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奇葩——跳丧舞
“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鄂西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其中之一的就是跳丧舞。这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是土家人办丧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土家族人家中的长者去世后,一般装殓入棺后在堂屋里停放一到三天。“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有亲朋好友邻居就会马上在第一时间前来,帮助主人家给吊唁的亲朋准备生活用品,下厨;给吊唁的客人泡茶、坐椅等一切。
因为主人家因为前辈土生土长去世,心情悲痛而无法做这些事情,所以迎客,招待客人的这事就由邻居帮忙了,让前来吊唁的亲朋有着落,生活无忧,安心陪亡者在尘世的最后一程。到了夜晚亲朋好友就会“跳丧”。
跳丧舞,又称撒尔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人死后,要唱“孝歌”,打夜锣鼓,通宵达旦。
跳丧舞的原始形态其实以填空的狩猎演变而来,就是“狩猎舞”。当远古巴人把白虎作为氏族图腾后,狩猎舞就逐渐成为人死后的一种祭祀性的图腾舞蹈,亦即“白虎舞”,通过悼念死者这一祭奠活动,无疑是土家先民们狩猎劳动形态的重复和再现。因与狩猎演变而来,所以其动作皆为模仿飞禽走兽。
跳丧舞的动作主要是摹拟虎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形象,主要特点是舞者全身不断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自然在胸前晃动,具有粗犷美。另外,在摆臂、下沉、扣胸、圆肩、脚内侧交替移动等方面则与巴渝舞不同。《隋书》曾记载了跳丧舞壮观场面:“……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击鼓以悼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
跳丧时一人边击牛皮鼓边叫歌,跳者围棺接歌而起。脚跟鼓点鼓跟脚,无弦乐伴奏,跳 者二至六人比较普遍。因死者的尸体一般都放在堂屋,跳丧在灵前,因其原封建的习俗,故女人不得参与跳丧。
跳丧舞的乐器极其简单,就是一个大鼓。此大鼓因是死人的“白事”,所以一般漆成黑色,不能用喜庆的红色。击鼓者领唱,跳舞者边跳边和;唱腔均为高腔俚调。舞者头、肩、腰、臂、腿、脚尖、脚跟一齐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唱着古老、粗旷、格调明快而独具民族特色和浓郁山乡气息的曲调,所谓“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
跳丧舞的形式有“待尸”、“摇”、“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舞蹈动作有“凤凰闪翅”、“燕儿含泥”、“猛虎下山”、“犀牛望月”、“牛擦痒”等。跳丧舞的动作最有特色的叫四大步,舞时除双膝不断地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而自然地在胸前晃动,具有曲线美。
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财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多侧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风情习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