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豆豆三部曲之《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

宋一坤匪气、丁元英霸气、叶子农大气。

三部书讲的都是一个得救的故事的,如果串起时间线,不考虑空间、事件的因素,你可以试着这样考虑,这三部书,实际上讲的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的境遇,遇到的同一个问题,拯救自己,顺便影响他人,在其过程中,有人发现他的特长,追随他、仰慕他、求救于他,最终他在世间留下一个个故事的同时,也必将不融于这个世界。

三部小说共同阐述了一个观点,规律如来,不容思量。

1、《背叛》

主人公宋一坤,属于三部主人公中起步层次较低的一个,格局自然也就低一些,通篇谋划全局的初心,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一个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宋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内人,有的是旁观冷静,对复杂局面的精确分析和判断,但是缺的是慧根,最终满盘皆输。

看到看不到的,想到想不到的,众生折服,觉者微笑,心里那点东西还是没攥住。

2、《天道》

丁元英,发家依靠的是国际势力掠夺中国股市,其实细想起来,不就是宋一坤所做的事情吗,不同的是这一次,以资金冻结三年的惩罚换来了全身而退。

这一次,是解决了上部的生存问题,但还需解决一个灵魂问题,所以本书中通篇在探讨得救之道,作者何尝不是探讨幕后人物的得救之道呢!

灵魂的得救,需要为肉体找一个安生之所,进行深入的自我剖析,也是为了寻找未来的方向。

丁始终是一种置身局外的局外人,能够拨云见日,挥洒自如,做到的是觉者由心生律,悟道为明,但还是让女人给上了一课,小丹是道的践行者,用身体践行爱情,用生命践行本真,怎一个不简单了得。

3、《天幕红尘》

叶子农何尝不是丁元英离开古城后的分身呢,之所以把这本书看成人生三部曲的终点,也是本书中所探讨的形而上的话题,“实事求是”的做事方法,人类制度的运行的思考。

叶始终是一个置身局内的局外人,也点了“红尘”二字的题,在其中,观其象,品其味,对世俗所有的东西都是居高临下的包容,但唯一包不住的还是人性的本来,也正是这一点把他送到了佛祖身边去参悟了。

三部曲,是一个男人在社会意义上从男孩到男人的成熟、发展过程,是作者背后人物在历史的变迁中,思想不断升华的过程。

4、总结

三部小说的主人公境界在逐步提升,妄猜这也是作者理解的逐步深刻。应了那句“观山是山,观山非山,观山还是山”。

三部小说告诉人们一句话:人可胜,道不可胜!是人就有人性,就有好恶,就有缺点。置身红尘就别妄谈清高,满嘴一个装字,剩下就一个死了。

人有三种,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觉者苦心,众生也苦心。

觉者为理,众生为利,觉者洞悉人性,众生只盯人心。

觉者是心的救主,众生是觉者的救赎。

觉者是叶,众生的海,漂在海上的叶逍遥自得,高高在上,但离开众生,那片叶子将死无葬身之地。

证到此处,那到底什么是究竟,佛说:你问我,我问谁。谁是谁,谁是谁的谁,谁问,谁就是谁。

究竟就是你自己,窄门之内除了你,还能有谁?悟到此处,顿有恍然之感。

你的脚在你的腿上,怎么走,是看路还是听腿,由心决定。

见路不走,还得迈腿,能走到哪,还是腿说了算,路也就出来了。

顿觉见路不走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原则。

神是人的神,人是神的人,无高无低,无低无高。

忽有一种感觉:神即道,道非路,路由心生,道乃天成,觉者由道生路,修者以路寻道,道法自然,路法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