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街头识嘉义
嘉义古称“诸罗”,位于台湾中部偏南,背依阿里山脉,是台北至高雄的必经之地。清朝时期,林爽文起义抗清,台湾全岛几乎对起义军望风披靡,只有诸罗军民拼死抵抗,乾隆为嘉奖诸罗民众的忠义,取“嘉其忠义”,赐名嘉义,于是诸罗改名为嘉义。
来到嘉义已近黄昏,安排好住宿后,就走出宾馆去寻找嘉义的夜市。嘉义的夜市在台湾也是小有名气的,嘉义夜市分为商圈夜市、观光夜市与流动夜市3种型态。
商圈夜市最有名的是嘉义文化路夜市,观光夜市以嘉义市嘉乐福观光夜市最具代表,流动夜市则以朴子体育馆旁夜市、民雄早安公园边夜市较具规模。由于我所住的宾馆就在文化路,晚上就当然要去逛逛文化路夜市了。
文化路是嘉义极具特色的一条商业街,这里有着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也还保留着近代历史的风風貌。文化路夜市是典型的商业夜市,白天只有普通商家营业,而当华灯初起便开始喧哗直到凌晨。
夜市从中山路喷水圆环延伸到垂杨路,长达400至500米的道路两侧聚集了不下千家的摊贩,举凡衣服、饰品、日用品等无不应有尽有,当然更少不了最有名的各式各样熟食小吃。
文化路喷水池古时俗称“桃仔尾”,因为当时嘉义城的形状像一颗桃子,而喷水池刚好位于桃子的尾端,过去这里是一小喷水池公园,如今成为了商业街上的七彩喷水池圆环。池內的喷泉含有十四种变化,以十五分钟为一轮回,尤其夜间,喷水池搭配上五彩的灯光,美不胜收。
作为吃货的我,每到一地,当地的名吃是必做的功课,到嘉义后也是如此。嘉义的各式糕点在台湾是很有名的,而方块酥最是出名。在嘉义最受欢迎的当属老杨方块酥了,层层酥脆的独特口感赢得不少老饕的青睐,成为有口皆碑的名产。
第二天清晨,我照例早起到街上散步,早晨的嘉义市街头很静,一个人走在城市的街头,一种少有的宁静之情弥漫心头。“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其实我的早与他人比起来算是晚的了。
大街上行人已是匆匆,晨练的,做买卖的,上学的,出行的,各色人群穿行于东西南北。虽然是初冬的季节,但刚刚从短暂的宁静中苏醒的嘉义,晨霭中还是透着些许寒意,但却让人觉得全身惬意、舒坦。
无目的的漫步于嘉义街头,觉得脚步都越来越轻盈。渐渐的,街头的行人越来越多,城市又恢复了繁华喧嚣的本来面孔,此时我也开始了在嘉义短暂的扫街游。
一个铁路道口,我停住了脚步。在道口旁居民住宅内,开着粉红色小花的三角梅吸引了我,那三角梅躯干盘虬,长须垂吊,而枝叶繁盛,衬得天空高蓝深远,四周仿佛弥漫着花的芳香。
来到国华街北荣街口,中正公园的入口处耸立着蒋介石的雕像,这座公园内还有许多的名人雕像,中正公园是嘉义市民重要的休憩场所。在日据时期,这里是公会堂,台湾光复之后改为中山堂,如今这里已成为中正公园。
福社宮是中正公园旁的一座造型精致的土地公庙,在台湾的很多街头都有这样的小庙,庙同周围的民居混杂在一起,也可以说是台湾的一道风景。
北荣街与兴中街交叉口处的仁武宫,建于康熙年间,整座庙宇都是樟木结构的,庙內雕刻精细、典雅,保存完整。庙内供奉着保生大帝,即民间尊称的“大道公”,据说这是明朝郑氏将领从福建泉州奉请来台的。
灵严禅寺嘉义讲堂是三宝山灵严禅寺在嘉义设的道场,由于灵严禅寺距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于是信众要求在市区设立讲堂。讲堂承袭了灵严禅寺道场风格,除了从事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外,还传播佛法。
阿里山有着庞大的桧木群,为嘉义的木制品制作提供了极佳材料。希诺奇桧木博物馆是一处利用废弃木材工厂建造的,博物馆内纪录了台湾木材业的兴衰史,在这里可以了解桧木的有关知识,及桧木制品的制作流程。
日据时期,日本人在阿里山设置了伐木林场,并修建嘉义与阿里山的森林铁路,将阿里山的木材以铁路运送下山,嘉义也就成为了重要的伐木集散中心。因此,一幢幢日式花园小屋也就在嘉义城区的各角落扎下根来。
沿著街道漫步,每当街边出现日式的小木屋,都要多看上几眼。一个个的院落,诱人的建筑风格,灰瓦白墙红门,小小的窗子透着精巧。屋不高,但不显矮,又不失风度。
在日据时期,文化路附近是当时日本人常聚集的地方,附近有许多的建筑都还是日式的平房。日本式房屋的布局很简单,几近仅由地板,柱子和屋顶3部门构成,讲究一点的,在耽误的屋檐下有条走廊,供乘凉或小憩。
嘉义街头这些灰色的日式清雅小居,配合原木带来的自然味道,令人心旷神怡。但院墙小门阻隔着里面的一切,总想探究,却又无法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