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速记:特殊煎煮方法小结

2021年2月3日立春,进入辛丑年。辛丑年我们养生和治病,应当遵守哪些思路呢?本文从五运六气理论来分析。关于2021年辛丑年的五运六气与疾病分析,可参考《2021年辛丑年的五运六气与健康分析》

一、重视肾虚

(一)辛丑年的大运为水运不及。水运不及,影响及肾。

其一,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水运不及则肾精易虚,表现出来的是生机不旺。

其二,肾主生殖。肾精旺盛则女子冲脉及任脉和调,男子精子活力强,容易受孕。反之,刚不易受孕。若即使受孕,亦易发育不足,甚至造成没有胎心。

其三,“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能藏精,则阳气有根。肾主封藏的功能下降,会导致虚火上浮,出现上焦头面诸病。

其四,肾主骨生髓。人的出生有这样的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若肾虚,则主骨生髓的功能下降,既会影响运动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亦会影响脑力与智力。

(二)补肾的方法

补肾有很多方法,或用针灸,或服汤药,或服膏方,或通过饮食、运动、起居来补肾,都有良效。我的建议是:

一则,常针太溪穴。太溪为肾经原穴,为肾经原气发动之处,最能养肾。当然,肾阳虚者,亦可灸涌泉,此穴为肾经井穴,能宣畅肾经阳气,使肾水上承,以平衡全身阴阳。

二则,对于肾脾两虚者,可服桂附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比如,早晨巳时(即上午9点至11点)服桂附地黄丸;下午酉时(即下午5点至7点)服补中益气丸,既可补脾以固后天之本,又可健肾以补先天之本。

三则,少熬夜,不熬夜。熬夜伤五脏,熬夜伤肾。本来辛丑年就容易肾虚,若更兼熬夜,两虚叠加,其气至骨,导致全身整体平衡失调,诸病因此而生。

四则,整年都可服补肾膏。既可滋肾之阴,又可温肾之阳,兼可助肾之封藏。

关于补肾养肾的详细方法,可参考《如何让肾封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谈谈补肾的方法​​​​》、《衰老与补肾——谈冬天养肾的重要意义》《养肾补肾的方法》诸文。

二、重视湿寒因素对人体阳气的影响

辛丑年的司天为太阴湿土,在泉为太阳寒水。湿寒皆为阴邪,阴与阳不两立,阴盛则阳衰。故辛丑年整年偏于湿寒盛而阳气衰。

(一)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则伤脾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不可伤,脾伤为百病之源。临床所见,不管何种疾病,只要脾虚,则难以速愈。相反,若能让脾气健运,则气血旺盛,即使是大病重病,亦能有向愈之机。

湿盛之年,最要养脾。一方面,脾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故辛丑年要注意饮食勿过寒凉,勿过滋腻,特别是忌食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忌饮冰冻的饮品,包括冰镇啤酒。

另一方面,脾属土,肝属木,木旺则克木。故要调畅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五志过极,特别是避免大怒,以免肝木郁滞而乘克脾土。如何让心情舒畅呢?我的方法是,遇事不顺,多找自己的不是,多看对方的好处;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多怀感恩、宽容之心。

关于如何养脾,读者可参考《养脾的方法​​​​》。

(二)寒主收引,寒盛则伤阳

生命以阳气为本。因为生命即是一团阳气。生活中可见,当气温骤降时,阳虚之人往往难熬,为什么呢?阳为正,寒为邪,寒则伤阳。阳旺则生机旺,阳弱则生机弱。寒若过度,即成寒邪,寒邪袭人,先伤阳气,阳虚则阴盛,脏腑失调,经络不畅,气血不和,即成疾病。由此说,阳不可伤,避寒非常要紧。

寒盛之年,最要养阳。《内经》明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宣畅阳气,以消除阴霾,这是养生和治病的根本思路。我常用的是两个养阳的方法,一个是艾灸,一个是运动。

养阳的方法很多,读者可参考《阳气与养阳——网友蝈蝈果果整理的“选择中医”微博精华》​​​​。

三、重视新冠疫情对于疾病的影响

整个2020年庚子年我们一直经历着新冠疫情,进入辛丑年,疫情还在持续。疫情不但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影响着我们的疾病与健康。

我在临床上观察到,庚子年大病多,重病多,且猝死的多。为什么呢?因为庚子年的大运为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金主肃杀,金旺则乘木,而木主生。金旺则生机衰。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受天地气机影响,生机衰则疾病难以康复。

(二)伏邪为患

为什么重病大病多呢?我分析其原因,应该是有伏邪。按中医理念,为什么新冠肺炎死证多,因为有伏邪的因素。晚清名医薛福辰说:“凡病内无伏气,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由此推之,之所以会有重病大病,亦源于此。

《内经》明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为什么?不但是因为感邪早期,病情未恶化,疾病易治,更因为在疾病早期正气未损,邪不能深入,不容易变成伏邪。由此说,伏邪多源于阳虚。2019年的冬天是暖冬,暖冬造成天地之间阳气外泄,人气亦外泄,这是“冬不藏精”。由此导致了阳根下拔,病即难治。正如清代大医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一书中所说:“盖以肾气先虚,故邪乃凑之而伏于少阴。逮春时阳气内动,则寒邪化热而出”、“唯冬不藏精故受寒,其所受之寒,无不伏于少阴”。

对于临床常见的重病大病患者,尤其当考虑伏邪的因素。我认为,庚子年的伏邪,主要是伏寒。柳宝诒说:“寒邪潜伏于少阴,寒必伤阳。肾阳既弱,则不能蒸化而鼓动之。每见有温邪初发,而肾阳先馁,因之邪机冰伏,欲达不达,辗转之间,邪即内陷,不可挽救——此最难着手之危证。”

进入辛丑年,湿寒之气当令,且今人饮食不节,起居不调,久坐而少动,或嗜食寒凉,或穿衣太少,易致正虚,正虚而邪恋,即易产生伏邪。伏邪必伤阳,阳伤而更易致邪气内陷,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如何治疗伏邪造成的诸种疾病呢?

柳宝诒认为:“伏气随时外发,亦必兼挟时令之邪”、“其为时邪引动而发者……轻者可以兼治,重者即当在初起时,着意先撤新邪;俟新邪先解,再治伏邪”。

(二)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岁气”是指某年岁的气象,六气特征,即当年的运气条件;“天和”泛指自然界的生化运动规律(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规律等),意即告示我们在诊治疾病时务必重视气运时令变化,顺应自然界客观生化规律,也即“天人相应”的精神体现。

为什么要“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内经》反复强调,治病要观察天地气机的变化规律。比如,经文有这样的文字:“时立气布……谨候其时,气可与期”、“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盈,以候气之浮沉”、“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这些都说明,临证当遵循天地气机规律,应势利导,顺势而为,则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辛丑年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在这样的年份里,会出现一些大病重病,怎么治?清代大医薛一瓢先生说:“凡大疫之年,多有难识之证。医者绝无把握,方药杂投,夭枉不少。要得其总诀,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推气候之相乖者在何处,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以此用药,虽不中不远矣。”

薛一瓢的观点,即是《内经》所谓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比如,2021年1月20开始进入大寒节气,之后我有些轻微的失眠。我出生于辛亥年,大寒节气开始,辛丑年的五运六气开始发力,两辛叠加,水运不及加重,水弱则火旺,上扰于神明,导致失眠。按运气理论,自服五味子汤,其方:五味子10,制附片10,巴戟天10,山茱萸10,熟地10,杜仲10,鹿角胶10,每天睡前只服一次,两付而安眠。​​​​可见,若能“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内经》之言,不虚也。

再如,辛丑年的初之气,主气与客气都是厥阴风木。木主动,主生发,若木气过旺,生发过度,就会导致木火上浮,或易怒,或面红目赤、头晕、头胀、耳鸣、失眠等,当急急收敛木火,当用酸味收之。我喜用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若木火升浮,脉虚浮而大者,可用来复汤,更有敛木火外泄之功。再者,可吃些醋、乌梅等酸味食物,可使木火得敛。我有一个乌梅固本汤,此方有收敛木火之功,且药力平和,凡进入春天出现木火上升诸不适,都可随意服之。其方: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者多煮汤代茶饮。

小结

五运六气乃“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临床果能“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以时调之”,则无有不应。但五运六气理论不能瞎用。务须随机达变,因时识宜,庶得古人未发之旨,而能尽其不言之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