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志|诗意江南

1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简居于中原腹地的乡野。因惧怕灵魂落魄,在草庐中,我窃攀着文缘。作为一个穷酸的书生,我奢求站在荣辱之外,弃浮躁,励研墨之志;常驻闲散之中,涤俗尘,修习文之心。对于一个仅有买米之薄薪的人,到千里之外的江南去,显得极为不着边际。

2009年秋天,幸遇一位浙江的友人,两心相契,茶香与淡墨互酬,订下了前往江南的“盛夏之约”。因为这份为我守候的友情,我决意要将这个不着边际的愿望变为现实。

江南,一个文化积淀厚重的地方,多年来一直是我的一枕幽梦。江南的山水之中,叠印着历代文人雅客的步履;凄婉的渡口,轮回着千年的悲欢离合。水塘中摇曳的荷花,就是一幅丹青;青石小巷中款步而行的女子,就是一阙《忆秦娥》。江南烟雨,是浓浓淡淡的诗文,能在江南邂逅一场雨,让雨淋湿心怀,是我的一个愿望。江南的月光,是一份淡雅的意韵,品读一下江南的月光是我的另一个心愿,所以我挑一个有月光的日子前往江南。

在品读江南的行程中,让我所写下的文字沾上江南的灵秀,是我的奢望。杭州、金华和绍兴,是此次江南之行的必去之地。因此打点行囊的过程中,在网上搜索西湖、灵隐寺、双龙洞、鲁迅故居、沈园、兰亭、鉴湖的相关资料成了我的必修课。那些与之相关的文字和图片粘满了磁性,形成了磁场,我让我欲罢不能。

江南,是一个谜面。谜底,行程中才能揭晓。晚上,独坐在阳台上斜靠在躺椅里,边仰望夜空,边猜想江南,也成了我的必修课。

行期临近,在江南友人酿酒而待的时候,我开始悄然打点行囊。不曾想,原本打算与我结伴而行的文友王东照却突然打来电话,因他的儿子要赴西安参加全国少歌赛,而不得不爽约。为这个插曲扼腕长叹之际,我决意独自前往。

生在玉乡,赊玉为礼聊表寸心成了我的心愿。取我心莹洁似玉之意,寓友情温润如玉之怀。上天眷顾,我与几位隐居于乡野的老先生成了忘年之交,向他们索要了两幅字画,装入行囊。与文字重续旧缘以来,幸得一些文友的垂怜,以书相赠。我从枕边挑出两本书,作为干粮,途中充饥。最后,再装入自己的半颗诗心。

2

虽已过而立之年,此次江南之行,却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我第一次长途旅行。这两个“第一次”,晚得有点儿可笑。当一张车票将我的心颠簸着载往江南,因陌生而生发的莫名的恐惧感在心怀里荡来漾去。

在拥挤不堪的车厢内,过道上或坐或站着形形色色的人。临坐的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在喋喋不休:现在,很多词意已发生了变迁。饭店里的女服务员,你不能称呼人家“小姐”,否则会招来白眼;谁如果说去见网友,会引来很多异样的眼神。

他的话,让车厢内弥漫着瘴气和毒雾,我暗自探究这些词意发生变迁的原因。是的,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像污水一样,沷脏了某些原本晶莹的词汇,因此,很多人开始带着变色的眼镜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此种恶俗的变迁,谁之过!?

思绪飘忽至此,我倒吸一口凉气:此次前往江南,我所要投访的,正是我在网络中结识的一位朋友。即便如此,我也不愿意用各种各样的猜想去玷污一份友情,玷污一颗纯厚的心,玷污了自己的头脑。

我打量了一下坐在我对面的两位旅客: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头,眼神中透着精明;一位正值芳龄的姑娘,清纯中流露出干练。因担忧所带的行李,我开始尽量少喝茶,少吃水果,以减少到厕所去的机会。

夜,是一个没有穷尽的黑洞。K468次列车喘息着行走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到了安徽境内。与我随行的女儿在车中煎熬了八个多小时后,突然呕吐起来,吐到了我俩的衣服上。坐在对面的他们主动帮我清理了秽物,他们怜悯的目光让一份感动在我的心中不停地涌动,一份信任,悄然在我的心中萌生。我主动与他们谈论起车窗外掠过的稻田、荷塘、竹林......我们开始相互照看行李,我开始让女儿与那位姑娘结伴去厕所。

列车刚刚驶入浙江境内,女儿又突然鼻孔流起血来。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那位姑娘给我们递来了纸巾,还指导我为女儿采取了一些简捷的措施。我们要在杭州下车的时候,与那位老先生和那位姑娘已相处了十五个小时,我和女儿将一份暖暖的记忆化作了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笑容,一个作别的手势。

猜疑,瓦解的并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庆幸我没有被猜疑过多的纠缠。信任,构建的并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庆幸一路与信任结伴。

3

一夜的睡眠,没有扫净千里行程中的风尘。早饭后,关于日程的安排,江南的友人征询我的意见。为了蓄力养心,我提议先在他们村子里随意走走,看能否寻到一份古朴。

友人撑开一把伞,带着我穿过了一条老街。狭长的巷道两旁,白墙斑斑驳驳,黛瓦上生长着青苔,店铺那些木制的门窗,已被剥去了往昔的光华,正在黯然伤神。其间,某些老宅已被拆掉,几栋华美的现代建筑杂陈其间,显得尤为刺眼。

一座石头凿成的贞节牌坊,已在风雨中站立了几百年,如今,已没什么人再去听它絮叨,在人们的漠视之中,早晚会被烟灭。

小巷,作为旧日江南的标本,讲述着岁月的变迁和人世的轮回。我不由得心生慨叹:我们中原腹地,不少地方正在大肆修建仿古街。这里,现代文明却正在侵蚀着小镇悠长的古味。

友人家宅之旁有一座公园,取名梅溪公园。梅溪公园临江而筑,江畔有一个古码头。踏着石条铺成的台阶,站在江边,幽思如江风一般拂动着这个夏日。古码头边有一石亭,取名绮梅亭。亭柱上有雅客题句:修竹樷中可寄闲情逸趣,古渡头上阅尽岁月沧桑。亭中,我不禁浮思不断:月夜,可提一壶茶,闲坐绮梅亭,与江水商讨诗句,力求化陈为新;与竹影为伴,让闲情舒展成文章的枝叶。

脚下,鹅卵石铺成的曲径引领着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让人眼明之处。园中成片的翠竹葱葱郁郁,几株应有千岁的古樟树触发着我的兴致。其中,一株古樟树心已朽空,妙在树心中长出了两根手臂一般粗细的竹子,取名:“胸有成竹”,让人叹赏不已。此外,还有三株古樟比肩而生,取名为“三樟结义”;两株年岁相殊的樟树相依而存,取名为“母子情深”。恰在此时,一只松鼠如文人脑际的灵感一样,一闪又不见了。园中除古树外,还有朱红色的回廊与石桥相衬,垂柳弄影于碧波之中,一尺多长的锦鲤嬉戏于眼眸之内。美人一般芭蕉亭亭玉立,在她的身旁,我开始期待与一场细雨邂逅,好让我沉醉于这个诗句隐居之地。

中午回到友人家中,餐桌上,辣椒炒龙虾、竹笋炖鸭子,还有她亲手酿的酒。细细品味,酒入口,清香纯厚;酒入腹,余味绵长。我想,这正是友情的味道!

4

位于浙中地区武义县东南方15公里的郭洞村,是国家级古村落。在友人的推荐下,我们一行四人慕名而往。

一路上,车窗外既有种茶的梯田、葱绿侵目的竹林,又有碧波悠然的湖泊、风情多姿的荷塘,这些江南特有的文化元素愉悦着我这个外乡人的心。

抵达目的地,我才知道,这里“山环如郭,幽邃似洞”故称郭洞。景区入口处,灰褐色的石头砌成了寨墙,寨门口有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横批:双泉古里。

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一亩见方的水塘。硕荷聚居于一角,肥鱼相嬉于浓荫之下。水塘对面,是古水碓。木屋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村民利用水力加工粮食的地方。静立于古水碓、石磨、石砻前,我细细地推演着眼前这个古村落的悠悠往事。回望古水碓,那间木屋竟像一位佝偻着身躯的阿婆,在独自絮语。

跨下几级石阶,是一条小溪。溪水如村姑的眼眸一般清澈明亮。我的女儿和朋友的女儿鞋都没来得及脱,便跳入了水中。她们嬉水的童趣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溪上有一座四百多岁的“回龙桥”。桥身上架一翘角小亭,我给小桥拍照的时候,发现我们成了别人相机中的一景。此番情景正与卞之琳的一首小诗相吻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穿过“回龙桥”,便进入了村旁的龙山森林公园。拾石阶而上,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六百多岁高龄的苦槠、枫香、杜英等诸多树种。不知何时,身边的暑气已被消解,我们正在进行着森林之浴。

江南的山,如江南的诸多风物一样精巧,在我们意犹未尽之时,已到了山顶(此山的海拔仅有390米)。小亭之中小憩,清爽的山风中,遇到了上海来的一队游客,几句简单的攀谈,陡觉人与人之间的和善,助长了游兴。

从另一条路下到山脚,看到几间茶房相连。主人的诚意相邀,加上苦丁茶那清亮的诱惑使我们驻足。茶房内,根雕的茶桌旁,我和友人一边剥吃着莲子,一边品味苦丁茶苦味退去后的绵甜。打探了即将寻访的“何氏宗祠”和古巷道,我们继续前行。

从偏门步入何氏宗祠,看到了据说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书的一个“孝”字和两边的56字长联。从宗祠里悬挂的匾额中得知,何氏一族文武人才并出,仅明清两代,就有114名秀才,32名贡生、举人。此时,我们终于找到了这里谦恭、礼让民风的根源。

宗祠的后院有一棵苍老的罗汉松,它与厚重的柱石、被风雨侵蚀的门窗一道向我们讲述了该村四百多年的变迁。

对于古巷道的寻找,我有点迫不及待。友人会意,撑开一把伞,带着我回溯到了过往的岁月当中。古巷内,石板路两侧,瓦檐探出头来;古宅中,先民凿石雕木,木窗上镂空的图案让我们窥见了他们的心愿:“百鸟绕庭”寓含吉祥如意;鱼虾同窗,寄托了子孙兴旺......

“纫兰堂”中,竹筒饭带着竹子的清香。清雅的配料,馥郁了我们的口腹。那种原生态的韵味醉人心魄,我禁不住喝了一碗酒。

离开郭洞之时,空中的云朵墨白相衬,山风情意绵绵地拽着衣襟,夹路的白花含笑相送。

5

友人含笑而语:今天,我带你们去寻仙。

我们四人租车而往。途中,稻田、荷塘、茶园相映成趣,翠竹、巨岩、闲云相拥而语,我对此次行程兴致盎然。

进入“寿仙谷”景区,手臂般粗细的竹子汇聚成海,一股清泉绕足而行,空气清爽怡人,犹至仙境。“聚仙阁”旁,我对朋友调侃:今天,我们四位仙人汇聚于此。朋友会心而笑。

跨过“天门”,山中石阶上,两位小女孩相嬉而笑,声音可与泉流之声媲美。我们信步而行,不觉来到了“醉仙亭”。亭柱上题有一幅对联:“得见迷景皆迷醉,跨过天门即天仙。”品赏之后,我对着友人失语而叹:没带一碗你酿的酒,借此亭而饮,实为憾事!

攀上“天梯”,翻过山顶,“成仙台”上,四面的环山在阳光的轻吻下,静卧如禅。山风也如我一般抛却了凡俗的心事,拂林而歌:

白云抱翠竹,灵泉绕青山。

何须觅圣药,心洁即为仙。

时近中午,我们回到了山脚下。竹林之侧,山溪之畔,带着“高山茶”的余味,我们载乐而归。

6

带着文化朝圣的心理,我们来到绍兴,去拜谒鲁迅先生。

赶到鲁迅中路的时候,离鲁迅故居开放还有一个多小时,我决定先随意转一转。因偏爱鲁迅先生文中所提到的某些词汇,我在咸亨酒店门口和城河中的乌篷船边拍了几张照片。随后,看到了有一家店铺的名字叫“孔已己土特产”,禁不住哂笑:时代变了,孔兄也许不会再穿长衫了,断然不会经商吧!?

其实,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是应该加以保护的,以免被恶俗地抄袭和玷污。倘若听之任之,来日堪忧,说不定会出现“祥林嫂肉铺”、“阿Q茶轩”、“闰土足疗馆”……

如果先生依然健在,在故里转一转,对于某些人的此种文化病态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盛夏时节,百草园里的菜畦中没有紫红的桑葚、肥胖的黄蜂、弹琴的蟋蟀,不可雪天捕鸟,也听不到长妈妈讲那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当我特意请女儿在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旁拍照之时,不料均遭到了拒绝,我有点儿愕然。

女儿十岁,还没有读过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受知识面的局限,觉得那些地方没有韵味。看来,更多地引领她向文化的经典靠近,从字里行间追思先贤,聆听教诲,是我今后的一个任务了。

三味书屋依然保留着先生文章中的原貌。站在画有古树和梅花鹿的那幅画前,端详着寿镜吾先生的遗像,我的思绪翩然而飞:作为一名教书之人,我辈的身旁应放一把戒尺,修正自己那些教育理念。断不可让学习成为扼杀儿童天性的尖刀,遵从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走出三味书屋,朋友买了几包茴香豆,拟作下酒之物。我偷尝了两颗,发现失却了书中所记述的韵味。也许是时过境迁的缘故吧?也许是因为我的心态在作祟吧?

反思这一况味之后,我有点汗颜:何必拘泥于先生文中的某一个场景呢?从先生的身上,我应该得到启迪,作为一个研墨习文之人,信仰和气节才是最重要的。

7

友情太浓,机缘太短,七天的行程结束了。黄昏时分,在杭州车站踏上了返回的K466次列车。我拿出纸笔,用一首小诗记取了那时的心怀:

机缘/只在一念之间/月缺之时/我来了

聚散/只在一语之间/月圆之时/我走了

你驾车相送/把“送”与“别”两字之间的距离/拽长了数百里

满满的一碗酒/是高倍浓缩的惜别之语/我一口一口喝下

K466次列车一路飞驰/我的诗句/在一张车票中疼痛不已

无需向夜风打探什么/此时/江南江北有着相同的注脚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

郭成志,男,生于1977年,河南省镇平县人,任教于镇平县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抚梦而歌》。

(0)

相关推荐

  • 看图识唐诗(708)张籍·寄友人

    张籍·寄友人 忆在江南日,回忆起与你在江南的日子, 同游三月时.那是正当三月共同游玩时. 采茶寻远涧,为了采茶前往遥远的山涧寻找, 斗鸭向春池.观赏斗鸭兴奋地奔向春日水池. 送客沙头宿,送别客人我们曾 ...

  • 宁国芦溪瞿氏家族的变迁

    ❖宁国芦溪瞿氏家族的变迁 ❖ 瞿国庚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451期 本文所指宁国瞿氏家族,是目前宁国最大的瞿氏家族(以下简称瞿氏家族),至2016年底,族人总数为158人. 瞿氏家 ...

  • 郭成志|大寒:把时光熬成一碗粥

    大寒:把时光熬成一碗粥 文/郭成志 被撕掉的一页页日历已化为灰烬.滴水成冰的日子里,迎春花正在孕育着一张张金灿灿的笑靥,水仙花散发出了一缕缕清幽的芳香. 有序曲,就有尾声,每一年的尾声都是冰凉的,冰凉 ...

  • 郭成志|清秋,残梦在悄悄变凉

    谁的歌声 飘飞成了冷冷的月光 伴着河水静静地流淌 谁的清梦 幻化成了清晨的炊烟 在诗稿里飘荡 谁的情缘 凝结成了晚秋的白霜 让残梦悄悄变凉 谁的淡墨 泼洒成了远山的画框 装帧着淡淡的感伤 谁的心事 借 ...

  • 郭成志|轻嗅幽梦的芬芳

    我是夹在诗经里的一枚叶子 跟着诗页,一同泛黄 我是离骚里的那朵菊花 汨罗江畔,年年开放 我是唐诗里的那坛酒 淡墨之中,弥散着芳香 我是宋词里的那条兰舟 秋雁的叫声里,载着千年的感伤 我是青石小巷中的那 ...

  • 郭成志|岁月是一壶残酒

    郭成志|岁月是一壶残酒

  • 郭成志|雨夜三叹

    郭成志|雨夜三叹

  • 郭成志|听,月光在弹奏

    郭成志|听,月光在弹奏

  • 郭成志|月光织成的锦缎

    郭成志|月光织成的锦缎

  • 郭成志|舌尖上的记忆

    郭成志|舌尖上的记忆

  • 郭成志|岁月的面孔之一·陈希龄

    郭成志|岁月的面孔之一&#183;陈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