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紧急寻人!2000年失踪的焦作男孩李飞,你的妈妈何树军在找你!

愿你
心中有梦想
眼中有温柔
脑中有哲学
● 作者 |张尼德普      ● 来源公号|正经婶儿

“如果有人买了我的儿子,他吃桃子过敏,千万不要给他吃桃子。”

这是黄渤在电影《亲爱的》里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

他是拐卖儿童的父亲。

很多年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儿子。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和自己有着相同经历的父母。

孩子也许失踪了一天,一个月,一年,十年……

那些父母却永远在找,永远抱有希望,也永远也不能释怀。

比如,56岁的退休河南女警何树军。

每次到新的城市,见到任何陌生人,何树军都会举着照片问对方:你见过我儿子吗?他叫李飞。他已经失踪20年了。

何树军提供的照片有两张。

一张是李飞失踪前的样子,一张是好心人帮她制作的李飞现在应该会有的样子。

五官清秀,面目俊朗。

如果这样的李飞在身边,何树军想,她的家也就不会散了。

2000年,李飞12岁。

那年九月,他刚刚升入焦作市实验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为了庆祝李飞成为大孩子,何树军给李飞买了辆自行车作为礼物。

教师节那天放学后,李飞返回家中,问在家的父亲要了30块钱,他说他要为自行车装把锁。

到了晚饭时间,父亲发现李飞迟迟没有回家,于是他便下楼寻找。

在楼下,他看到了李飞那辆已经换好了锁的自行车,可李飞却没有踪影。

12岁,正是男孩贪玩的年纪。

李飞的父亲原本没有太在意。

直到夜深,看到李飞依旧没有回家,父亲才急急忙忙一边寻找,一边联系上了妻子何树军。

何树军是一名警察。

结婚时,她的丈夫曾试图说服她放弃自己危险繁忙的工作,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身上。

但是何树军热爱她的工作,她说她可以做好妻子,好妈妈,同样她也可以做一名好警察。

所以,后来她有过无数次的愧疚。

如果那天她陪在儿子身边,如果那天她没有繁忙的工作,是不是儿子就不会消失了。

接到孩子不见的消息时,何树军正在焦作市公安干校接受封闭式训练。

领导不在学校,何树军如果擅自离开,就是违背了上级的命令。她不能走。

可有哪个家长在找不到孩子的时候能保持淡定呢?

凌晨四点,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何树军还是决定,哪怕事业就此断送,她也要回家找到儿子。

她没想到,这一找,就是整整二十年。

2000年左右,街头监控还并未普及。

想找一个人间蒸发的孩子,并不像今天这样容易。

附近网吧找过了,邻居路人也都问了,家人也去了当地车站蹲守,任何消息和线索都没有。

何树军不知道那个凌晨她是怎么从郊区回到家的。

4点的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思儿心切的她一步一瘫软。摔倒在泥坑里,就重新站起来,走不动了,就匍匐前进。

她的警服脏了破了,她毫不在意。

她的脑海里只有两个字:李飞。

会不会儿子害怕被责骂,他直接去学校了?

早上,很多学生和家长看到双眼红肿,浑身脏乱的何树军站在学校门口。

大门关了,铃声响了。

那个熟悉的身影依旧没有出现。

何树军的职业敏感让她第一次有了那种感觉:儿子,真的消失了。

12岁的男孩,身高超过了一米五。思维正常,神志清醒。

他怎么会丢呢?

何树军和丈夫发动了所有可利用的关系进行寻找。

几天,他们几乎翻遍了焦作所有可能藏匿孩子的地方。

一无所获。

甚至他们连最基本的头绪也没有:李飞是在哪儿丢的?是一个人走的,还是被带走的?是步行吗?还是有车?

太多的问题没有答案。

与此同时,更多麻烦出现了。

何树军是妈妈,同样她也是警察。

她要守护儿子,可她也要守护一方平安。

是选择放弃一切一心找儿子,还是回到工作岗位上?

她纠结过,痛苦过,她做出了牺牲:在任何线索都没有的时候,她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找。

她要一边工作,一边在假期找李飞。

一位母亲做出这样的决定很难。

可她却没有得到丈夫的支持。

自从李飞消失,何树军和丈夫的矛盾便更加明显了。

丈夫抱怨她自私,她不是合格的母亲。

再加上思念孩子的痛苦一直在,那个家早已不再是家了。

几个月后,丈夫拿出了一份离婚协议书放在了何树军面前。

他说这种生活让他生不如死,他真的不愿意在这个只有悲伤的城市继续居住下去了。

面对丈夫的举动,何树军是理解的。

在此之前,他们刚刚奔赴山西晋城,去辨认一具疑似李飞的男孩的遗体。

那天下着大雪,很多路都封了。

何树军和丈夫两人跪着求着交警让出一条路给他们,他们要知道儿子是不是活着。

尸体不属于李飞。

站在停尸房,两个人抱头痛哭。

还有希望,可下一个希望又在哪儿呢?

这件事,让两人做出了不同的决定。

丈夫要走。走的越远,痛苦也许就会越少。

妻子要留。只有留下,儿子才能找得到回家的路。

何树军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丈夫把能给的财产都给了她。

除了自己,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

何树军没了后路,除了工作,她的未来只有一件事:找到儿子,哪怕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刀山火海。

不上班的日子,她几乎去过了国内所有的地方。

一了解到哪个城市有和李飞相似的男孩,她都第一时间追过去。

她洗出了李飞很多张照片,一张用得太久,破了烂了,她就立即换上新的。

她不敢让手机关机一秒钟,她害怕错失李飞任何时候可能喊出的一句妈妈。

她制作了寻子的外套,那几乎变成了她除了制服之外,唯一会穿出去的衣服。

放不下李飞的不只是何树军。

李飞走后的那一年,他的姥姥和奶奶相继卧床不起。

几年前,奶奶更是带着遗憾离世。

临走前,她说:一定要把李飞带回家。

一个人能有几个二十年,二十年又能做多少事?

可对于失去孩子的母亲来说,她的余生只有一件事:找到儿子。

这句话,被何树军念叨了整整二十年。

“不管健康与否,不管幸福与否,甚至残缺也好,受伤也罢,李飞,妈妈一定要接你回家。”

2019年3月,在焦作市公安局圆满完成三十多年的工作任务,在收获了一大堆工作荣誉后,何树军退休了。

没有休息一天,何树军卖掉了房子,背上了行囊。

从此,她再不是警察,她只是一位妈妈。

几天前,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何树军寻子的短视频。

一年多又过去了,已经32岁的李飞依旧杳无音讯,何树军依旧在继续寻找。

只是这一次,她的寻子之路变得越来越壮大。

她的身后,有来自全国各地寻找孩子的父母,也有寻找父母的孩子。

从被分开的那一刻起,这些家庭的轨迹就被改变了。

只有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才懂得彼此的苦。

在这条寻找之路上,他们彼此鼓励、彼此依靠,相互分享,相互支持。

何树军太不忍心了。

不忍心去看其他家庭遭受自己二十年来承担的苦难。

这也许是做母亲的职责,亦或者是作为警察的职责。

何树军的故事,让很多人想起了电影《亲爱的》。

电影中,张译所扮演的韩德忠,原型正是苦苦寻找了儿子孙卓十三年的孙海洋。

2007年,4岁的孙卓在家门口被人贩子带走。

在那之后,孙海洋便走上了漫漫寻子路。

每一次都有希望,每一次希望又变成失望。

后来,孙海洋有了第二个孩子,他给孩子取名叫孙辉,谐音“回”,是盼望着孙卓某天能够回家。

电影上映前,孙海洋曾向导演陈可辛提出这样一个请求:请把我的电话留在电影最后,这样有线索的人就能来找自己了。

陈可辛问:你不怕骚扰电话么?你不怕有骗子来找你吗?

孙海洋说,他最怕的,就是有天连骗子也不来找自己了……

直到今年,孙海洋还在坚持更新着他的微博。

有人根据他收集的线索一家团圆,可孙卓依旧没有下落。

那也得找啊!

哪怕用一切去换,用自己的命去换,也得换回孩子平安的活着。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下,有网友这样猜测:

李飞那时候已经很大了,相比被拐卖,他遭遇不测的几率似乎更大一些。

何树军是一名警察。

这样一个后果,她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只是她也是母亲,不到最后一刻,母亲的本能是不允许她放弃的。

像何树军、孙海洋这样,等着孩子回家的父母,在中国有多少呢?

像李飞、孙卓这样在等着父母找到自己的人,在中国又有多少呢?

在宝贝回家官网上,仅仅登记的寻人信息就超过了五万条。

而在网络之外,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庞大,难以想象。

这么多年,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公众,都在努力帮助那些找家的孩子回家。

可寻找是不够的。

怎样完全杜绝恶魔的手抱走无辜的孩子,从根源扼杀掉拐卖的行为,才是最值得思考和关注的。

判人贩子死刑。

每条类似的新闻下,都有很多人在呼吁。

有的时候,坏人心之恶,是善良的人难以想象的。

也许只有最严厉的处罚措施,才有可能震慑罪恶。

11月15日,根据最新接到的线索,何树军前往了南阳。

这次她能找到她想要的答案吗?

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就意味着她离答案近一点,又更近一点……

马上就快要60岁了,何树军说她也不知道还能找多少年。

甚至,她已经不再乞求孩子会回到她身边。

她只是卑微地希望,带走孩子的人,能够让她远远看一眼孩子,知道孩子幸福,她已经足够了……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