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相---芍药

最早对芍药的印象应该是四十多年前,我们家种过的芍药。时间久远,因为哥哥的提醒,才想起来,但是记不起花的样子的,但是名字却是印象很深。芍药,大概是除了常常在田地里见到的野花外,唯一知道的观赏类话花吧。那是爸爸种的,不清楚是为了观赏还是为了药用。“芍药”,顾名思义,应该也是一种药材吧。想那玫瑰的确有解郁功能,菊花清肝明目,百合抗癌润肺,这芍药似乎也应该有一种药效。村子里有个下放来的干部,管理着一片药材园地,那里面应该有多种药材,莫非,爸爸就是从那里得来的芍药吗?芍药的确也是一味中药,多数是用的是白芍,而且都是用根,不过,也有喝芍药花的,估计应该和玫瑰花、月季花类似,应该花骨朵最好。古人评论花,芍药第一,牡丹第二。记载牡丹自吹为“花王”,芍药屈居为“花相”。我倒是很喜欢这种不在第一的感觉,屈就的人,别人挡住了风景,同时也挡住了风雨,所谓高处不胜寒,会遭受更多议论。

能够记住的芍药花,是几年前在黄河大堤一侧鱼山地域的芍药园。也是五一假期,和表姐一起去地里寻野菜,忽然见到了这大片芍药。植株并不大,也不密,植株抽出的花柄,举起朵朵芍药花。或深或浅的的红色单瓣花,随风摇曳,那种花随风动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还没有更好的手机拍照,没忘记寻野菜初心的我们,拔了不少猪毛菜回来。后来听说,曲集也有大片芍药,因不清楚具体位置,一直没有去看。“阿胶世界”里也有芍药,长在道路旁,营养充分的芍药花,展开了大朵大朵的红花,很有牡丹的样子,当时,竟没有分辨出来。艾山的芍药花朵虽不大,却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前几天,雨后初晴,地面潮湿。芍药园里开花的还很少,重重叠叠的都是绿色的花骨朵儿,预示着几天后这里的繁盛之景。芍药花零星几朵,却聚集了很多蜜蜂。它们不怕人,完全可以自由拍入镜头。初春拍梅花时,嘤嘤嗡嗡的声音震天一般响,可抓拍哪个蜜蜂,都未成功,动静结合的画面一直是花朵照片不可或缺的一个亮点,但一直未能如愿。

艾山芍药花里面的蜜蜂,兀自吸吮着花蕊,并不在意花外的人和相机,花里面忙碌吮吸,花外面着急飞着,煽动翅膀的动作因为震动频率高而模糊不清,那真是特别真实的动景。这应该是见多识广的蜜蜂吧,被摩肩接踵的游人和相机锻炼出来了,也许将来人更多时,说不定有抢镜头的可能呢。而梅园少有人去,蜜蜂只能与静谧的自然相处,看到喧闹的人群和咔嚓作响的怪物,还是有点儿惧怕。

其实,梅园里也有芍药,这里就近,骑车十几分钟就到,完全可以达成观赏芍药的目的。牡丹不就是到了梅园,就没有去艾山吗?前几太才得空去看艾山牡丹,当时雨后iu,很想去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情景。果然也有大朵的重瓣牡丹沾满水珠垂着头,一半是潮湿,一半是凋零。红牡丹盛期已过,衰败给花边打上痕迹,开始了“残花”的下坡路进程。就像不忍心看日薄西山一样,残花的衰败不忍直视,“老年斑”出现在花边儿上,铁锈色、褶皱,从外侧花瓣逐渐伸向内侧花瓣。黄色的花蕊已尽数落掉了,露出要结种子的几个绿色的凸起。花进入下一步就是结种子,今年再无观赏的价值。

花无百日红,重瓣牡丹花期长,也不过20几天了。当然,艾山牡丹园多种花次第开放,牡丹过后,便是芍药,月季则是一月一开,直到下雪才会停止。

学校里有几株芍药,已经开过了一朵,上学、放学都去看,才知道这是“日光花”,白天开花,夜晚闭合,这点和夜来香类似,只是它晚上开花,白天闭合,不清楚单瓣牡丹是否也是如此?每次去外面看花,只在白天,很少有持续观察的机会。

夜晚闭合的原因是植物也需要睡眠,这种极有人情味的规律,真的很亲切。常常清晨去看花,拍照效果也好,这样做,是否也吵醒了花的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