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严解密宋画,直接临摹给你看(写生珍禽图+橘绿图+鹡鸰荷叶图)
前言
文 / 余惟杰
宋代花鸟画兴盛,提起宋人花鸟,便绕不开由五代入宋的黄筌。黄筌的传世之作,相对可靠的即《写生珍禽图》。“写生珍禽图”其名,虽未必是黄筌本人的意思。但“写生”、“珍禽”二词,却恰好道出了与黄筌有关的两个特点。
先说“珍禽”。画史常道“黄徐体异”,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这种风格上的差异被郭若虚视为一种“耳目所习”的结果:徐熙其人,乃江南布衣,耳目相接,多是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魚,黄筌十七岁即为宫廷画家,所见所写多为珍禽瑞鸟、奇花怪石。黄徐体异,在郭若虚看来,“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不光源于二人志趣之别,也来自不同环境的耳目陶染。
再说“写生”。写生,在现代人的普遍理解里,是往自然界里取材料,找素材,最后的结果常常是画照片。古人的理解亦有不同,一种理解成具体的技法,如沈括《梦溪笔谈》载:“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另一种,也是最后要谈的“写生”,则是一种价值评判的标准,写生,也即写其生动。苏轼诗“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这一“写生”,可与“传神”对应理解,赵昌,亦曾自号“写生赵昌”。《宣和画谱》认为黄筌下笔用意“悉取生态”,不蹈前人陈迹,也便是这层意思。
旧时以“写生”为名的画作不在少数,黄筌之作,可谓名实相符。在“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的宋人眼里,“六法”是毫无疑问的行业标准,而六法最高准则便是“气韵生动”,黄筌与徐熙,之所以被时人视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花鸟画者,究其根本,不在风格与技法,而在“气韵生动”四字,下笔能写其生动,与物传神。而最后这一种“写生”,不光为黄筌所特有,也是宋人经典之作所共通。
《写生珍禽图》中有“付子居宝习”,可见此画起初便是黄筌画给黄居宝的临摹范本,共绘制鹡鸰、麻雀、蜜蜂、乌龟等二十余,一一“悉取生态”。此作亦常被后世画者当成学习取法的范本,但往往是“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不只是《写生珍禽图》,今人临摹宋画的情形,大抵都是如此。即便用上拷贝台,形状勾勒,颜色渲染,似无二致,而观其气韵神采,相去则不可以道里计。这种临摹学习,只是依样画葫芦地师古人之迹,却不得古人之意。
方严老师常讲,“写生”与“临摹”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临摹历代大师经典,要看出活生生的,自然的感觉;写生,则是在自然观察里体会自然大道。换言之,看古人经典,如对造化,临古人经典,则不在痕迹上纠缠,直取神采,写其生动。
本期我们将分享方严老师笔下的三张宋人花鸟——《写生珍禽图》、《橘绿图》、《鹡鸰荷叶图》,原来临摹,也可以“写生”。
名称:写生珍禽图
作者:黄筌(五代)
尺寸:70.8cm x 41.5cm
材质:绢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名称:写生珍禽图
作者:方严
尺寸:83cm x 44cm
材质:纸本设色
( 注:本篇相关禽鸟、昆虫等知识,引自网络,后有编辑 )
▼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胸部则包括前胸、中胸及后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较长。3个胸部都具有一对足,腿节粗壮发达(若虫前脚用来挖掘,腿节膨大,带刺)。蝉的腹部呈长锥形,总共有10个腹节,第9腹节成为尾节。雄蝉第1、第2腹节具发音器,第10腹节形成肛门;雌蝉第10腹节形成产卵管,且较为膨大。
⬆︎ 局部
▼
⬆︎ 局部
▼
学名:大山雀
别称:远东山雀
体长:约13-15cm
科:山雀科
分布区域:中国分布较广
大山雀雄鸟前额、眼先、头顶、枕和后颈上部辉蓝黑色,眼以下整个脸颊、耳羽和颈侧白色,呈一近似三角形的白斑。后颈上部黑色沿白斑向左右颈侧延伸,形成一条黑带,与颏、喉和前胸之黑色相连。上背和两肩黄绿色,在上背黄绿色和后颈的黑色之间有一细窄的白色横带;下背至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一对尾羽亦为蓝灰色,羽干黑色,其余尾羽内翈黑褐色,外翈蓝灰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仅内翈具宽阔的黑褐色羽缘,次一对外侧尾羽末端具白色楔形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外翈具蓝灰色羽缘,大覆羽具宽阔的灰白色羽端,形成一显著的灰白色翅带。飞羽黑褐色,羽缘蓝灰色,初级飞羽除最外侧两枚外,其余外翈部具灰白色羽缘;次级飞羽外翈羽缘亦为蓝灰色,但羽端仅微缀以灰白色;三级飞羽外翈具较宽的灰白色羽缘。颏、喉和前胸辉蓝黑色,其余下体白色,中部有一宽阔的黑色纵带,前端与前胸黑色相连,往后延伸至尾下覆羽,有时在尾覆羽下还扩大成三角形;腋羽白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较暗淡,缺少光泽,腹部黑色纵纹较细。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蛴螬
别称:金龟子
体长:约2cm
科:金龟总科
分布区域:中国分布较广
蛴螬体肥大,较一般虫类大,体型弯曲呈C型,多为白色,少数为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幼虫为3对,黄褐丽金龟幼虫为5对。蛴螬具胸足3对,一般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为臀节,臀节上生有刺毛,其数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种的重要特征。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蚂蚱
别称:花虫
体长:约2-4cm
总科:蝗总科
蚂蚱,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蚂蚱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蚂蚱,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白头鹎
别称:白头翁、白头婆
体长:约17-22cm
科:鹎科
白头鹎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老鸟的枕羽(后头部)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背和腰羽大部为灰绿色,翼和尾部稍带黄绿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部白色或灰白色,杂以黄绿色条纹,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长居于山区,阔叶林,公园,树林中,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偶尔啄食昆虫。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天牛
别称:天水牛、花妞子
体长:约1.5~5cm
科:天牛科
天牛幼虫淡黄或白色,天牛成虫体呈长圆筒形 体前端扩展成圆形,似头状接骨木天牛,故俗名圆头钻木虫,上腭强壮,能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化蛹前向外钻一孔道,在树内化蛹,新羽化的成虫经此孔道而出。三对足,两对翅。由于这种钻木习性,天牛危害木材和浆材树、景观树、果树以及木本观赏植物甚巨。
成虫体呈长圆筒形,背部略扁;触角着生在额的突起(称触角基瘤)上,具有使触角自由转动和向后覆盖于虫体背上的功能。爪通常呈单齿式,少数呈附齿式。除锯天牛类外,中胸背板常具发音器。幼虫体粗肥,呈长圆形,略扁,少数体细长。头呈横阔或长椭圆形,常缩入前胸背板很深。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白鹡鸰
别称:白面鸟、张飞鸟
体长:约18cm
科:鹡鸰科
白鹡鸰,额头顶前部和脸白色,头顶后部、枕和后颈黑色。背、肩黑色或灰色,飞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尾长而窄,尾羽黑色,最外两对尾羽主要为白色。颏、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北红尾鸲
别称:灰顶茶鸲、红尾溜、火燕
体长:约13-15cm
科:鸫科
北红尾鸲是小型鸟类。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甲虫
体长:约5cm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鞘翅目昆虫的统称,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是角质,厚而硬,后翅是膜质,如金龟子、天牛、象鼻虫等。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蟋蟀
别称:蛐蛐
体长:约2cm
科:蟋蟀科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蝗虫
别称:蚱蜢、草蜢、蚂蚱
体长:约3.5-5.1cm
分布区域:世界上除南极洲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灰椋鸟
别称:高粱头
体长:约18-24cm
科:椋鸟科
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黑龙江以南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的夏候鸟,迁徙及越冬时普遍见于东部至华南广大地区。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丝光椋鸟
别称:牛屎八哥、丝毛椋鸟
体长:约20-23cm
科:椋鸟科
丝光椋鸟雄鸟整个头和颈白色微缀有灰色,有时还沾有皮黄色,这些羽毛狭窄而尖长呈矛状,披散至上颈,悬垂于上胸。背灰色,颈基处较暗,往后逐渐变浅,到腰和尾上覆羽为淡灰色。肩外缘白色。两翅和尾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小覆羽具宽的灰色羽缘,初级飞羽基部有显著白斑,外侧大覆羽具白色羽缘。头侧、颏、喉和颈侧白色,上胸暗灰色,有的向颈侧延伸至后颈,形成一个不甚明显的暗灰色环。下胸和两胁灰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为白色。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头顶棕白色,头顶后部至后颈暗灰色,其余上体灰褐色,往后变淡。腰和尾上覆羽灰色,额、颏、喉、眉纹和耳羽灰白色,胸淡皮黄灰色,其余下体灰白色,两翅和尾似雄鸟。虹膜黑色,嘴朱红色,尖端黑色,脚桔黄色。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胡蜂
别称:马蜂、黄蜂、草蜂
体长:约1.6cm
科:胡蜂科
分布区域:世界各地
成虫体通头部前后略平,大型复眼位于头上部两侧, 呈肾形, 胸部近似圆柱形,端部略细,胸部分3节, 每节生有1对足, 中、后胸上各生有1对膜质的翅,即为前、后翅。成虫3对足均灵活有力, 有抓捕昆虫、辅助取食、修筑蜂巢之用。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太阳鸟
体长:约15cm
科:太阳鸟科
分布区域:印度、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中国
体型纤细,嘴细长下弯,嘴缘先端约1/3具细锯齿;鼻孔覆以裸膜;第一枚初级飞羽短小,第三、四、五枚最长;尾呈楔形,雄鸟中央尾羽特别长;两性异色;雄鸟体羽具金属光泽,一般限于头、颈、尾上覆羽和尾羽,而头、颈两侧以及翅上覆羽绝无金属光泽;体羽常具无光泽红彩;背羽多为绒状,覆于鲜黄色的腰羽上。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麻雀
体长:约13-15cm
科:雀科
麻雀属都是小型鸟类,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闭嘴时上下嘴间没有缝隙。雌雄鸟羽毛的颜色常有区别。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蜜蜂
体长:约1.1cm
科:蜜蜂科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蜜蜂种类很多,有九大种类,多为地理隔离的自然亚种,人工选育的蜜蜂品种多为杂交种。躯体较小,头胸部呈黑色,蜂王体长17.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棕红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工蜂体长11mm左右,喙长5mm左右,腹节背板呈黑色,有褐黄色环,处于高纬度、高山区的中蜂腹部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中锋腹部色泽偏黄,全身被覆灰色短绒毛。雄蜂体长12.5mm左右,体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绒毛。中蜂耐寒性较强,飞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虫害侵袭时易飞逃,适宜在山区、半山区的生态环境中饲养。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黄蜂
体长:约1.1cm
科:蜜蜂科
黄蜂学名“胡蜂”、又名“蚂蜂”或“马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膜翅目,细腰亚目,过去称为针尾亚目,内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白腰文鸟
别称:白丽鸟、算命鸟、观音鸟
体长:约9-12cm
科:文鸟科
白腰文鸟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前部、眼先、眼周、颊和嘴基均为黑褐色,头顶后部至背和两肩暗沙褐色或灰褐色、具白色或皮黄白色羽干纹。腰白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和红褐色羽端。尾黑色,先端尖,呈楔状。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外表羽色同背,但较背深,亦具棕白色羽干纹。耳覆羽和颈侧淡褐色或红褐色、具细的白色条纹或斑点。颏、喉黑褐色,上胸栗色,各羽具浅黄色羽干纹和淡棕色羽缘,下胸、腹和两胁白色或灰白色,各羽具不明显的淡褐“U”形斑或鳞状斑;肛周、尾下覆羽和覆腿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细纹或斑点。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学名:乌龟
别称:草龟、草龟
体长:约7.3-17cm
科:龟科
乌龟头中等大小,头宽约为背甲宽的1/4~1/3;头顶前部平滑,后部被以多边形的细粒状小鳞;吻短,端部略微超出下颚,并向内侧下方斜切;上喙边缘平直或中间部微凹;鼓膜明显。背甲有3条纵棱,雄性成体棱弱。颈盾小,略 呈梯形,后缘较宽;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宽长相等或长略大于宽,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大于长;肋盾4枚,较之相邻椎盾略宽或等宽;缘盾11对;臀盾1对,呈矩形。背甲盾片常有分裂或畸型,致使盾片数超过正常数目。甲桥明显,具腋盾和胯盾,腋盾的大小变异殊大。腹甲平坦,几与背甲等长,前缘平截略向上翘,后缘缺刻较深,前宽后窄;雄性腹甲的后中部略凹;喉盾近三角形;肱盾外缘较长,似呈楔形;前臂及掌跖部有横列大鳞;指、趾间均全蹼,具爪,尾较短小。
⬆︎ 方严老师写生珍禽图草稿
⬆︎ 方严老师临摹
⬆︎ 局部
▼
书名:名画摹写宋人花鸟-橘绿图
主编:王国栋
编号:ISBN 9787548059516
出版:江西美术出版社
定价:12.00元
名称:橘绿图
作者:马麟(南宋)
尺寸:25cm x 23cm
材质:绢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称:橘绿图
作者:方严
尺寸:25cm x 23cm
材质:纸本设色
/ 步骤示范 /
( 本章步骤图文案来自出版物画册文案 )
▼
第
一
步
要注意叶脉与叶子边沿部分在用笔上的不同。叶脉用笔细挺有弹性,行笔速度较叶子边沿部分要略快些。叶子的边沿用笔要根据叶子的表面起伏而有相应的粗细变化。要注意叶子翻转正侧等生长朝向变化。
⬆︎ 局部
▼
第
二
步
橘子的枝干用笔要沉稳劲挺。老枝与嫩枝的用笔要有所区别。画老枝用笔要沉着有力,笔中含墨量宜少,这样有利于表现老枝的苍劲。画嫩枝时,用笔要相对轻松一些,行笔速度要略快,要有弹性。画尖刺用笔要劲利,行笔也要更流畅。
⬆︎ 局部
▼
第
三
步
橘子的勾线相对粗,用笔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行笔流畅,要注意表达其重量感与体积感。勾线用笔速度要略缓慢,笔力要沉稳,尽量中锋用笔,需体现出橘子的结构和表面上细微的起伏变化。
⬆︎ 局部
▼
第
四
步
橘子正面的叶子设色时,要先以花青色作为底色,调花青色依着叶脉分染,要留出叶脉,花青色可根据需要做多遍渲染,不可一遍染深,也不可因遍数太多而染腻。渲染时要注意用笔与叶子的质感、动态相一致,不仅要渲染均匀,亦应注意用笔。
⬆︎ 局部
▼
第
五
步
用花青色加藤黄色调出草绿色,罩染橘子的正面叶子,可平涂,不用渲染。橘子的背面叶子用草绿色加少许赭石渲染,亦可直接平涂,不宜染多遍。黄橘子用藤黄色加赭石色调成桔黄色渲染,青色的橘子用较深的草绿色渲染,草绿色不宜多遍渲染,容易腻。渲染时注意用笔要沉稳,要表现出橘子的重量感与体积感。
⬆︎ 局部
▼
第
六
步
正面的橘叶用头绿色平涂一遍,背面叶子用三绿或四绿渲染。枝干以赭石加墨调成赭墨色染,待干后,用较深的草绿色勾皴。黄色的橘子用白色勾出其表面的斑点,要注意橘子的结构关系,用色也要有变化。斑点的布置与组合要与结构相符合。青色的橘子用深草绿色勾出其表面的斑点。然后在黄色的橘子上用较淡的桔黄色渲染。其中背面的黄色橘子在渲染完桔黄色后,在一些微微带绿色的部位用三绿或四绿渲染。青色的橘子上可以再罩染一遍头绿,调整完成。
⬆︎ 局部
书名:名画摹写宋人花鸟-鹡鸰荷叶图
主编:王国栋
编号:ISBN 9787548059509
出版:江西美术出版社
定价:12.00元
名称:鹡鸰荷叶图
作者:佚名(宋)
尺寸:26.5cm x 26cm
材质:绢本设色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称:鹡鸰荷叶图
作者:方严
尺寸:26.5cm x 26cm
材质:纸本设色
/ 步骤示范 /
( 本章步骤图文案来自出版物画册文案 )
▼
第
一
步
勾出荷叶的轮廓,叶子的边沿部分用笔比较细碎,用以表达枯荷的破碎感,叶子靠近中心部位用线相对完整,用笔应表现出叶子的质感和起伏翻转的动态。荷叶的柄用笔轻灵劲挺,以表现叶柄干枯后的质感与挺拔感。勾红蓼要注意叶、杆、花的用笔变化,不同部位要用相应的线质去表现。勾鹡鸰的轮廓要注意其不同部位羽毛的质地与动态的表现,并注意对爪子动态的把握。
⬆︎ 局部
▼
第
二
步
荷叶的叶脉靠近中心部分较粗,挺拔,越到叶子的边沿部分就越细碎。勾叶脉时,用笔要表现出不同位置的叶脉质感,线质要与叶脉的质感相符合。叶脉的细小分支要注意用意的变化与组织关系,用笔要轻灵活泼,忌僵板、并列。
⬆︎ 局部
▼
第
三
步
鹡鸰不同部位的羽毛质感不一,用笔要轻松灵动,不可简单地排线。需注意羽毛动态的刻画,丝毛应随着鸟的动态而有相应的松紧、翻转变化。画鹡鸰头部及颈部的黑色羽毛时,用笔亦应体现羽毛的质感与动态,不能简单地涂染。重墨点出爪子与角质的鳞片,厚重而灵动,爪子用笔劲挺而有弹性。
⬆︎ 局部
▼
第
四
步
用赭石色加墨调成赭墨色点写荷叶边沿的干枯部分,用笔较轻松,不可太呆板,要点出荷叶干枯后的破碎感,用笔不能太零碎松散,要注意用笔的组合关系。用较深的赭墨色点写荷叶的枯斑,用笔要比点写边沿的碎片时略沉稳。
⬆︎ 局部
▼
第
五
步
用墨色渲染荷叶靠近中心的部分,先根据叶脉的结构分染,叶脉要留白,可以根据需要多遍染成,然后根据叶子的前后位置渲染出整体的关系,渲染时用笔需体现出荷叶质感、动态,不可只注重渲染均匀而缺少用笔,渲染羽毛时,需刻画出不同部位羽毛的质感与松紧变化。
⬆︎ 局部
▼
第
六
步
用淡墨渲染荷叶柄,用笔轻快,要注意与枯叶柄的特点相一致;也可以不用渲染,用淡墨皴写出叶柄的起伏结构。用极淡的墨色在鹡鸰的轮廓外沿渲染,以衬托出白色的羽毛,用白色点写翅膀上的白色羽毛,用花青色加淡墨渲染水面部分,用胭脂色点写红蓼花。
⬆︎ 局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