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6095)科特派“跨界”服务 为泉州产业转型提速

当电商主播为农产品“代言”、建智能生产线提升效率科特派“跨界”服务 为泉州产业转型提速◎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王燕双 王建平 苏俊基

在泉州市德化县科技楼的共享直播室,德化县副县长张秋英为该地区农产品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特”有招近年来,泉州坚持选认不限地域、不限来源、不限服务领域,按照供需精准对接的原则,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将科特派服务领域由原先的“三农”范畴,拓宽到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计算机网络、电商等二、三产业。3月18日,走进福建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平江正忙着指导企业员工调试机器设备。记者看到,与原来车间工人忙碌的场景不同,一台台自动化智能设备,摒弃了分拣排列或装箱等工作对人工的依赖。针对企业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王平江带领团队从机器人的本体生产、机器人的控制器到机器人应用的整条产业链提供技术帮助,携手企业开发了基于3D视觉的机器人抓取控制系统,并实现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在很多人印象里,科技特派员主要服务“三农”。近年来,泉州坚持选认不限地域、不限来源、不限服务领域,按照供需精准对接的原则,积极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将科特派服务领域由原先的“三农”范畴,拓宽到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计算机网络、电商等二、三产业。“作为国内制造业重要城市,泉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用科技手段推动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这是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3月19日,泉州市科技局局长杨昌文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电商科特派“带火”区域品牌在泉州市德化县科技楼的共享直播室,每逢周末或者特殊节假日,都有电商科技特派员来到这里,为凝聚着农民智慧结晶的产品“代言”,将德化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电商直播渠道销往全国各地。“最高的一场,吸引了十来万的观众,销售额达到数十万元。”作为科技特派员共享直播室的常客,福建省火炬创业导师、2016年福建省电子商务领军人才、德化县首批电商科技特派员刘洪波,已经带火多种德化农产品。农产品销售关乎着农民们的钱袋子。近年来,德化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产品销售,并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农村电商发展、消费扶贫带贫益贫和产销对接成效突出的典型县。2019年以来,该县抓住直播带货的新机遇,将电商工作融入科技特派员工作中,不但打造了共享直播室,同时准备了先进的直播设备以及道具,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从一二产业的生产和加工服务向三产的商贸服务推进,实现精准服务产销对接。除了通过直播间“云宣传”,这些电商科特派还走进田间地头,通过镜头为观众展示德化优质的生态环境,介绍农产品科学的种养方法,充分发挥视频直播的优势。“通过视频直播,打破了原有农产品销售的渠道。直播完成后,经常都有本地或外地的客商来订购农产品。”刘洪波如是说。德化电商科技特派员的服务,不仅面向销售环节,更向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延伸。“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和销售,德化淮山知名度越来越高,产业效益日益明显。在电商科技特派员、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忠性指导下,我们开发了淮山面、淮山粉等衍生产品,进一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泉州市芹峰淮山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杰树说。“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单一的传统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电商科技特派员的融入,帮助提升德化农产品品牌认知度,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为优质农产品远销插上翅膀。”德化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科技特派员共享直播室已开展直播活动42期,吸引53家企业入驻直播,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00万人次,累计完成直播销售订单50万,销售额1300万元。携手攻关核心技术引领智能制造在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洋塑胶),“食安级餐具智能制造生产线”投入使用以来,实现了车间自动化设备升级,企业成功开发研制出新型“食安环保餐盒”,该餐盒有效解决外卖配送途中食物受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并入选2019泉州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采购清单。在这个过程中,福建省科技特派员、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苏德瑜研究员无疑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自从2015年被派到企业后,苏德瑜就与生产一线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苏德瑜与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数控智能化机械手,对车间自动化设备进行替换升级。通过智能改造,企业需要的员工数由500名缩减到200名,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值达2亿元。这正是泉州市鲤城区近年来探索科技特派员“进企业、促创新”工作的典型案例。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泉州市鲤城区推出“项目+人才+平台”融合服务新模式,启动企业家“创新驿站”伙伴计划,并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不久前,鲤城首个“创新驿站”首席伙伴工作室在梅洋塑胶成立。“科技特派员与公司共同研发智能制造项目,推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关,帮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梅洋塑胶董事长蔡沧洋说。如今,鲤城区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省内外机构选任科技特派员27名,已覆盖辖区8个街道,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100%。他们扎根企业,协助企业解决研发创新、工艺改进、工业生产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中的技术问题,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人工智能平台赋能各大行业在电脑上打开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服务平台,鼠标轻轻一点,不仅可以在线学习人工智能科普实验课程,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实践互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高职高专和大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然而,现有学校普遍缺少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实践实训平台,中小学老师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行业存在的窘境,2019年,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杨双远与泉州市敏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头脑风暴”。杨双远团队对企业智慧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并将机器学习算法和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到相关产品中。目前,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服务平台已在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开展科普教育培训263人次。“人工智能是新基建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平台落地应用,不仅为非人工智能专业的应用人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也为泉州市、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泉州市丰泽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以“三农”为主线,结合本土产业特点和实际,泉州还致力发挥辖区高校院所优势,推动泉州市科技特派员、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薛清福与泉州市拓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基于5G物联网的农作物生长环境精准化数据采集系统”。“有了5G技术的加持,可以实现远程种植管理的无缝连接。”薛清福介绍,种植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出最适宜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用量等条件,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杨昌文表示,下一步,将结合泉州市区域特点、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强化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供给,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诸多要素向企业、农村和产业聚集,推动更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农户开展精准对接,实现传统产业与科技高位嫁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科技日报》2021年3月24日第 7  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