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决定论以及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表现
19世纪的文学潮流不只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思潮也紧随其后产生,而后又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是完全分割没有联系的,这两种文学潮流都在各自的创作都有达到反映社会的效果。而浪漫主义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自我情感的抒发,而这种情感也无疑是在主客观的双重影响下而形成的。而现实主义文学,力求文学来表现客观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进行描写,这种创作方式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人类艺术的源头就已经出现了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不损害现实主义。所以现实主义文学也并非只是枯燥,原始地来原封不动地来描写客观生活,它的目的在于表现真实。19世纪的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并不是只表现或局限于一种手法,浪漫与写实是同时存在于一部作品中的,只是程度的侧重方面的不同。
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滥用想象与激情、以及对现实的漠不关心的反拨,反动的并不是浪漫主义本身。现实主义主张文学要介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应该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也正是因为现实的变化,更加促进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这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发达阶段,社会呈现出一种向荣之态:社会民主化和自由化的程度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更加提高;而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人群,这是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尖锐矛盾的一面:工业化的贫富差距扩大;底层人民生活悲苦;劳资矛盾尖锐等等,使得作家不得不关注社会现实,现实的种种已经不可忽视。
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真实再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而这种目的又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物性格心理变化来达到。“环境决定论”是现实主义作家及其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最广泛的,最共同的特点。他们认为人的性格和命运是由环境来决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对人的性格和命运具有制约作用。环境决定着性格,性格决定着命运,而命运的确定则对人的一生就定下了型。而同时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其强调的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强调的较少。而这一点同地理学上的“环境绝对论”有所不同。同时“环境决定论”下的人,也并不是一昧的平庸,不懂得反抗的,相反他们的身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而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典型人物”也就有着这样的特点,他们一方面有着共性,有着社会某一群体的共通,共同之处;而再另一方面,又有着自己个体独特性。也正是在这种差异与共性之处,现实主义作家来达到反映客观现实的目的,也更从中到达后期的批判现实的目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