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拟之而后言”,“拟”就是比拟、比喻。通过比较和想象,找出跟这事物或道理类似的或可以反映、解释它的事物,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第一个“之”字指象,这是说分析了卦象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之后,根据这道理去立说。意思是当我看见一件实际要发生的事或理,我就将这事、理和六十四卦比较,看看六十四卦卦象哪个卦的内涵性质和规律,和我现在面临的道理、事物的本质是最类似的。通过细心分析六十四卦所展示的六十四条大原理,发觉我现在所面对的事物,其本质和道理,其实可归类于六十四条原理中某一条。这就简单了,我可以根据《易经》这一条更全面、更高级的原理和它比较,从而更准确、更深入、更有根据地说明要说出的事理。举例来说,通过互相比较分析,我知道所看见的道理原来就是乾卦的道理,但是它只是乾卦的道理中的一小部分,例如股票升降曲线中某一位罝,但它不是整条曲线,只不过是其中一小截。我通过比较,知道了这是属于某卦的原理,我再根据这一卦的原理以立言说话,就更准确、全面了。
“议之而后动”,“议”就是商议、讨论、分析,甚至可以具体指几个志同道合、研究《易经》的朋友的商议。这里的“之”字指爻或爻象,上句的“之”字指卦或卦象。大家碰到一件要做的事,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于是在三百八十四爻中,找出其中一爻和我们现在要做的亊情最吻合、最类似的。这件亊情只是爻中变动的某一部分,而这爻仍会跟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的。因此,我们明白了这爻整个变动过程之后,把实际的事情和它配合,于是这件事情就是这爻,这爻的结果就是事情未来的结果。首先要分析这一爻指示我们怎样做,而这样做,未来的吉凶又会是怎样?再根据个人的才、德、地位、时机和该事发展的阶段,乃至外在的环境、助力和干扰等,细心分析,认为怎样做法才最妥善,然后行动。这便是“议之而后动”。言、动都经过这样的过程,碰壁的机会虽然不是没有、也应该较少了。
“拟议以成其变化”,注意,我们上文说到第一个“之”字是说象,第二个“之”字是说爻,我们知道这是对比成文。意思是说第一个“之”字表面说象,但其实也牵涉爻,象为主,爻为次。第二个“之”字说爻为主,象是次。只是主从、重点不同而已。因此,“拟议”既要拟议卦象,又要拟议爻象。“以成其变化”,“以”就是利用“拟”和“议”两方法,“成”字可说是成就或者确定,古文“成”和“定”相通,意思是确定它言论的变化、行动的变化。
这句话,由古到今的易学家多数认为是说人事的变化。只有最近黄寿祺、张善文教授著的《周易译注》(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易经》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初版,二〇〇一年修订),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易》者先臂拟物象然后言说道理,先审议物情然后揭示变动,通过臂拟和审议就形成此书的变化哲学。”
这说法是说得通的。只不过如果我们从文字意义的层次来看,它首先说由具体的亊物道理,通过圣人的体会,将天地的事物和原理華写在《易经》中,变成卦象和卦象背后所蕴藏的变化哲学。但是《易经》,尤其是儒家,特别讲究知识能够实践于人生,因此上面是说创作《易经》,下面就说学习《易经》的人怎样去学习《易经》,所以作者说完这句话后,就举出了七个爻例来解释。他害怕读者不明白,于是以具体实例,教授如何通过“拟议”之学,去体会《易经》卦爻的道理。如你能够神而明之,对其他三百八十四爻同样依这方法去处理,那你学《易经》就可以得到更多、更深人的知识。所以我们从古到今的注解家,对这一句都是作为人事解释。因此“拟议以成其变化”就是指人事上言论和行动的变化,而不是《易经》的变化哲学。
《易经》的研究分为两大宗,一宗专门说象数,一宗专门说义理。例如我现在就站在义理的角度来解说《系辞传》,下面我会循象数的观点来解释。象数之学在古代就变成天文地理乃至医卜星相各门学问的理论根据。今天的新派易学,利用象数来说明科学,变成了研究易学的新派别,叫作“科学易”。我们现在讲授的诚“人事易”、“义理易”,而“科学易”最近已渐渐冒出头来了。
宋代一位很了不起的象数易学家朱震,他的著作叫《汉上易传》,凡学习象数易学的人都应读此书。这本象数易学著作网罗了由汉到宋的各家象数之学,而a解释了象数背后的原理,将这些凌乱之极的象数归纳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象数学系统。我们读汉代的象数学,如虞翻的易学,甚至郑玄、荀爽等的汉代易学,因为残缺,再加上繁琐,很难掌握。但朱蕋的《汉上易传》就比较完整,而且他对宋代的图书象数易学亦有发展。因此可以说是网罗了古今象数易学于一书,非常值得阅读。
朱震说“变化”两字在《系辞传》内有四种不同的意义。例如它说到天地之变化,实际是说乾坤之变化,这是第一种意义。第二种是“乾道变化”,各位还记得“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吗?乾道的变化就是说乾的变化。第三种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在《系辞上传》文章开始不久就提到的。那是说爻画的刚爻或阳爻、柔爻或阴爻相互之间的变化。接着第四种就是这里说的“拟议以成其变化”。“拟议以成其变化”这一句,朱展解释为语言行动的变化。各位,能够语言行动的是《易经》还是人类?当《系辞传》说到言动的变化,其实即是说人类根据《易经》所指示的原理和方法,去说话和做事,这就是“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的意思。
此外,要赞扬马王堆帛书《系辞传》,它“拟”字作“知”字,“知之而后言,义之而后动”。当一用到“知”字,是《易经》这本书知道还是我们人类知道?这不用说当然是人了。“义”字其实就是“议”字,马王堆帛书《系辞传》错别字多不胜数,很多字都需要推测。但帛书
《系辞传》这里的文字,指的应该是人。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黄寿祺教授的解释都是对的,这只是偶然的小错,故《周易译注》这本书的价值很高。各位如果单把它读得通晓明白,你研究《易经》的水平就相当不错了。这是一本非常超卓的《易经》现代注解,由浅人深地解说了六十四卦和《十翼》的内容。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拟之而后言”,意思是取象先模拟好而后言。
“议之而后动”,意思是先讨论好而后动。
“拟议以成其变化”,意思是用“拟议”成《易》经的变化。
小结:圣人以比拟作卦象、爻象
第八章一开始,说出了圣人通过“拟议”的方法来创作卦象、爻象。我们学习《易经》的人,如果希望自己学习得有成绩,一定要体会当时圣人如何创作《易经》,明白他创作卦和爻背后的理据,再去读《易经》,当然就更能掌握和了解《易经》的意思,达到更清楚、更明晰的层次。因为有了这些理据来带领我们,我们的聪明才智虽然比较低,但按部就班地由低而高逐步学习,必然有成。如果我们不明白当年圣人如何创作《易经》,而只是依靠自己的推想,就很难学习得好。因此,下文就说“拟议以成其变化”,说的是人语言行动的变化。由于《系辞传》是儒家著作,懦家是重视人的思想行为的,而思想行为最重要的是言语和行动,因此将思想行为浓缩简化为“言语”和“行动”两项。《易经》总是将复杂的事物简化为类例。这一节的主旨,便是在这里。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539.html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