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熟语和《容斋随笔》
两句熟语和《容斋随笔》
毛主席说过的两句话,已成为现代汉语语境中的两句熟语。
一句是卑贱者最聪明,另一句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两句熟语的精神来自马克思与列宁,也来源于华夏传统文化。
有一部书伴随了毛主席三十年。据材料,主席在临终前,仍让人读其中的段落。此为何书?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是也。
洪迈随笔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其鈎沉辨伪,含英咀华,南海寻珠,昆仑拾玉,思绪放之弥六合,笔触细处敛方寸。行文可谓“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似这等趣文,当然待有识者赏之。
其中“汉采众议”一节,想主席定反复玩味。
洪迈短文述及汉元、成、哀、安、顺、灵六帝八事件之处置。
事件一:元帝时,海南反,中央决定发兵征讨,而待诏贾捐之力排众议,“以为不当击”。“上从之”。
事件二:王昭君和亲后,匈奴大单于称愿保汉边境安全,“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有这等好事,朝堂一篇赞许声,独郎中侯应以为不可,提出应对十策,为皇帝采纳。
事件三:成帝时,匈奴使者欲降汉,廷议接受。光禄大夫谷永劝“勿受”,“上从之”。后来得知使者乃诈降。
事件四:哀帝时,匈奴单于求入朝称臣,廷议不允。在单于使节返回路上,经黄门郎杨雄力争,“天子寤也”,急招使者返,“报单于书而许之”。
事件五:安帝时,众公卿集议闭玉门而绝西域,郎中虞栩“陈三不可”。后重新廷议,从虞议。
事件六:北匈奴复强,西域背汉,公议拟封闭玉门关,司马班勇反对,“上从勇议”。
事件七:顺帝时,岭南叛,公卿议派兵征讨,议郎李固驳之,建议和平解决,帝从之,后“岭外复平”。
事件八:灵帝时,凉州兵乱无解,朝廷欲弃,独议郎傅燮反对,帝从之。
此八事,持正确意见者凤毛麟角,且官位不显。真是应了后来的熟语:“卑贱者最聪明”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更令人深思的是,朝堂上公卿经反复讨论已经决定的事情,竟能被一个地位低微者所否定,公卿且能从善如流,更弦易张,可见汉朝官员的胸怀之博大!上述六帝在历史上均非明主,但亦能做出正确决策,亦可窥汉朝王气之雄壯。
窃思主席在读此节时,定是对掌握真理的“卑贱者”少数派投去赞许的目光。同时,作为领袖人物,自然也会对从善如流的庙堂公卿多数派与最终的决策者的心态与能力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