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朋友圈总需要设置你不可见。
2
小刺 每日说
成人社交社会里
朋友圈就是自己的个人品牌
想我就去找我->新浪微博:洛小刺
你足够聪明,我也算是聪明
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所以
坦诚笨拙的辛苦和展现真实反应是我们交流唯一最好的方式
但凡彼此之间说一丁点的人间大道理或是说出加油这样的话语
好像都会成为我们之间互相学习的阻碍
我用上段话跟T解释到:为什么有时候发朋友圈不想给它看
T和我都明白,大多时候成人社交社会里
朋友圈就是自己的个人品牌
说的每个字,写的每段话,发的每张图以及每个转发表达的含义
都在潜意识的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也在塑造自我的幻觉于其中享受
所以
T不怎么爱上网,T觉得好友人数多了反而是无效社交
T的朋友圈隔三差五也只是发着好资源高背景的广告体现着T的身份
而我呢,常常半夜没事干就会删几个人,不管对方重不重要,就图自己顺不顺眼
大多时候发的东西完全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做什么,也不会泄露自己的状态快乐的要死还是心情一般
就只是单纯想发就发了,等会说不定又想删的东西
久而久之
大多时候,我发圈总需要避开T
因为T可以从我的动态轻而易举的判断我最近的状态
这种判断不是别人扫扫看一眼就随便猜测的大众阅读
而是像上文说的
我们彼此都有对方知道的那种聪明
所以我哪怕加了几个句号,T都能知道我表达什么
就像两周前见的H一样
H就从我半个月的朋友圈判断说我最近脑海杂念太多,应该纯粹一点,不要想太多,往前冲就好。
其实,我也不是只发过避开T的朋友圈
比如毕业季大家找工作考研,怕周围同学看见安逸的我而心慌,我也没有把工作上的动态发出来给大家看过,只是仅限同事和合作人看看互相交流一下
比如我真的想家的时候,写一些异乡文字的时候,也会屏蔽爸妈,不想让他们过分担心和思念
比如我在感慨留在大城市不回家有多好的时候,也不会给已经回家却不太快乐的朋友看
比如我旅行特别快乐,写着游记的时候,我也不会给可能没什么机会走到外面看的亲戚孩子看
没有办法
我好像总这样容易多想,又总在担心别人会那么的敏感
其实不太需要靠发吃喝玩乐来显示我的生活的酸甜苦辣
大多时候我就只发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
说到这
记得有个一起留在北京从来很少发朋友圈的朋友
有次一起碰面吃饭的时候说:
小刺,你一定要坚持发朋友圈啊,我实在发不出什么东西,但是你每次发的东西都是我留在北京的支柱,请不要有天沉默啊,好多朋友现在都不更新朋友了,希望你不要这样啊。
我笑着说:尽量
好像人到了一个阶段就是这样:
苦都不再是皮肉上的,也不是那种可以说出来的,都是在心里说不出来的
生活里吃着网红餐厅还是买着最新产品或是买了什么礼物
都没有心情再拿出去和别人分享
觉得这些是万千日常里不过最普通的一些东西
生活经历再大的开心或是最失望的难过也不再人尽皆知
那些说出痛苦的人生好像反而显得弱人一等
生活的好与不好,终究是只有自己的知道的
只不过有的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过得不好的时候,听到别人嘴里对自己的一丁点儿羡慕也算是一点生活的支撑。
相反,如果别人眼里自己过得不好,自己也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终究是过的有点难的。
其实,随着时间走着走着
会发现太多人都随着生活逐渐平静
但你不知道她是真的忙入生活,半年没时间更新朋友圈了,还是她的那些闲言碎语的生活片段都设置了你不可见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岁月里
每个人都在经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大家都开始逐渐喜欢上了沉默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再相信感同身受
还是对于生活丧失了表达的兴趣
更或是对人生有了更深阔的了解
所以都在惜字如金,或是吐字分人
没有什么内心的波浪和涟漪的分享
都在嬉皮笑脸的应对生活的风月
有时候很想打开对方朋友圈寻找生活的蛛丝马迹说句我懂你
但是望着对方空白的屏幕,心里又觉得:
你已经承受和正在经历的那些百转千折的日子
我这点观赏的角度确实看不出来什么
实在也没办法去理解和体谅你的表达
所以也只好接受了 你的不可见 和 我的不可见
谢谢你的阅读
明天不定时见
但如果你还想看
点击下方蓝字:
往事回首: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