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波| 货郎担

每当听到著名歌唱家郭颂的那首《新货郎》歌——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秋衣秋裤后头垛,又可身来又暖和,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挠痒痒的老头乐,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乌木的杆呀,还有那铮明瓦亮的烟袋锅来啊呀……我就又想起了儿时的货郎担。

货郎担在何朝何代出现我没有具体考究,但不可否认,它是小农经济时代我国乡民添补生活所需必不可少的商业模式,是流动商品交易和再生资源回收一种最古老的形式,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货币交易,也可以以物易物。

记得小时候,隔三差五,就有操着外地口音的货郎,肩挑货担,手摇货郎鼓,来我们村里叫卖。

货郎鼓又名拨浪鼓,碗口大一个竹胆,两面封以蛇皮,鼓的两侧各系一小铃槌,一摇就卟咚、卟咚响。货郎一来,整个村子就立刻沸腾起来。听到货郎鼓“吥隆隆咚,吥隆隆咚”的响声,不管正在做着什么,孩子们登时停下,呼喊着“货郎来了,货郎来了”飞奔而出,后面跟着欢腾乱叫的家狗,院子里受到惊吓的鸡鸭鹅扑棱棱乱飞乱叫,再后面就是呼儿唤女、呼朋唤友,手拿头发卷、牙膏皮、塑料鞋的妇女们。

在一个胡同口,或者一棵大树下,货郎不慌不忙放下货郎担,孩子和妇女们也就赶到围城了团儿。

记得那时的货郎通常是一根扁担一头担一个木箱,箱分上下两层,每层有若干小格档,里面分别放置如小镜子、下发卡、花头绳花头巾、,还有针线、顶针、颜料包等等;另一头是一个提包或纸箱,里面装有童帽、袜子、各色玩具等。别看货郎做的是“一扁担”买卖,“货色”却相当丰富,如一个百宝箱,形形色色,鸡零狗碎,应有尽有,既可以购买,也可以用生活废物兑换,妇女儿童们基本都能选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说说笑笑中,在讨价还价中,年轻妇女们用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上花花绿绿的丝线、手绢、发卡等,或者给家里的男人买个烟袋嘴、打火机,老年妇女则用平时梳头攒下的头发团、用下的铝制牙膏皮,或者烂的不能穿的破胶鞋、塑料鞋,或者碱漏了的小盆、水壶,或者鸡鸭鹅毛,换来针头线脑啊、发梳啊、袜子啊、染布的颜料啊。

孩子们的眼睛永远围着货郎的小食品、小玩具和小文具——高粱饴的糖块、各色的糖球,小女孩扎头的花皮筋,男孩子喜欢的玻璃球、洋火枪,各种动物形状的泥哨子、玻璃做得鼓鼓囊儿、吱吱响的气球哨……各种小玩意吸住孩子们的眼睛,加之货郎添油加醋的鼓动,眼花缭乱的玩具演示,孩子更是哭着闹着要这个要那个,在妇女们的一顿叱骂声甚至巴掌声后,终于达成妥协,前半分钟还摸着鼻涕带着哭腔,后半分钟已是抹掉眼泪笑逐颜开,拿着玩具高兴的跑开了。

正因为能用破烂换东西,从小开始,孩子们就非常节俭。自己用过的作业本不舍得扔,在外玩耍也经常捡拾小铁片、钉子头等一切能回收的废品。记得小时候,我们几个伙伴就经常在秋天钩槐米,然后晾晒干了,卖给回收站,换上几毛钱,买玩具文具,更多的是买来喜欢的小人书。

如今,货郎担已经远离了我们,货郎也仅仅留下一个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缥缈的背影。货郎的叫卖声已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网商。手指轻轻一点,便只等快递小哥送货上门。虽然我们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便利和快捷,但小时候围担选购的那种乐趣却也一去不复返了!

“吥咚、吥咚”的拨浪鼓声,还有那货郎的吆喝声,只会在记忆的天空中回响……

(0)

相关推荐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货郎担担/刘雨凡

    冬深年末,往事清零.这世间每个人都在岁月中奔走,过往都已随风而逝,可总有那么几处记忆已然站成风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商场店铺,电商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每日的生活所需用品,坐在家 ...

  • 杨曙明作品《远去了的货郎担》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远去了的货郎担 淮安/杨曙明    如今这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广告,让人烦不胜烦,不堪其 ...

  • 货郎担子

             小时候,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什么可玩.无非是和泥巴之类,至于读诗,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那还不懂呢 ...

  • 台北故宫展出宋代李嵩《市担婴戏》,看看古代杂货铺长啥样?

    货郎是古代卖杂货的小贩,他们挑着货担或推着独轮车,走村串巷,手摇拨浪小鼓,并且以悠扬宛转的吟唱,介绍商品样式和用法,卖力推销,借以吸引妇女.孩童为主的顾客上门. 时至今日,路上可以偶见担着货物卖的小贩 ...

  • 烟台的“货郎担子”走四方

    货郎担子已经消失了,但是,曾几何时却是广大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风情.挑担子经商的人称为"货郎",是最受农村妇女欢迎的人,他们挑着担子走四方,主要是不通公路的村庄. 他们有着自己行业的 ...

  • 【中州作家】乐悠悠:货郎担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0] 货郎担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货郎担,我老家又叫"换荒挑",是农耕年代,农村传统商贸活动的一种交易方式.隔三差五,货郎就会担着挑子 ...

  • 村口传来货郎鼓声

    小时候,经常能听到村口传来的由远渐近"咚咚,咚咚"节奏紧凑.鼓点脆生的声音,那是货郎鼓的声音.在那个年代里,货郎鼓敲击出的声音,不亚于现在广场上响亮.震耳的广场舞音乐.货郎鼓的声音 ...

  • 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一行到访长城所

    2019年1月3日下午,海尔集团战略部总经理张玉波一行6人到访长城所,同王德禄所长等5位所内专家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玉波总经理介绍了海尔平台化发展及布局,日日顺物流总经理冯贞远介绍了企业 ...

  • 张玉波| 抄歌本

    谁的青春不多彩!谁的青春没梦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诗以言情,歌以言志.我们这代人的时尚不是耐克不是阿迪,而是抄歌本与抄诗本.我们的偶像不是周杰伦不是李宇春,而是以&quo ...

  • 张玉波| 摊煎饼

    小时候,社会不发达,吃的用的穿的都要靠手工.那时候家家户户儿女多,三天一推碾,五天一推磨很正常.我家就有石磨一盘,煎饼鏊子一张,烙饼鏊子一张. 每当要摊煎饼时,母亲要头天下午最迟晚上就把用碾压碎的玉米 ...

  • 张玉波| 我家的大铁锅

    <舌尖上的中国>(第3季)一播出,山东章丘大铁锅火遍中国大地.其实,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有一口或几口大铁锅.我们怀念的"小时候的味道",我们最喜欢的"妈妈的味道 ...

  • 张玉波| 乡愁里的湾塘

    "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在心中撒欢:乡愁是老家树冠上那只鸟窝,岁岁年 ...

  • 张玉波| 曾经的灯光

    火的使用,让人类逐步摆脱了野蛮,走向文明. 灯的使用,让人们从此摆脱了黑暗,走向光明. 我们的生活史,就是一部照明的变迁史,一部光明的闪耀史. 据出土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会使用松脂火把照明 ...

  • 张玉波| 大水缸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还没有压水井,更别说自来水了,所有的用水都要去村里的水井挑.因此,水缸是家家必备的,有的还不止一个.我家人多,用水也多,因此我家的水缸特别高大,缸沿儿跟成人的齐腰高,比我七八岁时的身 ...

  • 张玉波| 洋火

    洋火,是早年间我国老百姓对火柴的称呼. 早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民族工业基本一片空白,很多日常用品都是从国外买来,国人便将外国的产品加上个"洋" ...

  • 张玉波| 赊小鸡

    小时候,家家户户穷.买柴米油盐等的花销,各家就指着卖点自留地里种的新鲜蔬菜,或者养点鸡鸭鹅.猪羊兔等家畜,打捞点零花钱.那时家里养鸡,除了自家老母鸡抱鸡之外,最便捷的就是赊小鸡.所谓"赊小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