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琴(五)
这是舒林的第98篇原创文章
唯美朗读:二月紫晶
本文纯属虚构,
人物故事请勿对号入座
五
不知不觉,翠琴有了五个孩子,二男三女,公婆妯娌也对她另眼相看。
因为心脏不好不能外出干活,丈夫一人收入不够开支,翠琴想办法在家里赚钱。
小时候翠琴跟着妈妈看看学学,也会些裁缝手艺。三十岁那年,翠琴开始帮着裁缝店里缝纽扣,一件衣服一小时缝好,可以拿到一角六分工钱。
新婚姻法刚刚公布时,自由恋爱流行,结婚人数剧增。年轻人从乡下进城买布料,之后就在裁缝店定做,第二天做好即可取走。
裁缝店生意火爆,早上给翠琴送来的衣服,往往要求中饭前就得缝好纽扣。翠琴一人要买菜,烧饭,带孩子,时间根本不够用。遇上老板催促,翠琴整个人都快逼疯了。
过了一年,翠琴自己揽活,帮别人定做衣服。对襟裁剪衣服,样式并不复杂,裤子的加工就更简单了。白天一件衣服,晚上一条裤子,一天一晚正好够翠琴加工一套衣服,工钱是一块八毛。
在家接活,钱赚了,孩子也顾上。翠琴始终觉得学文化很重要,一支笔能走遍天下。回想自己当女儿时没有机会读书,如今做了母亲不希望女儿重复过去,就算勒紧腰带让孩子上学读书。
每日里,孩子们放学了,翠琴做好热腾腾的饭菜;饭后写作业了,翠琴严格监督,不让孩子外出玩耍。
60年,最困难的时刻来到,供应的口粮根本不够一家七口人吃。怎么办?翠琴带着两个小娃,走村串户揽裁缝活。她挑着担子,一头装一只饭桶,里面是剪刀、尺子等工具;另一头是箩筐,装着一周岁的儿子;手上牵着六岁的女儿。
翠琴想凭自己的手艺出去混饭,家里可以省下三个人的口粮给另外四人充饥,不至于大家都挨饿。
又是走路,又是坐船,翻山越岭,翠琴来到了邻县的阳城,那里多山,有玉米番薯可以充饥。
翠琴帮村里人免费加工衣服,他们提供翠琴一家三口一日三餐。
村里人夸翠琴手艺不错,除了管饭,村里的好心人还送她一些玉米粉。
一个多月后,翠琴的饭桶里装满了玉米粉。满载而归的翠琴和孩子兴高采烈踏上了回家的路。走到山路上,一不小心,扁担斜了,装儿子的箩筐滚下了山。
“哎呀,我的玉米粉。”翠琴着急地先抓稳饭桶,不让玉米粉倒出来。
一眼看去,儿子被两颗小树夹在了当中,正“呜呜”哭个不停。
“妈妈,你怎么不救弟弟,先弄玉米粉?”六岁的女儿不解地问翠琴。
翠琴无言以对,只是默默低头,挑正了担子,急急地赶路。
翻过山头,来到码头。
“放下,放下,玉米粉不能上船,我们县也穷,凭什么带我们县的粮食过河?”阳城码头的守卫把翠琴的玉米粉扣下。
“咋办呀,上天怎么竟捉弄人?这可是我一个多月的心血哩?”翠琴急出一头大汗。
僵持了几分钟,翠琴想出一个注意:“大哥,我这是回娘家,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玉米粉是外公外婆给外甥救命的,求求你们千万不要扣押。”说着,翠琴眼眶湿润了。
“哦,是给我们阳城外甥救命的呀,应该应该。”对方挥挥手放行了。
见到满满一桶玉米粉,翠琴丈夫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立马上厨房捣了一大锅。喂饱了自家人,丈夫瞒着翠琴,悄悄给饿了很多天的大哥家送了一碗。
苦日子慢慢过去,翠琴又添了两儿子。孩子们一个个学习认真,老大老二初中毕业就安排了工作。
虽然丈夫早已到了另一世界,从未参加工作的翠琴却享受丈夫单位每月六百元的生活补贴。
如今,九十五岁的翠琴日子平和,一日三餐有人送饭,晚上可以坦然睡觉,不必再担惊受怕。翠琴知足了。
(全文完)
以阅读为名,成长新的自己
夏禾锄锄
一起分享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