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近代史】朝鲜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朝鲜近代历史资料文化介绍

  洪景来起义

  朝鲜反对李氏王朝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1811年,洪景来(1780—1812)在经营矿山的名义下,以平安道嘉山郡多福洞和薪岛为根据地,建立了一千多人的农民军。1811年12月18日夜,洪景来率农民军举行起义,奇袭嘉山邑城,处决嘉山郡守,占领郡厅。各地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下级官吏纷纷响应。起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清川江以北的几乎全部地区,起义军也迅速发展到数千人,一时声威大振。随后,洪景来率起义军继续南进,准备攻打安州,同时发出檄文,号召人民起来斗争,把斗争目标指向李朝统治者。12月29日,洪景来率起义军和官军在安州对岸的松林洞展开激战。起义军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军进攻安州失利,退守定州。1812年1月到4月初,官军集八千兵力前后五次围攻定州城,起义军展开防御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4月19日定州城失陷,洪景来中弹牺牲,起义被镇压。

  丙寅洋扰

  1866年(丙寅)法国侵略朝鲜的事件。大院君执政初期,对外来的天主教实行了严厉镇压的政策。1866年1月,在全国对天主教徒进行大搜捕,几个月之内就在汉城及其他地方逮捕和处死了上万名天主教徒。在这次搜捕中,九名法国传教士也被处死。同年9月,法国以传教士被杀为借口,派罗兹(Pierre Gustave Roze)率七艘军舰和二千五百名水兵侵略朝鲜。在江华岛和通津海岸登陆,发动武装进攻。当朝鲜政府对这一强盗行径提出抗议,要求法军立即撤出时,法国侵略者却蛮横地提出要求:赔偿因法国人被害所造成的损失;严惩与该事件相牵连的大臣;缔结不平等通商条约;等等。朝鲜政府当即拒绝。法国侵略者依仗自己的优势兵力,一度强占了江华府,烧杀劫掠,干尽了坏事。朝鲜人民响应政府招募义勇兵的号召,积极参加义勇兵。不到几天,仅汉江下游一带就有四千余名群众参加了义勇兵。其中一支由五十余名义勇兵组成的部队,在通津文殊山城打了一场英勇的阻击战,打退了在通津登陆,企图从陆路攻打汉城的一百二十余名敌军。另一支约五百名义勇兵部队,在江华岛鼎足山城阻击了企图占领整个江华岛的敌军主力,敌军伤亡百余人。法国侵略者在逃离江华岛时,不仅破坏了江华府的许多历史古迹,而且还抢走了许多古物和大量金银财宝。

  辛未洋扰

  1871年(辛未)美国侵略朝鲜的事件。1866年7月,美国船“舍门将军号”非法驶入大同江,在平壤附近的河港新场浦停泊。朝鲜政府数次派人询问美船目的,并供应食物。但侵略者竟扣留朝鲜官员三人,抢劫商船,侮辱人民,还要求送一千石大米和大量金银、人参等物,并威胁如要求不能满足,立即炮击平壤。这种凶暴行动激起朝鲜人民的愤怒,平壤军民放火烧毁因潮退搁浅的美国船,打死全部美国侵略者。1867年美国又派汽艇入侵朝鲜万浦,遭到当地人民反击后,狼狈逃走。1871年5月,美国以要求朝鲜政府赔偿“舍门将军号”损失为借口,派太平洋舰队司令罗杰斯(John Rodgers)率五艘军舰再次侵入朝鲜,进攻江华岛。朝鲜军队在中军鱼在渊的指挥下,英勇击退美军的几次进攻,击毁美国军舰三艘,侵略者终于被迫撤退。

  云扬号事件

  日本侵略朝鲜的事件,因日舰云扬号得名。1875年9月,日舰云扬号到朝鲜西南沿海一带进行测量和武装示威。然后非法驶入江华海峡,海军陆战队乘坐小艇逼近江华岛草芝镇炮台企图占领该地。朝鲜海防炮兵立即开炮,击退了入侵之敌。随后,日本侵略者借口对“突然炮击”进行“报复性回击”,发动了连续两天的疯狂攻击,破坏了江华岛草芝镇、顶山岛、永宗岛的炮台,并在永宗岛登陆,烧杀劫掠,胡作非为,然后仓皇逃走。云扬号事件后竟成为日本侵略朝鲜的借口。

  江华条约

  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在江华岛缔结,故名。1876年1月,日本政府以追究云扬号事件责任为名,派遣黑田清隆为全权代表,率领七艘军舰,一千多名陆战队,开赴朝鲜,蛮横地要求朝鲜政府立即派出全权代表进行缔结条约的谈判。朝鲜政府在武力威迫之下,于2月在江华府签订了所谓《朝日友好条约》,即江华条约。主要内容为:朝鲜除釜山外,另开仁川、元山两个港口;朝日自由通商;日本在汉城设立使馆,在各港口派遣领事;日本人在朝鲜的犯罪行为,应由日本领事处理;等等。江华条约严重破坏了朝鲜的主权,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朝美条约

  全名《朝美修好通商条约》。1882年5月,美国诱迫朝鲜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约,美国有权派驻外交官,享有领事裁判权;美国商人在朝鲜经商不受限制并受到保护,约定关税为出口值百抽五,进口不得超过值百抽十,享有最惠国待遇;等等。继《朝美修好通商条约》之后,英、德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朝英和朝德《修好通商条约》。这些条约规定:英、德的外交官员可以在朝鲜自由旅行;商人身带护照,亦可自由出入朝鲜内陆;朝鲜除釜山、元山、仁川外,再行开放汉城和杨花津为通商口岸。条约甚至还规定;外国人在各开放港口有自由信教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今后基督教有权在朝鲜自由传教);英、德军舰在朝鲜沿海,不论是在开放口岸或在其他任何地方,均可自由停泊;舰上人员有权自由上岸;等等。此后,日、美两国依照取得的最惠国待遇,也同时享有朝英、朝德条约中所增添的各种权利。朝鲜政府在列强的胁迫下,1884年同意大利、俄国,1886年同法国,1892年同奥地利等国,分别缔结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朝鲜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

  壬午兵变

  朝鲜士兵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朝鲜统治者的起义。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对朝鲜除实行经济掠夺外,还竭力在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寻找代理人,以影响朝鲜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闵妃集团的兵曹判书闵谦镐勾结日本公使,聘请日本教官,并按照日本的方案改编军队。1882年(壬午) 7月中,闵谦镐发给久未领到军饷的士兵一个月俸米,企图借此安定军心。但发放的俸米却掺杂着许多砂石和糠粕,不堪食用。士兵群情激愤,拒绝领米,并痛打值班军官。1882年7月23日,驻在汉城的数千名士兵在柳万春和金长孙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军队和汉城贫民汇合,占领武器库,夺取武器,冲进监狱,释放被捕的士兵和无辜群众,捣毁闵谦镐及其他大臣的住宅,袭击日本公使馆,杀死几名日本官员。日本公使花房义质连夜逃往仁川。次日,起义队伍冲进王宫,闵妃化装宫女逃走。藏在宫中的闵谦镐等几名大臣均被处死。但是起义士兵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一部分起义者对反对闵妃集团的大院君抱有幻想。于是大院君乘机入宫,重掌政权。但他的地位并不巩固。8月下旬,在闵妃集团请求下,清政府派遣三千军队到汉城,镇压起义的士兵和贫民,拘捕了大院君,闵妃集团重新执政。

  济物浦条约

  日本武力胁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叫《仁川条约》。壬午兵变后,日本侵略者借口兵变使日本财产受到损失,派舰队来到朝鲜以相威胁,朝鲜政府被迫于1882年8月在仁川济物浦缔结新条约。条约规定:朝鲜政府向日本政府和被害家属赔款五十五万元;准许日本在汉城驻军; 日本公使、领事、随员等得自由进入朝鲜内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进一步加强。

  开化派

  19世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派。江华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朝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要求改革的开化派。他们的主要成员是一些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的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和官吏。其领导人如洪英植、金玉均、朴永教等都出身于贵族,并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他们对欧洲和日本有所了解,要求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仿效日本,走明治维新的道路,因而称为开化派。他们在政府同意下曾实行一些革新措施,如改革警察制度,在汉城设立巡警局;设立治道局,修筑道路;设立邮政局以代替驿马制度;开办新式农场,研究农学; 出版《汉城旬报》,介绍国内外形势,宣传革新。为了培养革新人才,选派青年赴日留学。这些措施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开化派的活动受到守旧派的种种阻挠。1884年,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甲申政变

  1884年(甲申)朝鲜开化派发动的政变。1884年12月4日,开化派在日本驻朝公使策划下,借举行庆祝邮政局落成宴会之机,发动政变。他们依靠日本军队,杀死守旧派的主要官员闵台镐、闵泳穆、赵宁夏等。次日,开化派组成新政府,宣布同清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转而靠近日本。6日晨,新政府发布政纲,提出废除门阀,四民平等,革除冗官、惩处奸吏、改革租税、整编军队,限制国王和宫廷权力等,但缺乏具体措施,更未触及当时社会根本问题即土地问题。开化派的政变完全脱离群众,因而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6日下午,清军应守旧派的请求入宫,与日军展开战斗。日本公使见形势不利,率军逃跑。洪英植等为清军所杀,金玉均等亡命日本。政权又落入守旧派手中。甲申政变是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色彩的政治事变。开化派的革新措施及其政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鲜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开化派不敢依靠人民群众,反而求助于人民所痛恨的日本侵略者,使日本借机干涉朝鲜内政。开化派的行动同样违背了民族利益,因此注定要失败。

  汉城条约

  1885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甲申政变后,日本政府派外务大臣井上馨率军侵入汉城胁迫朝鲜政府于1885年1月9日签订汉城条约。主要内容是:朝鲜政府致书日本道歉;赔偿甲申政变中日本死难士官家属抚恤费十一万元;重建日本使馆和兵营,支付建筑费二万元;惩办政变时杀死日本人的凶手;等等。汉城条约进一步确立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

  东学道

  19世纪后期朝鲜信奉东学的宗教团体。1860年5月,由庆尚北道庆州人崔济愚始创。崔济愚(1824—1864)没落贵族出身,后在行商中对封建政治和社会制度逐渐产生不满,创立一种新的学说。他自称得天王启示,授与咒文,布教济民。他融合儒、佛、道三教的教理,制成新的学说,号称东学,与西学即天主教相对抗。宣传“普济苍生”、“人人平等”、“辅国安民”等口号。这些主张符合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意愿。初在南部各道传播,80至90年代,遍及全国。农民、手工业者、市民和下级官吏纷纷加入,声势日盛。东学道运动是19世纪末叶朝鲜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种形式。

  甲午农民战争

  1894年(甲午)朝鲜农民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起义。又称东学道起义。1893年,朝鲜发生大灾荒,饥民遍野。全罗道古阜郡守赵秉甲不顾人民的死活,非法征收水税和杂捐,激起农民的不满。1894年1月,古阜、泰仁两郡千余农民在东学道徒全琫准领导下举行起义。起义者攻占古阜郡城,占领武器库,严惩贪官污吏,打开监狱,开仓赈济贫民,并烧毁土地文契。附近农民纷纷响应。不久,全琫准率领起义队伍占领古阜郡白山,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起义军司令部,全琫准担任总大将。起义军高举“辅国安民,尽灭权贵,逐灭倭夷”的旗帜,矛头直指本国封建统治者和日本侵略者。城市贫民、贱民、没落官吏和儒生等纷纷参加起义军。他们头系白巾,手持竹枪,形成了“立则白山,坐则竹山”的威武雄壮的队伍。4月底,起义军攻克南方重镇全州,直逼汉城,统治阶级张皇失措。国王召集紧急会议,决定乞援于清政府,同时向起义军求和,企图获得喘息时间,伺机反扑。起义军受政府欺骗议和,自动退出全州。政府也被迫同意起义军提出的平分土地等十二条要求。农民军在全罗道五十三个郡建立了农民政权“执纲所”,执行各项议和条款,维护农民利益。议和不久,清军于6月6日在牙山登陆。日本以清军登陆为借口,也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 7月23日,日军占据汉城,发动宫廷政变,组成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派政府。 7月25日, 日本向中国不宣而战。起义军的斗争锋芒遂转向日本侵略者。十万起义军与日军激战数月,12月起义被镇压。全琫准被俘,次年3月英勇就义。威震全国的甲午农民战争在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联合镇压下遭到失败。

  日韩议定书

  1904年日本为吞并朝鲜而签订的议定书。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 日军大批进驻朝鲜。日本以这些武力为后盾,于1904年2月23日迫使朝鲜签订《日韩议定书》。主要内容为:朝鲜应遵从日本政府对于改善朝鲜行政机构的意见;朝鲜王室请求日本保护;日本可以以保护朝鲜王室为目的而驻兵于朝鲜任何一个重要的战略地区;两国未经相互协商不得与第三国缔结协定;等等。为了将《日韩议定书》付诸实施, 8月22日又签订了《外国人雇聘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朝鲜政府聘请了日本推荐的财政顾问和外交顾问。这些条约,使朝鲜丧失主权,日本则进一步掌握了朝鲜的财政和外交大权。

  日韩保护条约

  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的奴役性条约。也称《乙巳保护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朝鲜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和事务今后由日本政府监督指导,不经日本政府同意不得签订任何条约; 日本政府在朝鲜设置统监一人,管理朝鲜外交事务;统监有权调遣军队,并可不经过朝鲜政府,直接指令朝鲜地方官员执行命令。这样,朝鲜实际上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根据这一条约规定,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第一任统监,独揽了朝鲜的国家大事,连朝鲜国王接见大臣和使节也要得到统监的允许和监督。朝鲜人民坚决反对《保护条约》。国王高宗也企图依靠欧洲列强来恢复朝鲜独立。1907年6月,他派密使去海牙向世界各国呼吁,但列强根本不加理会,朝鲜代表连会议都未能出席。日本却声称,派密使是违背《乙巳保护条约》的。日本指使卖国贼李完用之流迫使高宗在7月19日退位,由太子即位。 7月24日,日本又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日韩新协约》,作为《保护条约》之补充。新协约规定,朝鲜政府的行政、司法大权全部由日本统监掌握,一切施政改革和行政措施须经统监批准,朝鲜高级官吏的任免须经统监同意,务须任命统监推荐的日本人为朝鲜官吏。从此日本统监成为朝鲜最高统治者。政府各部门都任命日本人担任次官,实行“次官制度”,日本侵略者把持了朝鲜各级政权机关,为日本正式吞并朝鲜作了准备。

  义兵运动

  朝鲜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爱国武装斗争。1907年夏,以《日韩新协约》的签订和解散朝鲜军队为契机,义兵运动出现高潮。 8月1日,根据日本殖民者的要求,朝鲜政府命令除国王的极少数卫队外,朝鲜军队全部解散。但朝鲜军队拒绝服从命令,挺身而起,进行反抗。汉城一千三百多名士兵和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杀死日军一百多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被血腥镇压下去。日本侵略者解散汉城部队后,随即解散各道的八个镇卫大队。于是原州、江华、忠州、堤川、骊州等地士兵奋起反抗,举行暴动,杀死日军和朝奸,并汇合当地起义人民,组成义兵队伍。10月间,义兵运动席卷整个朝鲜。12月,义兵以杨州为根据地,开始建立统一组织,推举李麟荣为十三道义兵总大将,许蔿任军师长,计划夺取汉城,驱逐统监,废除“保护条约”。日军探知消息后,调遣大批军队进行围剿,许蔿被俘后壮烈牺牲。但全国各地的义兵斗争继续扩大,全国二百四十多个郡几乎都有义兵活动。在1907—1911年间,据日本官方缩小的数字,先后参加义兵作战的人数达十四万三千六百余人,作战二千九百多次。义兵运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后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统治阶级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日韩合并条约

  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吞并朝鲜的条约。《日韩新协约》签订后, 日本帝国主义并不满足,他们计划完全吞并朝鲜。这时朝鲜一些爱国青年采取恐怖行动。1909年10月,爱国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车站刺杀了朝鲜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伊藤博文,同年12月,李在明又伏击了卖国贼李完用,使之身受重伤。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伊藤被杀事件,煽动国内的沙文主义情绪,同时利用朝奸组织的一进会进行“合并运动”。1909年12月4日,一进会向朝日两国政府提出“合并请愿书”,并把它说成是“百万”会员的意愿。这个卖国请愿书遭到朝鲜人民和朝鲜爱国团体的一致反对。1910年7月, 日本原陆军大臣寺内正毅被委任为第三任总监。寺内正毅在作好一切准备后,便与李完用阴谋策划演出了一场合并丑剧。1910年8月22日,召开了“御前会议”,通过了已准备好的“合并方案”,由李完用为全权代表,与日本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国王将朝鲜统治权完全永久让与日本; 日本改统监府为总督府,总督直属日本天皇,负责掌管朝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该约使朝鲜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废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