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 ‖ 家乡的河
我的家乡河北邢台县白岸村位于邢西太行深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两条被村民俗称为东河、南河的溪流与山脉相连,环绕村庄,滔滔东去。
川流不息的河流像首老歌,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在两岸水草、河卵石的陪伴下,交汇后向东缓缓流淌,从未停歇。
河水是滋养庄稼的命脉,雨水少的时候,村民们引入河水,井然有序地浇灌着层层梯田。对于山上刚种植的树苗、庄稼,就要担水上山。村民上山或到田间劳作,都要经过河流,常穿梭的河段就地取材,往河道里搬上一排搭石过河。
有的搭石被河水长年冲刷不再稳固,不小心会湿了鞋袜。炎炎夏日,当人们辛勤劳作后,路过河滩回家时,常会放下农具,蹲在搭石上,洗把脸解解乏,双手捧起河水咕咚咕咚喝着解渴。之后,坐在岸边石头上,看夕阳西下,村里炊烟袅袅,稍作歇息带上农具回家。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两岸翠绿茂密的草丛中,紫的、粉的、黄的野花争芳斗艳,引得蝴蝶、蜻蜓翩翩起舞。岸边遮天蔽日的杨树林中,喜鹊、斑鸠、黄鹂、布谷、啄木鸟自由地飞来飞去,蝉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村东一大片高高的芦苇荡随风摇曳,蛙声一片。
孩子们常到河边嬉戏,被惊扰的一群鸟雀啾啾鸣啼着飞向高空。临近端午时,村民穿梭在芦苇荡中打苇叶,别有一番景致。南河有一处泉眼,水量充沛,清澈见底,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姑娘、媳妇们将衣物在石板上反复揉搓,放到河里冲洗,拧干后抖落两下,晾晒到周边的篱笆上。遇到前来担水的,大家边干活边欢快地拉着家常,银铃般的笑声、潺潺的河水声、铁桶的摆水声、鸟雀的鸣啼声,形成悦耳的交响曲。几十年来,泉眼源源不断地奉献着甘冽的清泉,滋养着勤劳的村民和庄稼树木。
小时候,孩子们最爱去河里捞虾米、掀螃蟹、捉鱼。小伙伴们穿着短裤,一手拎着小桶,一手拿着笊篱,沿着羊肠小道,穿过树林,越过草丛,趟着河水捞虾米。
随波摇曳的茂密的河草下面是虾儿、鱼儿的栖息地。只要用笊篱从河底轻轻地向水草斜上方一捞,常能收获一群活蹦乱跳的小虾,运气好的时候,还有小鱼、小螃蟹,顾不上拣去水草,连忙倒进桶里,心里乐开了花。
要想抓到大点的螃蟹或鱼,就要掀河里的石头了,蹑手蹑脚地掀开一块块石头,待浑水逐渐变清后,才能看清螃蟹或鱼的踪迹。抓螃蟹既要眼疾手快,又要讲究技巧,不然很可能被它坚硬的钳子夹伤手指,只有放进水里,螃蟹才放手。
只要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螃蟹背上的硬壳,螃蟹再挣扎也是徒劳了。那时河里的鱼有很多种,如草鱼、明片鱼、鲶鱼、细鳞鱼等。抓鱼就不容易了,双手从两侧慢慢朝着鱼儿围过去,屏住呼吸向上一捧,往往暗自窃喜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机灵的鱼儿却从指缝溜到水中,倏地钻进水草中不见踪影。哪位小伙伴抓住鱼后,定会向大家炫耀一番。
初中的时候,喜欢看雨后上涨的河。万物被雨水冲刷后焕然一新,两条河缓缓升腾起薄雾般的气,与山谷间轻纱似的白雾交错相融,萦绕山间,时浓时淡。层层峰峦在白雾的飘浮掩映中若隐若现,变幻万千,氤氲成水墨山水画。人间仙境大抵如此吧!
1996年,山洪暴发,打破了河流以往的安静。河水暴涨后变成浑浊的黄河水,疯狂地卷挟着乱石,咆哮着向东奔涌而去,夜里河水与乱石的滚动声犹在耳畔。
持续三天暴雨,东河、南河几段堤坝被冲毁。凶猛的河水将村民上一年刚新建的上百亩梯田和农作物瞬间吞噬,看着陪伴自己成长的杨树林,在风雨飘摇中倒下随波东去,一片狼藉,十分难过。
洪水退后,河里的沙子被冲到了下游,留下的多是乱石。我那美丽可爱的家乡的河失去了以往的秀丽。全体村民迅速投入到重建梯田、修建堤坝中。大家按照生产队分组,有的推车拉土,有的搬运石块,有的铲土修整,早出晚归,加快重建。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修建好了堤坝、梯田,之后抵御了无数次强降雨。2016年夏天,山洪再次暴发,坚固的堤坝守住了层层梯田作物,守住了村民辛勤劳作的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家乡造林绿化蔚然成风,河道得以重新修整,河流渐渐宽起来,清起来,美起来。
岸边柳树成荫,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南河修建了宽阔笔直的公路贯穿东西,直达周边的景区。东河旁的公路全部硬化,村口还建起了供行人休息的凉亭。有的村民们办起了鱼庄、漂流、民宿、特色餐饮的农家乐,吸引了众多游客,亲近大自然,走进新农村,感受新气象。
家乡的河啊!你是一串音符,演奏着跌宕起伏的乐章;你是一面明镜,见证了村子风雨变迁的模样;你是孩童的乐园,记载了欢声笑语的回望;你是我的精神源泉,给予我奋勇前行的力量。家乡的河,已深深融入我的血液我的梦,愿你幸福流淌永无恙。(路翠英/文、路书强/摄影)
路翠英,1981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作协会员,邢台公益联盟读书会副秘书长,邢台市桥西区新媒体联盟副秘书长,邢台县作协副秘书长,《中国诗》签约诗人,中国网络诗歌公众号编辑,散文、诗歌散见于《中国诗》《诗报》《中国人民保险》《燕赵都市报》《河北农民报》《牛城晚报》。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