎指征的患者也大多缺乏安全感而又极度敏感,生殖系也会相应出现能量上的不平衡,这大概可以理解为“恐伤肾”吧!18世纪的意大利情圣——贾科莫·卡萨诺瓦,自称一生中有116个情人,其中不乏叶卡捷琳娜大帝这种显赫人物。据说卡萨诺瓦为了维持自己的性能力,每天要吃40个生蚝。
大家注意一下牡蛎后边的“熬”字,大多数参考资料都认为是“炒”的意思,这样可以起到去腥的作用。我们现在中药里用的牡蛎都是牡蛎壳,而在原文中,到底用的是全牡蛎还是牡蛎壳,要打一个问号。比如桂枝,仲景会注上“去皮”二字,同样是牡蛎,仲景却没有注明“去皮”还是“去肉”。所以这里我大胆地认为仲景用的很有可能是带壳鲜牡蛎(都说牡蛎潜阳,是不是都潜到肉里去了),高温熬制后取汤入药,味道肯定不太好接受,我在临床上没有具体用过,仅供同道们参考。
梁某。女,38岁,原平市人,1986年3月24日初诊。13年前,与邻居纷争,被拳脚相赠,兴讼又败北,怒气填膺,当晚全身颤抖,头及上肢尤甚,每隔一两小时颤抖一次,约半时方止。天阴或惊气时尤为明显。求治四方,无寸效,遂万念俱灰,自认非药可治,几年间不再求医。近复因生气而病腹痛,遂来门诊。
望其面色微青,头与手不停摇抖,舌淡红润,舌苔薄白。询知胸胁苦满,饮食不思,恶心欲吐,口苦,不思饮,大便正常,小便时抽引少腹疼痛。日暮寒热,易惊悸,夜寐差。月经正常,带下较多。腹诊心下无压痛,两胁下有抵抗,右侧尤甚,当脐悸痛。切得脉象弦细。
观其脉症,知腹痛为甲木犯土,肝胃不和。其旧病亦为七情所致,怒气伤肝。《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者,摇也,即颤抖也,属肝木风动之象。今肝木横逆,腹痛阵阵,治宜舒肝和胃,缓急止痛。至于夙疾。伍以镇肝熄风,亦不悖方意,岂非一石二鸟!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茯苓15g 川军6g 桂枝6g 龙牡各30g 白芍15g 甘草6g 二剂
二诊:药后泄泻数次,腹痛愈,呕恶不再,心悸止,夜能安卧,十余日中颤抖仅发作一次。病者乞浆得酒,喜出望外,得陇望蜀,更求绝颤,付与原方三剂。
三诊:月余未颤,询问需否用药?余诊毕,未予书方,告之知足不争,大度宽容,乃根治之良方也。
按:一十三载,首为之摇,手为之舞,且不言身躯之痛,就路人之注目,左右之指点,内心之苦楚亦已饱尝。
今求治腹疾,服药五剂,历时一周,竟使陈年之疾亦愈。
病者乐,余亦乐。
李映淮老师评语:振颤乃肝之病,风之象,为棘手之症,临床以虚及虚实夹杂证型为多,实证较少。本案为肝火风动,非阴血虚弱之肝风,故短期而愈。
李某,女,33岁,牛尾村人,于1984年1月17日初诊。
谓八九日来,眩晕阵作,一旦发作,自觉有气行于手、足心,随即手足乱动,或抓或踢,不能自已,心中明了。口不能言,约十至三十分钟方止。一日数发,多则七次,少则两次。余诊断之际,适值病发,亲睹其状。询知素多肝郁,胸胁苦满,时欲太息,日暮寒热,心悸易惊,心中烦热,常饮冷水取快。望其舌淡红,苔薄黄。触知四肢厥冷。
心下、脐左右拒压,切得脉象弦滑聚关。
综观脉症,此为情志所伤,惊气所致。怫郁而不伸,横逆而不降,阴阳二气逆乱,故有眩晕、痉厥之状。今胸满烦惊共存,为柴胡加龙牡汤证也。是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刚柔相济,可致阴平阳秘也。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党参10g 茯苓10g 龙牡各30g 川军6g 桂枝6g
连进三剂,病再未发。
焦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治疗本病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中药调理有一定功效。
中医认为,焦虑症的病因有脏气不足,邪热内伏等。若因情致不畅、肝失疏泄所致,可以柴胡加龙牡汤治疗。
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生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淮小麦(先煎)30克,大枣5枚,炒酸枣仁10克,生甘草10克。
临床加减:痰热者加胆南星10克,淡竹茹10克或天竺黄10克;肝火炽盛加龙胆草12克,山栀子10克;阴虚火旺者去桂枝加知母10克,黄柏6克;肝胃阴虚去桂枝加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久病气虚者加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早、晚煎服。若症状稳定后,可改服中成药逍遥丸(浓缩型),以巩固疗效。
马某,女,34岁,娄烦县人。夏季病胆结石,经余治愈。冬日因家事不遂,积忧成疾,病失眠。原籍一医与镇静药治疗月余,时效时不效。易医,与归脾汤加莱菔子,仅一剂,烦躁益甚,通宵达旦难以成寐,遂来忻州求诊。
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胸满心烦,胆怯易惊,喜欢独处,厌扰之情及于幼子。胸背部如火烧焚,思饮喜冷,口苦。舌尖红,苔薄白,脉来弦滑。诊腹,右胁下有抵抗,脐上动悸。
胸满不欢者,肝气郁结也;脉象弦滑者,痰气交阻也。
口苦思冷者,肝胆火旺也。《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张景岳亦云:“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荣气之不足耳。”由是观之,本案之失眠乃肝气郁结,火生于内,痰聚于中,痰火扰心。
神明不安而起。正所谓痰因火而壅,火因痰而盛。治当舒肝解郁,清热化痰。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龙牡各30g 茯苓15g 川军6g 胆星6g 白金丸3g 三剂
患者住忻州饭店,服药当晚仍不能寐,躁懊若丧。自视病属不治,绝望之至,跳楼自杀,幸其丈夫早有防备,使之未遂,急愤中用指甲自毁其面,来诊时犹血迹缕缕。
余以宽言慰之,并以《皇汉医学·柴胡加龙牡汤》治愈病例示之。以坚其必愈信念。令守方续服,至七剂时,可睡五六小时。胸背部烧灼感消失,口苦止,胸满烦惊诸症减轻。
继进三剂,可寐七八小时,情绪亦恢复如初,惟感疲倦而已。嘱其淡漠宠辱,自我调理,无忧无虑即成仙,何不仰之、行之!
高考紧张综合征是众多高三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失眠,纳差,心烦,头沉头晕,记忆力减退,神疲倦怠等等。笔者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数例,收效满意,现将一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9岁,高三学生,2009年3月25日初诊。
患者自进入高三后学习压力增加,现临近高考,出现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纳谷不香、神疲嗜卧等症,曾口服安神补脑液、谷维素等未见效,近期症状加重。刻下症见:精神萎靡,睡中易醒,心悸胆怯,厌生人,胸满口苦,舌苔薄黄稍腻,脉沉弦。证属肝胆蕴热,清窍失养。处方:柴胡12克,生龙骨、生牡蛎30克(先下),黄芩6克,桂枝9克,酒大黄6克,法半夏12克,党参12克,云茯苓12克,生姜6克,大枣6枚,去铅丹不用,易磁石30克。6剂。
患者4天后二诊告知诸症好转,连久治未愈的面部痤疮也消失了。效不更方再进6剂,随访已痊愈。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少阳兼表里三焦俱病的主方。高三学生马上临近高考,面临着人生的转折点,心理压力大,从而导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纳谷不香、神疲倦怠、记忆力差、表情淡漠等症。其多为肝气郁滞,少阳枢机不利,胃火上蒸,心神被扰所致。柴胡、黄芩伍用通调表里,和解少阳,清泄肝胆之热效著,伍半夏和胃通阴阳,加桂枝抑上冲之气,龙骨、牡蛎相伍,重镇安神,治疗神经衰弱诸症。张锡纯云:“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龙骨能安魂,牡蛎能强魄。魂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是龙骨、牡蛎为补魂魄精神之妙药”。半夏、云苓相伍能豁肝胆之痰,合大黄则痰滞更得下行。去铅丹是恐中铅毒,而易磁石益肾平肝,潜阳安神之效不减。诸药相参少阳枢机得利,三焦通达,清窍得安,药证相合,法简效捷。
男子遗精,临床多见矣。女性虽无精可遗,然有津可泄。西常村赵某,26岁。梦交泄津,夜无虚夕,已逾三年。
至后,与孩吻亦泄。体倦无力,头晕嗜卧,五心烦热,善怒多疑,杂治不效。乡人愚昧,谓狐狸精作祟,求神祈巫,毫无应验,体形日瘦,容貌日憔。自视痊愈无望,不愿治疗,后其兄迫其来诊。视其舌,红瘦少津。诊其脉,弦长细数。
《张氏医通》云:“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观其脉症,初则相火失静,久则阴津亏虚,治当滋阴益津,清火宁心。拟封髓丹、增液汤加味:
黄柏10g 甘草5g 砂仁4.5g 生地30g 元参15g 麦冬15g 乌梅30g 白芍15g
二诊:疗疾用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遵余令。虽一月仅服九剂,然梦交已明显减少。头晕减,烦热止,精神大好。其获效颇出想像。仍口干口苦,舌质红润,苔薄黄,脉象弦长。思《金匮要略》治失精梦交之桂枝加龙牡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之功,今阴虚症状已轻,相火亢盛亦减,阴未全内守,阳未皆固秘,投用桂枝加龙牡汤,已至其时。拟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桂枝9g 白芍9g 甘草6g 龙牡各30g 乌梅15g 知母9g 黄柏9g 生姜2片红枣6枚五剂
后见其兄,知病已愈。
按:梦交一症,成年男女皆有,只是隐匿不言而已。
体健者,偶有梦遗应属正常。若次数频繁,则属病矣。
《类聚方》云:“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寒热交作,经行常衍期,多梦惊惕,鬼交漏精,身体渐就赢瘦,其状恰似劳瘵,孀妇室女,情欲妄动而不遂者,多有此症。”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厥阴脉出寸口,久上鱼际,主六欲七情所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似有郁结于中而不遂之意也,似疟非疟,似寒非寒,白日则倦怠嗜卧,精神短少,夜晚则神不守舍,梦与鬼交。”可见心有所思、所欲不遂者,久之,必致心火炎于上,相火炽于下而见梦遗故初病火盛者清心为主,久病阴虚者滋阴为先,阴损及融者,则宜阴阳双补。
多数患者有忧虑、恐惧之状,故用药同时,须释疑解惑,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传统的安神定惊解郁方,具有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作用,适用于以胸满、烦、惊、身重为特征的疾病。
【原始配方】 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方证提要】
胸满,脐部动悸,烦,惊,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身重难以转侧,苔黄腻,脉弦硬或滑而有力者。
【适用人群】
1. 表情淡漠(“柴胡脸”):体格中等或偏瘦,脸型以长脸居多;面色黄或白,缺乏光泽,抑郁神情,表情淡漠,疲倦貌。
2. 性格内向:性格偏于内向,自我评价差,叙述病情话语不多,语速慢。做事规范严谨细致。
3. 不定愁诉: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常有的症状有睡眠障碍、疲劳感、怕冷等。此外,胸闷、心悸、头昏、耳鸣、不安等不定愁诉也很多。或有精神压力过大,或情感挫折等诱因。
4. 胸胁苦满: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缺乏弹性。腹主动脉率动明显。心率多偏快。
5. 舌苔黄厚,大便多干结难解。
【适用病证】 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 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神经性耳聋、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
2. 以精神障碍为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小儿大脑发育不良等。
3. 以动作迟缓、抽动震颤为表现的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脑损伤、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脑瘫等。
4. 伴有睡眠障碍的性功能障碍、闭经、更年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脱发、痤疮等。
5. 以惊恐动悸为表现的心律不齐、心脏神经症、房颤、早搏等。
【加减变化】
1. 面黯红、舌紫者,合桂枝茯苓丸。
2. 胸闷、腹胀、焦虑不安、舌尖红者,合栀子 15g,厚朴15g,枳壳 15g。
3. 躁狂、便秘、月经不通,加桃仁 15g,芒硝 10g,甘草5g。
4. 面红油、烦躁、失眠、舌红苔黄,加黄连 5g。
【使用注意】 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停药后即可缓解。
【黄煌解说】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古代的抗抑郁方。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情感性障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患者常常诉说疲倦乏力、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便秘、性欲抑制、体重减轻等,但各种检查无明显异常。
我们临床观察,本方对伴随较明显的焦虑症状的抑郁症者效果显著,能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疲劳感,提高意欲,消除惊恐不安感。多配合栀子厚朴汤。伴有睡眠障碍的阳痿早泄、闭经、更年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脱发、痤疮等也可以用。本方能提高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梦游症、小儿夜惊等有应用机会。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大小柴胡汤的方证需要鉴别。从体格壮实度以及腹力充实度看,大柴胡汤证最强壮,小柴胡汤证最弱;从抑郁程度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最重,大柴胡汤证最轻;从往来寒热来看,小柴胡汤证最明显,而脐跳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所特有的。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
一、夜游或睡中叫喊
冀xx,男,59Y,二十多年来,每至夜间熟睡时,突然大声喊叫、歌唱,睡醒后一无所知。最近几年来日渐加重,几乎每夜必发,每次三五分钟至半小时左右,胸满烦躁,嘈杂泛酸,舌苔薄白,脉弦,诊为肝郁气结,心阳不振,痰浊不化,胃热上冲之证。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气化痰,泻火镇惊。
柴胡6g 半夏9g 黄芩9g 花粉10g 桂枝9g 党参9g
茯苓9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大黄3g
服药3剂诸症好转,继服6剂而愈。夜游及睡中喊叫多属因于火,但寒热夹杂者,投以泻火之剂则无效,而本方确有殊功。
二、失眠
李xx,男,32Y。失眠易惊七八年,中西药久治无效,近两年来加重,每夜仅能入睡一二小时左右,胸满烦惊,心悸脘痞,四肢沉重,口苦纳呆,舌苔薄黄,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枢机不利,痰湿内阻之证,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6g 生龙骨9g 生牡蛎9g 黄芩9g 桂枝9g
茯苓9g 半夏9g 枳壳9g 白芍9g 熟军1.5g
药进6剂睡眠正常,但梦仍多。
本方去铅丹之重坠,加枳壳之理气,白芍之和肝调营,使痰浊得化,升降有序,心肾相交,失眠自愈。
三、阳萎
陈xx,男,41Y,频繁遗精七八年,针刺治疗后,非但遗精不减,且发现阳萎,前后服龟灵集、三肾丸及温肾壮阳之剂达三百多剂无效,近年来,亦感头晕心悸,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缓,综其脉证,诊为三焦气滞,寒湿不化,心肾不交,命火失养之疾,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理三焦,化寒湿,交心肾。
柴胡6g 半夏9g 甘草6g 川军3g 黄芩9g 党参9g
桂枝12g 生姜三片 大枣五枚 生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3剂阳萎好转,继进20剂诸症痊愈。
阳萎多因命门火衰所致,故温补下元法为医者所常用,但实证用之则罔效。故治疗本病时必须详查病因,再予因证施方始效。
四、遗精
郭xx,男,40Y,遗精五年,频用固精止遗之剂不效,近两年来更加严重,一般二三天遗精一次,有时几天连续遗精,头晕头胀,失眠心悸,烦躁易怒,胸满串痛,少腹拘急而冷,口苦咽干,指趾厥冷,舌苔黄白而润,脉沉弦。证脉相参,诊为肝郁气结,疏泄失职,肾关失固。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6g 半夏9g 黄芩9g 花粉9g 党参9g 桂枝9g 茯苓9g
龙骨15g 牡蛎15g 生姜三片 甘草6g 大枣五枚 川军3g
服药4剂遗精好转,继服80剂痊愈。
遗精之证虽属肾气不固者为多,但其他脏腑所致者亦不少,当分其心肝肾而求之。本方少用固精之品而取效,在于调肝治本尔。
五、怔忡惊悸
毕xx,男,41Y,心前区憋闷,时有心慌暂停之感,某院心电图诊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住院治疗四月无效,头晕失眠,心烦而悸,嘈杂泛酸,四肢乏力,口苦口干,苔薄白,脉弦而结涩,证脉相参,诊为邪入少阳,心阳不振,水饮不化,拟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 半夏10g 党参10g 黄芩10g 桂枝15g 茯苓15g
甘草6g 生姜9g 大枣七枚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3剂诸证均减,继服40剂诸证消失而愈。
惊悸怔忡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心血不足,实者,多因于痰火,故养血安神,清化痰热为本病常用治法。若肝郁气滞、心阳不振,水饮上冲而致的心悸阵作者,投以本方确有实效。
六、麻木
朱xx,男,成年人,左臂麻木疼痛,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一年多。某院诊为“动脉硬化,骨质增生”,久治无效。近几个月来更加严重,头晕头胀,胸满心烦,口苦口干,便秘,舌苔薄白,脉弦而紧。证脉合参,诊为肝郁气滞,痰湿不化,经络闭塞。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5g 半夏10g 黄芩10g 党参10g 生姜10g 甘草6g
大枣五枚 桂枝15g 白芍15g 茯苓10g 大黄3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4剂后诸证好转,继服40剂而愈。
半身麻木,单臂麻木或半脸麻木,补阳还五汤虽为有效方剂,但对木郁失达,经络壅滞,一侧无气者,不但无效,而且更加严重,而本方疏肝通络,化痰解郁,故对气滞痰凝,脉络不通者甚效。
七、半脸或半身汗出
康xx,男,成年人。左脸汗出,右脸无汗,时轻时重半年多,轻则微微有汗,重则汗出如珠,顺颊而下,曾以中药止汗剂三十余付而无效,舌苔白,脉弦紧,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甘草,3剂效,10剂愈。
半身或半脸汗出,虽然气虚、阴虚者有之,但甚少见。若脉弦或弦紧,心烦易怒等木郁失达,三焦不通,一侧气虚者,治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血虚肝热者,治宜丹栀逍遥散,痰火郁结,肝木失达者,治宜奔豚汤。
八、少腹或阴茎麻冷
耿xx,男,56Y。少腹阴茎麻冷五年多,前医以大剂桂附、硫磺、鹿茸之属数百剂无效。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苔薄白,脉沉而弦,证脉合参,诊为肝木失达,痰浊中阻,心肾失交,为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 肉桂10g 黄芩10g 党参10g 甘草6g 干姜3g
大枣7枚 半夏10g 大黄3g 茯苓15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5剂,阴茎少腹麻冷顿然消失,继服4剂而愈。
少腹或阴茎麻冷,虽然肾阳亏损者有之,但其证必见腰困腰痛,脉尺大而弦。若六脉俱弦而尺脉不大者,则非肾阳亏损,而多为心火不能交于肾阴所致,故本证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取效。
九、眩晕
傅xx,女,21Y。眩晕两个多月。某院诊为“美尼尔病”久治不效,头晕时轻时重,严重时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甚至恶心呕吐,耳鸣如蝉,胸满心烦,心下悸动,舌苔薄白,脉弦细涩,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寒热夹杂之证,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甘草,去铅丹,2剂后诸证减轻,10剂后消失,继服20剂而愈。
眩晕之证,以益气养血,平肝潜阳诸法为多用,但若肝郁气滞,痰湿不化,寒热错杂者,则宜以本方治之。
十、头痛
苏xx,女,成年人。头闷头痛20多年。某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久治不效,近几年来疼痛剧烈,严重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心烦易怒,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弦而滑,舌苔黄白而腻。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饮阻滞,胃热上冲之证,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 半夏10g 人参10g 黄芩10g 甘草6g 生姜四片
大枣五枚 桂枝10g 茯苓15g 大黄10g 龙骨15g 牡蛎15g
服药4剂,头痛稍减,继服60剂而愈。
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别。外感者,治以疏风祛邪为主,内伤者,则以养血益气为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上述之痰饮阻滞、胃热上冲之证。
十一、耳聋、耳鸣
郭xx,女,成年人。耳鸣耳聋五年,某院诊断为“耳硬化症”,久治不效。头晕头胀,时轻时重,严重时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甚至恶心呕吐,失眠心烦,胸胁苦满,大便秘结,小便时清时黄,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痰火郁结,肝胆阳明俱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甘草,10剂诸证好转,30剂后头晕耳聋消失,但仍时有耳鸣。
耳鸣耳聋有虚实的不同,实者,多因痰火,责在肝胆阳明,虚者,多因精少,责在肾亏。若肝郁气结,痰火阻滞,肝胆阳明俱见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有效。
十二、痉
张xx,女,12Y。手足乱动,行走不稳,挤眉弄眼等五个月,某院诊为“舞蹈病”。烦躁易怒,时时叹气,脉弦而细。综合脉证,诊为邪入少阳,痰湿内郁,风邪外客,故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解少阳,化痰湿,疏风定痉。
柴胡3g 桂枝6g 白芍6g 黄芩6g 半夏6g 党参6g 茯苓6g
生龙骨6g 生牡蛎6g 甘草6g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服药3剂诸证好转,继服30剂而愈。
痉病之因,或由津虚血少,经脉失养,或因邪阻经络。若肝胆俱病,痰火挟胃热所致者,可以上法治之。
附:长沙方歌括里此方的方歌:
参苓龙牡桂丹铅,芩夏柴黄姜枣全,
枣六余皆一两半,大黄二两后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