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作品 | 丁莉桦:清明,暖暖人间情
伴随着悦耳而又激动的下课铃声,开始了清明小假期。同学们带着自己的行李,如同北归的大雁向回家的方向迁移,而我也加入了这庞大的队伍中,赶着回家过清明。
清晨,地面湿漉漉的,打开窗户,迎面吹来的春风,让人感到丝丝凉意,想必昨晚万物经过了春雨滋润的洗礼,才显得如此有光泽。今日是清明节,脑海中瞬间浮现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耳濡目染的名句。如何度过这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孩儿,快点儿!你外公叫我们一起去参加清明会!”母亲突如其来的呼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这个消息让我喜出望外,说不定今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到乡村,静静地感受春的到来。顺着蜿蜒的乡村公路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清秀的河山和点点繁星的迎春花,如同静静展开的田园画卷。呼吸着带有泥土气息的新鲜空气,聆听着鸟儿们清脆的歌声,已然身临其境,被此景所感化。再往里走,随处可见,正在土地里劳作耕耘的农民伯伯,开始点瓜种豆。据《岁时百问》中了解到“万物生长时,皆清明而明净。故谓清明。”因此,农民们根据节气及生产规律,普遍选择在清明前后,开始了春耕春种。时不时的会有几位熟识的大叔向我大声打招呼:“嘿!你来看你外婆外公吗?”几句简单的问候,流露的是浓浓的乡土情。经过几处农家大院,听到嬉笑声打破了平日里的宁静,许是在外的游子们都回来扫墓祭祖的吧。缕缕炊烟缓缓升起,增添了几分生气,可谓“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的暖暖亲情。
终于到达外公家。幸运的是,让我好奇了许久的清明会还未正式开始。在这宽敞的平坝里,有序地摆放着的圆桌,已经陆陆续续地坐满了人。我看着外公今日显得格外的高兴,肯定是今年举办清明会的地点是在他家。关于清明会,我也是略知一二。记得外公曾经给我讲过,是非常有历史性的。参加清明会的男女老少,都属于同宗同族,有了这个聚会,才能更加和谐的凝聚大家的力量。由于各自参加清明会的时间不一,因此还是有些人不认识,不了解。但只要几个人之间慢慢地介绍自己,是哪个家族门下的,也就有了了解。
自胡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外公说他们的祖先也就开始前往四川,颠沛流离,四处安居,从而分散了。经过多年的安定生活后,族里最有威望的长者,想再一次把同姓氏的人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也就有了后来的清明会,会长也通过轮流办清明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能礼尚往来。钟表刚好到中午12点时,仪式开始。会长高声的喊道:“安静!”此时瞬间安静,大家认真听会长的讲话。讲的内容我不太懂,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他们神情专注,凝神肃穆,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十几分钟后,只听到会长喊道:“祭拜!”在场的所有人都行祭拜之礼,这时的鞭炮声也噼里啪啦的响起。
祭祀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了素食宴会,大家非常热情地互相夹菜拿碗,感情融洽。宗亲血脉,乡民情谊,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纽带,牵动着、温暖着人们的心,。
饭后,一碗茶水,一张圆桌,一段故事。体验清明会,感受暖暖情,扎实文化根。
清明文化是民间习俗的升华,只有经历过,才能有更深的感触。和我坐一桌的都是年岁已高,两鬓斑白的老奶奶。其中有一位比较年长的奶奶,忽然扭头问我:“姑娘,是同姓哪家的?”我迟疑了几秒,摇了摇头,便微微地笑了一下。奶奶神情立刻转变,皱眉而感到不解,连忙反问道:“那是?”我答道:“奶奶!是这样的。我是操办此次清明会这家的外孙女,想来看看清明会是怎样的?每次听到外公给我提起清明会时,我都会感到很好奇。恰逢这次在外公家举办,所以也就来了。”老奶奶听了之后,甜甜地笑道说:“原来是这样啊。姑娘,别介意。我这老太太就是这样。”话音刚落,老奶奶又开怀大笑,那满脸的皱纹欢乐得游动着。之后,奶奶又对我说道:“姑娘,多了解一些好啊!别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弄丢了,最后没几个年轻人知道,那就没了。这次我到这来,还带了一个小孙子,也让他来感受一下家族祭祀氛围。你瞧那桌!站在老会长身旁的那个小孩!”老奶奶抿了抿嘴唇,喝了口茶水,便指着给我看,又接着道来:“自从清明会开办以来,我每次都参加。还认识了几位淡水交情的好姐妹,时常我们还打电话拉拉家常呢!”其他几位奶奶也点点头,看着老奶奶,感叹道:“是啊!老姐姐!”她们互相拉着手,感受着彼此的温度,由此想到情谊不在于距离的遥远,而是在于真诚地慰问。
感人的画面总能让我触景生情,于是,目光转入那小孩身上,那不是祭祀时,那个跑来跑去帮忙端供品的小孩吗?原来是老奶奶的孙子。当其他小孩儿都三五成群地去玩耍,而他却在祭祀桌前帮着老人们摆弄需要祭祀的香纸,他也处处非常小心,怕惹麻烦似的。疑惑的是,小弟弟站在那儿很专注地看着什么,还这么持久?仔细一看,原来会长带着老花眼镜儿琢磨家族的家谱,他双手捧着那张陈旧而有点破碎的纸张,看着如同树的分枝,层层往下的排列,由于年代比较长,字迹模糊,若不仔细查看,还真的看不清纸上的内容。这时,弟弟天真地问道:“太爷爷,这上面有我的名字吗?”会长转向弟弟,摸着弟弟的小脑袋,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是我们先人留给我们的,上面写的是他们的名字,怎么会有你的呢?我们的呀!还需要有人花功夫罗列呢!成为历史的记忆呢!”弟弟满怀期待地说:“太爷爷,等我长大以后,我帮您!”会长听了,笑眯了眼。弟弟很坚定地说道:“我以后每年都来帮您的忙!”会长取下老花镜,再次摸着弟弟的头,郑重地说道:“好!咱们清明会后继有人了!”
夕阳西下,余晖似火,人们地互相道别,远离的背影渐渐缩成一点儿,今日的清明会结束了。
一场看似简单的清明会,搭起了亲情的桥梁,感受人情的温暖,传递中华文化的火炬!
(作者:丁莉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