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碑碣、造像、墓志、摩崖作品用笔究竟有什么不同?

很多写魏碑的朋友想把线写厚
却一直存在困扰
邱丰老师从他长期教学中
总结了四招
中锋用笔
“蠕动”用线
以节奏出神采
他认为
写魏碑时
方笔是表象
圆笔才是灵魂
《张猛龙碑》局部
前几年,他和老师孙伯翔一起聊天时,孙老师对他说“很多人看我写魏碑,方笔入;他们没注意我那线条中间都是圆的”。老师告诫他魏碑“先方而后圆,先死而后活”。一味的方则“愣”,一味的圆则“肉”,怎样取舍书家自决。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注重圆笔的训练,往“石门颂、广武将军、石门铭以及石鼓文等圆笔上靠拢”,由于他以前的魏碑一直是在写方,克服圆笔之后,他最终达到了“方圆兼备”。
邱老师认为,关于对方笔与圆笔的关系,有以下几个误区。
一、在写圆笔时,也有一些书家写魏碑一直在写“圆”,不去切入“方”,他们对方笔有排斥心里,认为方笔是刻出来的,非写而为之,其实不然,“吐鲁番墓表”就有很多未刻的方笔。

吐鲁番出土《令狐天恩墓表》(局部)

二、一些学者认为方的就不好,中国人含蓄、中庸不喜欢过于愣的东西,岂不知中国人也是尚武的民族,我们既有帝国的“大度”,也有帝国的“强悍”。孙伯翔老师说《始平公造像记》是方笔之祖,岂不知孙老写的《始平公》也是“方圆兼备”的;如果将始平公放大来看,实际上它就是起笔为方,运行过程是由圆笔进行支撑的,如果此碑处处皆方,我想也不会有如此威名啦。

《如平公造像记》局部

三、魏碑由“碑碣、造像、墓志、摩崖”四部分组成,他们的用笔有所不同,碑碣因出现较早,为隶向楷之过渡期,用笔多为“古厚”;造像于佛龛处,长期立于室外,种类颇多用笔“灵巧与厚质并存”;墓志置于棺椁之上破损极少,用笔多为“灵巧,结构变化多样”;摩崖置于室外大山之中,用笔多“大气磅礴”。其风格不同,表现手法故而不一。

《孟敬训墓志》局部

邱老师一直记着孙伯翔老师对他说的:“魏碑是宝藏,要做一个善于偷宝的大盗,我们要善于偷,而又要善于舍,做一个明白的书家,偷一身对自己有用的武艺。”对于很多人写魏碑从“小墓志”入手的现象,邱老师说,孙老早有定论:“小墓志”难入高度,方笔用提按运行则精神备出,圆笔多以结构变化则神采飞扬。

《爨龙颜碑》局部
关注同步视频号,获得先于他人一步的学习优势

长按或扫码加编辑老师微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开始学习

《直击书坛》

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书坛讯息,全国有三十位书法记者同时报道

交易担保 书画上线 书法 小程序

     长按小程序即可进入店铺选购新人展名家文房常备用品,本店每天更新,请保持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