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鼻槁(萎缩性鼻炎)】
鼻槁
鼻槁是因津液不能上濡鼻窍所致,以鼻中干燥、黏膜萎缩为特征的慢性鼻病。鼻槁病名,最早见于《灵枢。寒热病论篇》说:“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而后《难经》、《金匮要略》及后世医著亦有“鼻槁”、“鼻燥”等记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萎缩性鼻炎。
诊断依据
1、以鼻中干燥、鼻塞,无涕或少涕或鼻腔有脓痂,有恶臭为主要症状。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鼻衄等症。
2、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病程较长。常易并发慢喉痹、干燥综合征等。
3、多见于女性。气候干燥、寒冷、环境空气污染、体质虚弱等因素容易发病。
4、鼻腔检查:鼻黏膜干燥,鼻甲萎缩,鼻腔空旷,鼻腔内可有黄绿色痂皮。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燥热外犯
【证候】鼻干无涕,鼻腔痂皮积聚,时作鼻衄。伴口渴喜饮,小便短黄,大便干燥。鼻腔黏膜干燥充血。舌红,苔黄燥,脉数。
【治法】清燥散热,养阴润肺。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沙参15g,桑叶12g,菊花10g,荆芥10g,麦冬15g,杏仁10g,枇杷叶12g,生石膏20g,阿胶15g,胡麻仁10g,甘草9g.
(2)肺阴亏虚
【证候】鼻中干燥,痂皮积聚,鼻塞失嗅,口干不欲多饮,或有午后潮热、盗汗、头晕、手足心热。鼻甲萎缩,黏膜暗红。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肺,降火润鼻。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5g,生地黄、熟地黄各15g,麦冬12g,玄参30g,川贝母10g,当归15g,白芍12g,甘草6g.
(3)肺脾气虚
【证候】鼻燥少涕,头晕,神疲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鼻黏膜干燥萎缩,色淡红。舌淡,苔白润,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润燥。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15g,白术15g,升麻6g,党参15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黄15g,川芎9g,茯苓15g,丹参15g,甘草6g.
2、外治法
(1)鼻腔清洗:将温热生理盐水或温开水盛于碗内,嘱病人低头用鼻将水吸入,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清除鼻内痂涕,每日1到2次,清洗后再用药物滴入或吹入鼻腔。
(2)滴鼻:用苁蓉滴鼻液、复方薄荷油、石蜡液,每次2到3滴,每日3到5次。禁止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3)吹药:用鱼脑石散吹入鼻腔,每次适量,每日2到3次。
(4)熏鼻或雾化:以内服方药煎煮之蒸气熏鼻;或用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作鼻腔超声雾化吸入,每日1到2次。
3、针灸疗法
(1)体针:取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三阴交等穴,每次2到3穴,补法,留针10到15分钟,每日1次。或加灸。
(2)耳针:取鼻、内鼻、肺、脾、胃、内分泌等穴,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4、单方验方
(1)鼻臭方:赤芍、黄芩、藁本、生地黄、黄连、石菖蒲、远志各
2、4g,甘草0.9g(炒),水煎内服,每日1剂。
(2)萝卜汁:白萝卜挤汁,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汤匙。
(3)麻黄冰片液:取小麻油、蜂蜜各500g,加入冰片10g,搅匀滴鼻,每次2到3滴,每日3到4次。其他疗法应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豆类等食物,少食辛辣焦燥之品,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还可选用下列食疗方以调护。
1、丝瓜藤炖猪肉取丝瓜藤(近根部位)2到3m,瘦猪肉60g,盐少许。将丝瓜藤洗净,切成数段,猪肉切块,同放锅内,加水煮汤,临吃时加盐调味。饮汤吃肉,5次为1个疗程,连用1到3个疗程。
2、清蒸龟肉将龟肉250g切成块状,加水适量,生姜10片,红枣20枚,用文火久炖至烂,加食盐及其他调料,吃肉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