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的斑斓,从司马光砸缸说起......

小时候认识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只知道满院子疯跑,遇到危险就立刻埋头哭泣时,他已经脱颖而出可以营救小伙伴了!记得有一次,一个小伙伴也是太调皮,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里。水缸究竟有多大?反正里面的人想出来——出不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翻不进去......满满一缸子的水波荡漾,小伙伴分分钟就要殒命当场。此时此刻,“别人家的孩子”挺身而出,寻找化解危机的直接办法:用一块大石头砸碎了大水缸。这下,小伙伴终于得救了。

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了——他就是北宋宰相司马光。成年后的司马光,更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演绎到底:日理万机的宰相,居然还编写了一部厚厚的《资治通鉴》!时至今日,仍是我们重要的历史参考书。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啊!

作为一代名臣司马光,他的名字不能说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至少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知。不仅如此,其实在国外,司马光也被很多所熟知——尤其是司马光童年时机智砸缸救助小伙伴的故事。这么说,有依据吗?

确有依据,这要从日本著名的出光美术馆开始说起。这座收藏了大量中国瓷器的美术馆里,当然,也有很多是日本自己生产或其他国家烧制的瓷器。众多瓷器之中,有一个主题居然被反复运用了三次,分别出现在三个不同国家烧制的瓷盘上。这个主题,就是“司马光砸缸”。

对于中国近邻的日本,一衣带水自然占据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古代中国很多领先世界的技艺,日本总能很快地、或多或少地习得,比如说,瓷器的烧制。早在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佐贺县有田小镇上,一对父子烧制出了日本第一件五彩瓷器。要知道,在这之前,日本还停留在中国的“青花瓷”阶段。这对父子中的儿子,就是后来日本陶瓷艺术大师——喜三右卫门。他与父亲一起静心、精心、耐心、苦心地钻研了三十年,终于烧制成功第一件色彩缤纷的赤绘瓷。——自问世以来,立刻风靡欧洲。

喜三右卫门眼见着父亲与自己烧制成功的瓷器前无“古人”、与众不同,立刻认识到了它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专利,同时让更多人知道,他不断反复地烧制,终于烧出令自己更为满意的上等佳作。正值金秋时节,喜三右卫门就带着自己烧制的瓷器,盛放着时令水果——柿子,进献给了当地的藩王。面对如此识趣的艺术家,藩王心花怒放;瞅着眼前熟透了柿子,他灵机一动当场赐名:

柿右卫门

从此后,柿右卫门,成了他的新名字;柿右卫门,也成为日本赤绘瓷的代名词。

与传统中国瓷器相同,柿右卫门的赤绘瓷,也依然是素色打底——他选择了奶白色。在其之上,辅之以红黄蓝绿等各种色彩,绘制品种各异的花鸟鱼虫,名山大川。细细数来,在日本,赤绘瓷的烧制历史要从柿右卫门算起,至今已经传承了十四代。其间,还一度被列为日本的国宝。

同时代晚期,赤绘瓷就已开始走出日本,走向世界。最早将其带出国门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赤绘瓷以其绚丽的色彩撞击着人们的眼球。日本赤绘瓷,很快就迎来了自己对外销售的黄金时代。

渐渐地,欧洲国家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进口,他们希望自己也能掌握这种工艺。诸如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国家的陶瓷企业,看到日本赤绘瓷的市场日此火爆,便开始模仿其外型与色彩,烧制更迎合当地人喜好的瓷器。当然,至于瓷器的主题,则不见得也要从日本“进口”;或许那时,如果说要选择,恐怕更多会选择中国。——这就是开篇我们所说的日本出光美术馆所收藏的三个同一主题的瓷盘。于是,在享有德国景德镇的迈森小镇以及如今以足球闻名的英国切尔西,分别根据柿右卫门烧制的“司马光砸缸”瓷盘,烧制了各自的“砸缸”瓷盘。

日本赤绘瓷在国内展览中很少会看到,但若是到日本旅行,则有很多机会可以欣赏。它的精美,毋庸置疑;同样不可否认的,就是中国陶瓷技术对它的影响和推动。成熟于明代的五彩瓷工艺,发展至万历年间,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尖端科技”。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这件瓷器,立刻想起了清朝的乾隆皇帝,这分明与他的审美有一比。不过,这却不是乾隆年间作品,而是明朝万历年间的瓷器。从外观来看,这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高49.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7.2厘米。层层密布的花纹,将整个瓶身装点得一丝不漏,艳丽至极。显而易见,这就是五彩瓷的象征。

中国人历来都有一种神秘感,这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别的不说,对我们而言,简单的数字,都体现着奥妙的智慧。且不说《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二、三的重要,也不说《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女子生命周期以“七”为轮回而为这个数字增添的神秘感,单说从古至今应用甚广的“五行”之“五”,就已经足令我们反复探究了。——五彩瓷之“五”,正是从五行化用而来。

距离再近,也不是对门儿;五彩瓷是如何影响柿右卫门的呢?

其实文化传播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是本着睦邻友好的态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一是武力威胁的炫肌肉方式,硬抢。日本采取的是后一种方式,只不过抢夺的对象,并非是中国,而是另一近邻朝鲜。

仍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对此时的日本而言,正是幕府时代。号称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觊觎明朝的地大物博,希望能将其纳入囊中。但中间,恰隔着朝鲜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朝鲜就这样成为丰臣秀吉的目标——这正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壬辰倭乱。——倭寇,正是明朝对日本入侵者的称呼。

我们常说,武力强大的民族是可以征服文化雄厚的民族,但却往往会被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在文化上反征服——日本,正是如此。当丰臣秀吉在朝鲜国取得胜利、返回日本时,他下了一道对柿右卫门而言是天大好消息的命令:

将所有朝鲜的陶瓷工匠都带回日本

这一举动背后的原因,毫无疑问是被朝鲜瓷器所折服;然而朝鲜的瓷器,说到底,其工艺是从中国传入的。发展到明朝晚年,天启、崇祯朝时,日本已不能满足于这种间接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当时有大量的中国瓷器流入日本,使日本匠人可以直接学习中国的瓷器烧制技术。这一浪潮,又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瓷器的发展。

发展至清代,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上文所提到的明万历年间的“五彩瓷”。显然,如果说乾隆皇帝是“农家乐”审美,但至少我们在其中还是看得到“美”的,也更像是汇集了皇家雍容华贵的气度;相较而言,万历年间的五彩瓷,则更类似我们所说的“暴发户”审美趣味了。这恰恰也是明清五彩瓷的重要区别。

清朝的五彩瓷,一扫明朝万历以来“浓妆艳抹”、不重细节的粗劣之气,以柔和典雅、细致精美为贵。此外,不仅山水花鸟皆可入器,更兼许多明清话本小说、戏剧的主要人物及精彩典故。毫无疑问,这是更令收藏家门所青睐的作品。

这件烧制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在2017年的拍卖会上,以8970万成交。从玉壶瓶的整体来看,华贵之气丝毫不减,但内敛与雍容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腹部浑圆,端庄大气;瓶身挺拔,多了尊贵。更难得的是它的色彩:在米黄色釉上绘以五彩,这是康熙朝才有的创意。纵观整个康熙王朝的瓷器作品,这样的创新之作也是不多见的。要知道,据了解,与之类似的五彩瓷,目前只有故宫藏有一件;市面流通的五彩瓷器,目前也只发现了这么一件。

这支五彩山水人物笔筒,出自清朝雍正年间。不得不说,雍正皇帝的勤政,似乎体现在方方面面。“中空”的构造自然是为了放置文具,其实也暗示着文人要“虚心”的意味。笔筒的拍卖价格逊于其父康熙的玉壶春,但也高达3565万。我想,在文人的世界里,这一只笔筒,对他们而言,应该是书房中更加不可或缺的元素吧!

从介绍逻辑来看,这件作品无疑应该是乾隆时期的五彩瓷代表作。但相对如此清丽大气的作品,直让人忍不住怀疑是雍正时期的瓶子。不过,它确确实实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五彩瓷代表作——红海水云龙纹抱月瓶。瓶身上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周围的祥云更是烘托得其呼之欲出。

当然,瓷器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清三代之后,嘉庆年间的庭院婴戏图碗⬇️

道光年间的五彩龙凤对碗

末代宣统皇帝的醴陵釉下五彩花卉瓶

这件烧制于晚清时期的五彩瓷瓶,与前代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别的不说,相较于前代浓浓的“中国风”,这只瓷瓶称得上是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优雅宁和,又带着西洋画法的写实。这大概也是晚清时期不得不却又不能不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吧!

古语常说,“文以载道”。其实,不仅是文字,在中国人眼中,任何一件器物,都承载着天地人相合的智慧。若我们仔细看每一件流传至今的瓷器作品,它们静静地停驻在那里,和谐得与周遭环境无一丝冲突;若我们走近了仔细端详,又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们自身不偏不倚的平衡。这大概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吧。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孔子也曾说过“君子不器”,可见器物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古人都是不拘于此的;融会贯通,才是古已有之的中华文化内涵。我们生于天地间,自然,应与这天地,平衡,和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