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之舜帝的秘密(一)
快来测一测,你是哪个阶段的历史爱好者?
A 我听说过“三皇五帝”
B 我知道 “三皇五帝”具体是指哪几位
C 我知道“三皇五帝”之间有什么亲戚关系
D 以上都不知道
如果你选A
初级阶段的历史爱好者。
如果你选B
恭喜你,中级阶段的历史爱好者。
如果你选C
太惊喜了!你很高级。
如果你选D......
天还早......继续睡吧......
在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如一座丰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后代君王看起来很难以企及。BUT,也并不绝对:“三皇”有开创之功,想要“创世纪”很难了;“五帝”是贤明君王,克己复礼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虽然不会明说,但帝王们无不期待着大臣这样称赞自己。
金庸《鹿鼎记》中目不识丁的韦小宝,想要巴结康熙皇帝时,屡屡称赞他是“鸟生鱼汤”,虽然韦小宝并不知道为什么说到这四个字小桂子就会很开心;但皇帝开心就是了,管他为什么!我们这么有文化,当然知道所谓的“鸟生鱼汤”,其实就是圣贤君主“尧舜禹汤”。
“尧舜禹汤”这四位,至少有三位看起来还是有点儿出身的:
尧,皇族,“五帝”之一帝喾[kù]的亲生子,虽然非嫡非长;
禹,官二代,父亲鲧是治水管员,他长大后子承父业;
汤,诸侯,夏朝末代君王夏桀所属方国的君主。
舜,好像是个农二代......早年间,每一次与他相逢,都在田间地头;但他似乎非常幸运,“逆袭”成功,居然成为一国之君的女婿,而且!一下子娶了两位公主!这真是与今年夏天最火热的综艺节目《创造101》的女团口号不谋而合啊:
逆风翻盘,向阳而生
尧帝的身份,不是诸侯,而是天下共主;两位公主,是后来出现在屈原《九歌》中的湘君与湘夫人,本名叫做娥皇、女英。不仅如此,尧帝还将自己天下共主的帝王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女婿舜——尧是有亲生子的,丹朱。
还有比舜更“逆袭”成功的“草根儿”吗?看起来是没有了......
如果你真认为舜帝是“草根儿”出身,你就太天真了!舜的七世祖,名叫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元妃嫘祖所生的嫡次子。
你以为这就是我想说的舜帝的秘密?——并不是。
为什么说“伴君如伴虎”,是因为君王的心思你猜不透。
其实君王也不是完全能猜透大臣的心思啊!不然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怎么会信赖重用李林甫与安禄山,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又怎么会对蔡京深信不疑......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想要真正的了解彼此,真的很不容易。BUT,传说中,舜帝做到了。
舜帝重瞳,也就是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多,据说只有造字始祖仓颉、最终败给汉高祖刘邦的西楚霸王项羽,以及后来被宋太祖赵匡胤打得落花流水的南唐后主李煜,是重瞳。所以重瞳是吉是凶,还真不好说。
言归正传。舜帝接受了禅让,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帝王,就在全国范围内寻访贤人辅佐自己。传说中,他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依靠的是一件重要的法宝:
五明扇
这大概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把扇子了。西晋崔豹《古今注》记载:
五明扇,舜所作也
既受尧禅,广开视听
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传说中:
五明扇的标配功能是:分辨一个人说话的真假;
五明扇的高配功能是:辨识贤才。
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让这把扇子穿越历史时空,成为历代帝王密不示人的法宝。但真相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考古研究中,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一把扇子。老实说,这大概更是百姓对自己不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带来的神秘感吧!不过这却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扇子的主要功能
毫无疑问,对今天的你我而言,召唤凉风,驱赶蚊蝇、煽火做饭......这些都是扇子理所当然的主要功能了;但,最初扇子,真的是用来做这些的吗?
扇子的出现,在私有制产生之后。这种如今一到夏天就人手一把的寻常物件儿,或许在商周时期就已产生;不过目前通过考古挖掘可以确定的真实可触的形象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物以稀为贵”,彼时扇子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往往是达官显贵炫耀身份地位、权势威严的“吉祥物”。
“生命力顽强”的扇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根据西晋崔豹《古今注》的记载,扇子最早出现在殷商时期,主要材质是鸟羽。
雉尾扇,起于殷世
高宗时有雊雉之祥
服章多用翟尾
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
这里的“高宗”,指的是殷商时期赫赫有名的商王武丁。根据崔豹的记录,我们总结一下“雉尾扇”的四项基本要素:
出现时间:殷商武丁时期
核心价值:预示着吉祥如意
现实用途:车驾“礼服”之一
使用权人:王,以及王后
年代久远,殷商时期的扇子目前我们没有实物为证。上文我们说过,最早真实可触的扇子,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无论是主要材质、用途,甚至使用权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材质:竹子取代鸟羽成为主流
用途:艺术品与日用品二者兼得
使用人:王公贵族,贩夫走卒......
汉代的扇子基本上与战国时期一脉相承,不过用途在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合的是,主流的扇子被称为“便面”。这是有史实依据的,《汉书》中有明确记载。
说起来,这位引导潮流的人我们也不陌生,他就是会为妻子画眉的张敞。
然敞无威仪
时罢朝会 过走马章台街
使御史驱 自以便面拊马
简言之,张敞没有什么官威,下班后就骑马回家;经过繁华闹市时,就用“便面”遮着脸快速通过。——这个“便面”,就是扇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清谈,扇子的材质又有了新的变化。当时的文人追求玄妙,自然更偏爱“飘飘欲仙”的感觉。此刻,鸟羽成为扇子的主要材质。当时最流行的扇子称之为麈[zhǔ]尾扇。说“麈尾”不知所云,其实很类似道人手中的“拂尘”。从“麈”的字形中我们就知道:这个字的含义一定与“鹿”有关,这是一种尾巴很长且仅有一角的鹿。
与此同时,一种脱胎于麈尾扇的扇子也在此刻出现:比翼扇。
千万别以为它的出现是因为爱情,只是麈尾扇的一种简版罢了。比翼扇类似于后来隋唐时期大行其道的“纨扇”,只是在竹骨制成的扇子上添加两撮“麈尾”,看起来分明就是两只小翅膀。
《管子》里有一句话说得好,“仓廪实而知礼节”,普通人只有解决了温饱才会开始考虑知书达理这件事儿;正常情况下人们只有解决了吃住,才会考虑舒适度。老实说,麈尾扇虽然名称到内核都十分高大上,但说到底就是羽毛扇。说到“羽扇纶巾”,这显然是男士标配了。毕竟诗词中的“羽扇纶巾”是周公瑾与诸葛孔明......或许是太单调了,到了唐代,尽管麈尾扇在自己的领域内已经尽善尽美,但人们,尤其是大唐盛世的女人们,对扇子有了更高的要求。
她们想要什么样的扇子?我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