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硬化腹水,臌胀,腹胀,呕吐、大小便不通之专方------中满分消汤
导读:中满分消汤,来源《兰室秘藏》卷上。主治中满寒胀,寒疝,二便不通,四肢厥逆,食物入反出,腹中寒冷,心下痞,下虚阴燥。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臌胀,腹胀,呕吐,大小便不通等属寒湿胀满者。
方歌 中满分消汤朴乌 归萸麻夏荜升胡 香姜草果参芪泽 连柏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连砂朴实 夏陈知泽草姜俱 二芩参术姜黄合 丸热汤寒治各殊
组成 川乌 当归 麻黄 荜澄茄 柴胡 生姜 干姜 人参 泽泻 黄连 青皮各二分 吴茱萸 厚朴 草果黄芪 黄柏各五分 升麻木香半夏 茯苓 益智仁各三分
用法 上药水煎,食前热服。
功用 散寒利湿,消胀除满
主治 脾肾虚寒,清浊不分。症见中满寒胀,大小便不通,四肢厥逆,腹中寒,心下痞,食入反出,以及寒疝、奔豚等证。
方解
脾肾虚寒,脾虚不能运化,湿浊内郁故见脘腹胀满,腹中寒,心下痞;脾虚不能运化,胃气上逆则见食入反出;脾肾阳虚,阳虚生内寒,加之气机上逆,可见寒疝、奔豚等证。
脾肾虚寒,湿浊内郁为本方的主证。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及湿郁化热均为本方的兼证。
方中用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以助脾运化水湿;吴茱萸味辛大热,入肝脾肾经,散寒燥湿,温助脾肾之阳,二药共为君药。草豆蔻(原书是草豆蔻,非草果)散寒燥湿,温中止呕;毕澄茄既能暖脾胃而行滞气,又可温肾与膀胱;川乌散寒除湿;益智仁温暖脾肾散寒;伏苓、泽泻渗利湿浊,使湿浊从小便而去,俱为臣药。君臣相配,除湿散寒,暖脾胃温肾,利小便作用尤强。青皮、陈皮、厚朴理气燥湿,消痞除满;人参、黄芪补气健脾,以助脾运;升麻、柴胡升清气,清升则浊降;麻黄开毛窍,使寒湿从汗而出;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当归和血;生姜温胃散寒;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以去湿郁之热,共为佐药。诸药相配,使寒得散,虚得补,气得顺,湿从上下分消,则中满寒胀自除。
本方能益气升阳,温中止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利水渗湿,疏肝破气,温脾止泻,补血活血。
禁忌:大忌房劳、酒、湿、面、生冷、硬物等。
附方
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 炒黄连枳实半夏各五钱 炒黄芩一两二钱 砂仁干生姜 白茯苓二钱 厚朴一两 陈皮 泽泻各三钱 知母四钱 炙甘草 猪苓 人参白术 姜黄各一钱
用法:共研细末,汤浸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 l00丸,开水送下。
功用:清热利湿,消胀除满。
主治:湿热内蕴而致中满热胀,二便不利及气胀、水胀等。
按:本方重用黄芩、黄连以清热泻火燥湿;猪茯、茯苓、泽泻利湿清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枳实、厚朴行气散满除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干姜温脾助运;知母清热泻火,且滋阴润燥;砂仁醒脾开胃,行气和中;姜黄行气破血;人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助脾健运。诸药相配,标本兼顾。与前方比较,虽都治中满证,但中满分消汤功偏散寒利湿,适用于中满寒胀之证。而中满分消丸功偏清热利湿,对中满热胀更为适宜。
方论选录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太阴药也。川乌、二姜、吴萸、澄茄、益智、草蔻除湿开郁,暖胃温肾,以祛其寒;青皮、厚朴以散其满;升麻、柴胡以升其清;茯苓、泽泻以泻其浊;人参、黄芪以补其中;陈皮以调其气,当归以和其血;麻黄以泄其汗;半夏以燥其痰;黄连、黄柏以祛湿中之热,又热因寒用也。
《李东垣医学全书》:中满分消汤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逆,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下痞,下焦躁寒沉厥,奔豚不收,并宜服之。益智仁、半夏、茯苓、木香、升麻各三分,川乌头、泽泻、人参、青皮、当归、生姜、麻黄、柴胡、干姜、毕澄茄、黄连各二分,黄芪、吴茱萸、草豆蔻、厚朴各五分,黄柏五分,使药,又为热因寒用。上件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
注 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