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被退稿的名著

NO:1

《洛丽塔》纳博科夫 著 1955年出版

退稿理由:

“……作者实在应该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而且这本小说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经过扩充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的……这整本小说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作者常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了一种像神经病一样的白日梦,情节也跟着混乱了起来,特别是那些有关逃亡的剧情……最后的结果,主角好像把自己给变成野人一样,好可怕。让我最感到困惑的是——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小说?我建议不如把这本小说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后记:

纳博科夫的经典之作,光是这个选题就会被很多编辑扔进垃圾桶。小说描绘了一个大学老师跟继女之间的乱伦故事。故事的结局是男主因为谋杀情敌被处死,继女也流产而死。洛丽塔已经变成一种文化象征,指早熟的十几岁的少女,她们对某些中年男子来说充满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NO:2

《包法利夫人》古斯塔夫·福楼拜 著1856年出版

退稿理由:

“……你用一堆琐碎的细节遮掩着你的小说,以致它失去了原貌——那些细节写得很好,只不过太肤浅了……”

后记:

这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著名作家的教科书,爱玛近乎自作自受的悲剧为无数人提供了创意和灵感(当然也是因为老福写得好)。

但是在出版的时候,福楼拜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的。因为对爱玛跟情夫调情的经过实在太过还原现场,让检察官感受到了被监视的恐惧,所以遭到了起诉。这场起诉轰动全城,一下子让福楼拜和这本书大火,带货效果堪比得诺贝尔文学奖。

NO:3

《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著 1945年出版

退稿理由:

“……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如果能让别的动物来当动物社会里的老大,而不是猪的话,会比较不伤人。我想,挑选猪来当统治阶级,显然会冒犯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比较容易激动的人——无疑的,苏联人就属于这一类人……”

后记:

一本以动物故事形式写的政治寓言:给动物形象人格化,来讽刺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在一个农庄里,动物们受到一只公猪的感召,推翻了人类的通知,它们希望建立平等友爱的动物乐园,实现平等的美好理想。但是美好的生活很快被权力腐蚀,公猪们把人类执行的制度来了个变本加厉。

NO:4

《诺桑觉寺》简·奥斯汀 著 1817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你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你打消这个出版的念头。”

后记:

这本书是简·奥斯汀写的一部讽刺哥特式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凯瑟琳因为看多了哥特式小说,入了幻境了,经常分不清楚现实和梦境的区别。她在一次社交中,到了诺桑觉寺,有了一见钟情的情人,也错把情人的父亲当成小说中的大反派。

NO:5

《大地》赛珍珠 著 1931年出版

退稿理由:

“……遗憾的是,美国大众对任何有关中国的事物都没有兴趣。”

后记: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大地》这本书讲的是中国一对农民夫妇的故事,描写了很多农村生活的细节,比如农民要如何度过荒年之类的。至于它为什么会被退稿?就因为它描写的是中国!

NO:6

《马洛伊》《马龙之死》塞缪尔·贝克特 著 1951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两部书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面逗留,压根儿不想知道里面的文字有何意义;如果没有意义的话,也不想知道里面是不是有啥鬼东西可以被视为'意义’的替代品……这部书稿根本就是胡扯,一点都不好玩……假设我愿意好好把这两部小说读完,我应该可以推断它们真正的错误就是:太乏味了。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那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国大众读者的品位虽然跟法国前卫小说家的品位一样都是糟糕透顶,但我想它们还没糟到接受这种小说的地步。”

后记:

写过《等待戈多》,拿过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能阻挡贝克特成为一个著名的被退稿大户。因为他写的东西实在太难懂了。在这两本书里,主角往往会陷入自我独白、自言自语的状态,作者用这种方式来寓意人类的困境——“意义”往往难以用语言清楚呈现。

NO:7

《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查尔斯·狄更斯著 1852年完稿 未出版

退稿理由:

“实在很抱歉,但此时我不得不来个大义灭亲——《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非得拿掉不可。这篇小说长长的名字看起来有点神秘,但内容就像那些繁琐冗长的外交辞令,实在糟透了。”

后记:

狄更斯的小说,就是有很多惨不忍睹的童年时光……他非常擅长童年主题,在小说中多次表现了儿童在工业社会中遭遇的不人道待遇。这一点跟狄更斯的童年经历有关,因为他小的时候,父亲因欠钱被丢入“债务人监狱”,他不得不去给鞋油工厂打工。

NO:8

《血字的研究》阿瑟·柯南·道尔 著 1887年出版

《福尔摩斯探案集》

退稿理由:

“……要把它连载,嫌太短;要把它一次刊出,又嫌太长。”

后记:

福尔摩斯的传奇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在这里,福尔摩斯第一次遇到华生,开启了两个人的室友兼破案生涯,也开启了长达百年人们对这对cp的YY史。

NO:9

《圣殿》威廉·福克纳 著 1931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的老天爷!我可不能出版这部小说,否则我们只好相约牢里见了。”

后记:

这本小说因为充满禁忌议题而差点无法出版。故事讲述的是美国禁酒期间,南方有一群私酒贩子,杀了人还嫁祸给别人。律师好不容易找到了关键证人,此人曾被酒贩子强暴,但是却做了伪证,帮助坏人逃脱。

NO:10

《蝇王》威廉·戈尔丁 著 1954年出版

退稿理由:

“……对我们而言,你的构想似乎还不是很成功,大家都不认为它很有看头。”

后记:

一群小孩为了躲避原子弹袭击而搭机迫降荒岛,他们原来是一群和善天真的幼年学童,结果部分人被逼向疯狂边缘,甚至开始残杀同伴。《蝇王》是戈尔丁43岁时推出的第一部作品,曾被21家出版社退稿,但他最终将其出版,甚至因此成为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NO:11

《铁皮鼓》君特·格拉斯 著 1959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是一部没有办法翻译的作品。”

后记:

这本书是格拉斯的代表作。故事讲述的是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偷情,又目睹了纳粹势力的猖獗,从此决定不再长大。在他的视角里,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是怪异和疯狂的。他整天敲打一只铁皮鼓,以发泄对畸形的社会和人世间的愤慨。格拉斯要反省的是1920——1940年代的沉重历史,特别是德国与纳粹的关系。

NO:12

《德伯家的苔丝》托马斯·哈代 著 1891年出版

退稿理由:

“……写得这么露骨实在不恰当。”

后记:

这基本上是一个“我不愿意嫁给强奸犯”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苔丝去亲戚家做女佣,却被表哥诱奸,孩子一出生就夭折了。苔丝不愿意就此嫁给表哥,还渴望追求幸福,但是当新婚之夜她把实情告诉丈夫的时候,遭到了抛弃。最后苔丝不得不回到表哥身边,但是因为她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将表哥杀死,最后自己也被处以绞刑。

NO:13

《第22条军规》约瑟夫·海勒 著 1961年出版

退稿理由:

“……喜欢这本小说的读者会认为,这种像丑角所说的隽语简直就是出自天才之作。他们可能是对的。但是根据你长久呆在出版界的经验,应该能体会一个道理:与其拒绝有才华的凡人之作,还不如拒绝天才之作,如此我们会损失小一点。”

后记:

请证明你爸是你爸,请证明你妈是你妈,请证明你全家是你全家……我们生活中多的是跟“第22条军规”一样的奇葩。第22条军规需要自己证明自己有精神病,但既然能够举证自己,那就不是真的神经病。这样一个死循环便可以把人困在原地,不得不说,规则制定者实在是高!

NO:14

《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 著 1922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们读过乔伊斯先生的《尤利西斯》后感到很有兴趣,我们真希望自己有能力出版这本小说。但是就目前而言,小说的篇幅太长是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找别人来帮忙,依目前的出版速度而言,一本三百页的书稿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弄完……我已经吩咐仆人把稿子寄回去给你了。”

后记:

乔伊斯理所当然是个退稿大户,毕竟也真的是没几个人能完全懂他。这本《尤利西斯》讲三个人在一天的活动。在意识流技巧的运用上,最后一章达到了高峰,完全由自言自语构成,全篇文字里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不退你退谁?就算很黄很暴力也要退你)

NO:1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著 1928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是为你好才告诉你:不要出版这本小说。”

后记:

这本书里因为满是男女主角的情欲,所以一度被禁,要不是出版社通过司法途径争取解禁,大家是根本看不到这本书的。它讲述的是一个贵族女人与家中聘请的猎场管理员之间的情欲纠葛。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本书被禁,情欲只是一个噱头,真正的原因是猎场管理员越界了——他侵犯了上层阶级的妻子。

NO:16

《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阿加莎·克里斯蒂 著 1920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是一部有趣的小说,而且有些地方还挺精彩的,但它不太适合在我们出版社的书单里出现。”

后记:

侦探小说女王,大概也无法推断出自己的书为什么会被退稿。这本书是阿加莎的第一本小说,她在这本小说中塑造的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成为继福尔摩斯之后,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但是这个侦探故事显然没有打动编辑。

NO:17

《春潮》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1926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我们出版这本小说的话,先别提会不会刻毒伤人,别人光是用'品位差劲无比’来形容我们就够受了。”

后记:

像海明威这样的作者真的很烦人,仗着自己有才华为所欲为。为了跟伍德·安德森掐架,他花了十天时间写了这本《春潮》,专门投给给伍德出书的波尼&利瓦伊莱特出版社。(这个文坛硬汉的亚子不太聪明)

波尼&利瓦伊莱特当然拒绝出版,最终这本书的出版也造成了两位作家的绝交。

NO:18

《去斯万家那边》马塞尔·普鲁斯特 著 1913年出版

退稿理由:

“……乖乖,我从颈部以上的部分可能都已经死掉了,所以我绞尽脑汁也想不通一个男子汉怎么会需要用三十页的篇幅来描写他入睡之前如何在床上辗转反侧。”

后记:

普鲁斯特家里比较有钱,父亲是医生与流行病学家,母亲出身犹太家庭。因为家里有钱,自己有病(气喘病),他一辈子都没个正经工作,所以一辈子都在专心搞文艺创作。《追忆似水年华》里有大量的意识流描写。要不是普鲁斯特家里有钱可以自费出版,否则我们是看不到这本书的。

好了,本期的盘点就到这里,别忘了点赞关注加转发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