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怎么治?除了优甲乐,你还应该知道另外两种药......
甲减治疗的目的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状态,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可能的并发症。最主要的是对症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
甲减尤其是临床型甲减,使用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目的有以下3个:
①保证人体所需甲状腺素;
②宁可抑制血清TSH浓度也要使血清甲状腺素正常;
③通过长期用药观察、随访甲状腺功能,妥善安排和及时调整剂量。
主要的甲状腺激素补充药物有以下几种。
1、干甲状腺片(甲状腺素片)
目前在临床上较少应用,因为甲状腺素片中的甲状腺素含量不稳定,疗效波动,不利于稳定甲状腺功能。一般开始用量较少,重症或伴心血管疾病者及年老患者尤其要注意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1~3个月/次),调整剂量直到甲状腺功能正常为止。
2、左旋甲状腺素钠片(L-T4)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甲状腺素补充制剂,比较稳定。该药服用方便,每天口服1次,不必分次服;作用较慢而持久,服药后1个月疗效开始显现。
3、L-T3
临床应用很少。该药发挥作用快,持续时间短,最适用于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抢救。甲状腺癌及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定期停药扫描检查的患者用L-T3替代比较方便。一般不用于甲减患者的常规补充。
临床上在补充甲状腺激素的时候,都应该从小剂量开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便对甲状腺激素的补充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种类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有所不同。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并注意观察其心率,以及有无心悸、胸闷等不适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甲状腺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年轻、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严格将TSH控制在2.5以下。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如过敏、药品断货等原因,有时候需要在3种补充制剂中进行更换。
一般可按照下表中的剂量进行替换,但更换以后还是应该对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调整用量。
一些特殊情况下甲减的治疗。
(1)呆小症的治疗:如果刚出生的婴儿一旦确诊,必须立即开始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初生期呆小症最初口服碘剂碘赛罗宁5ug,每8h一次和L-T4 25ug/d;3d后,左旋甲状腺素增加至37.5ug/d;6d后碘赛罗宁改为2.5ug,每8h一次。在治疗过程中,L-T4逐渐增至50ug/d,而碘赛罗宁逐渐减量至停用。亦可单用L-T4治疗,首量25ug/d,以后每周增加25ug,3~4周后增至100ugd,使血清TT4保持在9~12 ug/dl范围内。如临床疗效不满意,剂量可略加大。
年龄为9个月~2岁的婴幼儿每天需要50~150ug L-T4。如果其骨骼生长和成熟没有加快,L-T4用量应再增加。虽然TSH有助于监测疗效,但是,从临床症状改善来了解甲减的情况比测定血清L-T4更为重要,治疗应持续终身。
由于脑的发育在出生后数周内至关重要,因此现在多数人主张更积极的治疗。Bongers-Schokking等比较27例重症和34例轻型先天性甲减婴儿在不同时期用不同L-T4替代治疗的疗效,发现理想的替代治疗应该在出生后3周内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最好是在出生后2周内用>9.5ug/(kg·d)的L-T4使血清FT4维持在正常值上限水平,并维持一年。这些小患者可在10~30个月内神经发育达到正常状态。
(2)对于所有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首要的治疗都是甲状腺激素替代,其次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最常见的引起甲减的疾病是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复杂,其中遗传因素中的免疫因素是重要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饮食中碘缺乏或者碘过量都可能导致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预防桥本甲状腺炎时,应注意适当的碘摄入,避免低碘、高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还发现硒制剂可以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辅助作用。一般来说,硒制剂有助于降低桥本甲状腺炎的抗体水平,缩小肿大的甲状腺,但对于甲状腺功能没有影响,所以可以作为桥本甲状腺炎的辅助治疗。
对于碘缺乏引起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其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其治疗主要是补充碘剂。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黏液性水肿昏迷,除了立即补充甲状腺素,还要注意对症治疗,如维持生命体征,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等。
治疗方案如下:
(1)补充甲状腺激素:对于黏液性水肿昏迷,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类型应该是L-T3。对于严重的患者,应立即静脉注射L-T3,首次40~120ug,以后每6小时5~15mg,至患者清醒改为口服。或首次静脉注射L-T4 100~300ug,以后每天注射50ug,待患者苏醒后改为口服;如无注射剂,可以给碘赛罗宁片剂(20~30/次,每4~6小时一次)或L-T4片剂(量同前)或干甲状腺片(30~60m/次,每4~6小时一次),经胃管给药,清醒后改为口服。有心脏病者起始量为一般用量的1/5~1/4。
(2)对症支持治疗:吸氧、保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措施。
(3)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每6小时给予50~100mg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待患者清醒及血压稳定后减量。
(4)补液:5%~10%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500~1000ml/d,缓慢静脉滴注。必要时输血。入水量不宜过多,并监测心肺功能、水与电解质、血T3、T4、皮质醇、酸碱平衡及尿量和血压等。
(5)控制感染,可酌情选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泌尿系统感染。
(6)抢救休克、昏迷,并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