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 新时期“双创”升级的十大趋势
作者:刘佳薇、于静怡、岳渤。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在新的历史阶段“双创”被赋予新的使命,笔者认为,在产业变革、科技创新、文化理念、制度供给、国际格局等发展环境共同作用之下,未来的“双创”升级呈现出十大趋势。
一
创业群体多元化与两极化
当前,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空间、资本、市场环境、创业服务等要素日趋完备,为催生伟大创业者和促进更广泛创业群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未来,我国的创业大军将逐步形成以科学家、职业经理人、风险投资家等高端人才组成的联合创业群体为引领,以连续创业者、跨区域创业者等高质量专业型创业群体为核心,以普通创业人群为基础的多元化结构,并出现伟大创业者越来越多和人人皆可创业的两极化现象。
二
产业变革趋势决定着创新创业的领域和方向
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基于多重技术的交叉融合,新应用场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衍生,全球新经济发展正处于从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落地的前夜。这意味着未来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和趋势正在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未来,我国创新创业的热点领域和方向将集中出现在跨界融合领域、前沿未来产业领域、基础研究领域,催生更多具有战略性、创新性、颠覆性的新企业、新业态。
三
数字经济促使大量平台型创业出现
数字经济促使人类社会的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伴随着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依据数据信息反向配置生产资源成为可能,与企业家能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类似,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日渐受到重视。数字经济推动生产组织方式由“标准+集中”向“定制+分布”转变,平台成为数字经济的主体。目前,围绕数字经济与生活消费深度融合领域的创业已衍生出一批头部平台;未来,围绕产业、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数字平台将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向。
四
场景创新带来创业需求、机会和市场
“场景”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创造巨大的新需求、新机会与新市场,将取代传统实验室,成为新一代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未来,“场景”将成为新经济创新创业的重要源头。在场景中,将集聚多种类型企业,实现促进跨界融合创新,形成新技术的价值网络,支撑产业的跨界融通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的新场景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游、购、医、娱等带来了颠覆性的体验,创造了广阔蓝海市场,为新经济初创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空间和难得机遇。
五
硬科技创业是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硬科技创业是以前沿技术商业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家、企业家、投资者深度合作的高端创业,是创业式创新的典型代表形式之一,成为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最有效的途径。未来,以新研发为核心的硬科技创业,不仅将催生出大量爆发式成长硬科技企业,还将推动创新创业基础技术条件与研发生态环境的颠覆性变化。
六
跨区域创业在创新全球化条件下更加频繁
跨区域创业者指频繁来往于两个以上地区从事创业或投资的人群,跨区域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多元创业活动,整合全球范围内关键创新要素的过程,是创新全球化的新模式。未来的跨区域创业行为将会更加普遍、活动方式日益多元化,并进一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球的流动,使我国创新创业快速融入全球新经济发展。
七
专业化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是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平衡低成本技术创新与实现高经济价值的有效方式。龙头企业围绕企业主营业务领域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创业孵化,通过联合研发、共享品牌渠道资源、开展投资并购等方式,为创业企业赋能,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和新业务的拓展。高校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计算等前沿产业领域,开放共享学校的科研设施、导师团队、技术积累,重视发掘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探索新产业发展方向。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优势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提供科研条件平台、供应链资源对接、检验检测、创业投资、创业导师等行业专业化服务,推动技术成果与市场进行的有效结合。
八
平台型企业促成更多高水平创业
新经济时代,平台作为创新资源的连接器,成为企业、市场之外组织资源的第三种有效形式。平台企业从传统的生产者、交付者角色逐步转变为连接者、整合者的角色;一些平台巨头已实现从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转型的发展路径,推动技术不断迭代创新。未来,平台企业将带动前沿科技的创新,并形成“平台+个人”的创业孵化模式,激发小微个体创业群体中出现更多的高水平创业。
九
创业服务平台走向专业化、多样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伴随创新创业升级发展,我国的创业服务已进入第二个三十年,创业服务平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一是服务内容趋向专业化,服务切入的创业环节更加垂直,创业服务平台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愈加紧密,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二是建设主体及服务模式多元化,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地产公司、投资机构、龙头企业等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建设不同类型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形成开放办公交流型、创业投资服务型、创业教育培训型、媒体延伸型、活动聚合型、科技成果转化型等服务模式。三是服务主体及手段趋向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市场化机构加入创业服务平台,建立起适应市场的激励机制,并通过服务收费、服务入股、股权投资等灵活的市场化方式获取服务收益。四是平台发展日趋国际化,在全球范围整合双创资源,通过建立海外孵化基地,链接全球高校院所、其他服务机构的孵化资源,吸引并服务全球创业者等方式布局全球孵化业务。
十
创新创业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创业风险投资为主体,科技资本市场、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等为补充的基本框架。科技支行等一批专业服务于初创企业的金融机构出现,有效改善了传统金融体系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长期缺位的局面;同时出现了体系完整、涵盖多种服务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多类型的金融服务。同时,随着创新创业金融不断深入科技创新链条的前端、与互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出现众筹金融平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等新兴业态。
本文节选自长城战略咨询企业研究报告总第335期《双创升级的理论模型与十大趋势》(2019年3月出版),部分内容结合最新研究略有修改。欲求完整报告可联系后台或在文后留言。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