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金经
前几天身体不适,先生劝:读一读《金刚经》吧。的确很久没有读经,也没有抄经了。
说起初涉《金刚经》,大概起于《红楼梦》,贾母过81岁生日时,不再张罗着大操大办,而是发心抄写3651部《金刚经》,散与众人,中间穿插《心经》。感觉一向菩萨心肠的贾母,抄经送人,很是慈悲。
后来对《金刚经》深入认识,是著名学者蒋勋的一本书,《带着金刚经去旅行》,彼时,正迷恋蒋勋先生讲的《红楼梦》,他通俗的语言、不俗的见解和富有磁性的声音,很是让人着迷。买到这本书,为他清新的文字和淡泊的追求所打动,而且那本书还附了一张蒋勋先生读《金刚经》的光盘。那声音,不再是讲《红楼梦》里的大众化的打比方,开玩笑,而是清静而幽远,停顿间有很美的节奏感,原来经书也可以读到这样美!
大概同一时间,有佛教朋友推荐了一个读、写《金刚经》的微信群,于是就进去认真听讲解,按着每天一篇的规定去读、去抄。经书、抄写本、笔芯是免费寄过来的,每天读经一遍,抄经不限,后来大概读了百日,抄了七遍。期间在群里听解读《金刚经》,半懂不懂,就是听懂了的,后来大概也忘却了很多。作为历时2000多年的经书,世界上流通最广的书籍,藏有最深刻的人生智慧,不是听讲一遍、读上百遍就能明白的。从这一点上说,经书的确需要不断诵读,常常抄写。
活动结束后,每逢老人过生日或有相熟的人身体不适,也都抄写一遍,为之祈福。如今,也应该至少有二十部了吧。记得还有一部尚未抄完的《金刚经》,竟一时不知放在了何处。虽然我为之抄经的病人有些已不在人世,也许抄经也未起什么作用,但是看过有关金刚经的一些奇妙的灵验说,就算在那边,因为有人为他抄写过经、诵读过经,也会因此减少一些苦厄,便觉得虽然未有看得见的作用,但无法否定有看不见的作用。
《 金刚经》5000多言,极少有一次就能抄完的时候,后来很想抄写《心经》。虽然网上可以查到原文,但不习惯依据屏幕抄写,后央求一同事给写一张《心经》的字贴,看着写,问了两次,同事说,写心经需要有清净之心,那种时刻不好找。后来同事送了我一个《心经》的毛笔字条幅,惊得我不得了,这样贵重的礼物可不敢收,又恭恭敬敬送回。同事太太也常常抄经,两人都有丰富高雅的精神生活,不是喧嚣中的我们所能企及的。后来,改抄心经的想法也就放下了。金刚经是有正楷字贴,随时找到可抄的,非常方便。
也抄写过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感觉更易懂,毕竟是本土语言,易于理解接受。
每每抄写这些真言,的确感觉到心灵纯净,心向往之。人,的确需要一些精神不断引领,不断肃静内心烦躁,消弭欲望,得到自在和希望。
听过王菲读《金刚经》,蒋勋读《金刚经》,经书内容本来的纯净和大智慧,在加上声音的纯美和辽远,让人感觉,那声音仿佛从另一个世界而来,杜绝了尘世的喧嚣,自带一种幽远的安宁,让人独得一份纯洁和静谧,让你心驰神往,完全忘却了自己。
初读一遍《金刚经》,需要三十多分钟,几乎读不成句。读顺畅大概也要20遍以上,还要在听读的基础上,后来字音全都记下,基本上没有了识字障碍,再读一遍依然要20多分钟。想想蒋勋70多岁的老人,每天诵经,如不是出于虔诚的奉持,读一遍也是很疲劳的。
这本在中国新疆北疆(当时的龟兹国)翻译而成的佛教巨著,是当时龟兹国公主和印度人鸠摩焰生下的儿子鸠摩罗什翻译而成的,他七岁跟随妈妈一起出家,精通多国语言,他翻译而成的《金刚经》是语言最优美、流传最广的。鸠摩罗什的译本优美之处在于,某种难以直白翻译过来的“密宗”,依旧沿袭原来发音,虽然感觉初读很难,但熟了、懂了以后,让人感觉有些智慧是无法翻译的,太直白了,反倒会破坏原来的智慧和美感。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今天有读《金刚经》的想法和心情,也应该是一种很美的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