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瓷器,其实就是跟玉一样 !

官窑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

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南宋 修内司官窑月白双莲房水注

宋代官窑瓷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别注重釉色美。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

釉面纹片粼粼,愈显高洁古雅。釉色以粉青为主。釉面开片本因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有致的开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

这种装饰主要出现在宋代官窑、哥窑、汝窑青瓷表面。或称“开片“龟裂”。

◆ ◆ ◆ ◆ ◆

两岸故宫馆藏官窑精品一览

官窑大瓶

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

故宫博物院藏

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此件官窑大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官窑葵瓣洗

高4.8cm,口径18.7cm,足径11.2cm

故宫博物院藏

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

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无釉,露铁黑色胎。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莹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官窑青釉方花盆

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故宫博物院藏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

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官窑青釉弦纹瓶

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

故宫博物院藏

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供穿带。

颈至腹部凸起7道弦纹。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

此瓶仿汉代铜器式样,线条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

釉色给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质美感,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官窑青釉盏托

高5.7cm,口径8.1cm,足径6.7cm

故宫博物院藏

盏托敛口,弧形腹,托盘边沿宽大,圈足外撇。

内外施满釉,釉色莹润,开有冰裂纹片。

此盏托造型别致,釉面晶莹类玉,为清宫旧藏宋代官窑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官窑青釉蒜头瓶

高13.2cm,口径3.2cm,足径5.7cm

故宫博物院藏

瓶直口,颈部细长,腹部由凹凸的棱线形成似蒜头状的形体,圈足。

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且遍布器身。此瓶釉面肥厚润泽,闪现一种酥油般光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造型上也颇具特色,器身于稳重端庄中以凹凸变化的棱线突出其精巧。

官窑青釉圆洗

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 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官窑青瓷圆洗

高6.2公分 口径30公分 底径12.5公分

台北故宫藏

圆侈口,加嵌铜边,平底卧足,胎骨较厚。

内底面微鼓起,垫烧,施青釉。釉调不匀,外底颜色较淡,其馀青绿,局部泛灰。

器表满佈棕色纹片,外底垫圈周缘沾黏一截窑具,足缘有多层施釉痕,足端露出黑灰色的胎体。

官窑青瓷龙纹盘

高4.2公分 口径18.7公分 足径11.3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六瓣花口洗,口沿镶铜釦,弧形浅壁,浅圈足。

採垫烧法烧製,内外施青釉,呈灰青色,釉面满佈棕色开片,盘面贴饰模印团龙纹,龙形凸起为釉所掩,略显钝浊。

底面釉色偏黄,足端露灰色胎。是传世难得一见带有印花纹样的南宋官窑器。

官窑青瓷葫芦瓶

高18.5公分 口径1.7公分 足径5.5公分

台北故宫藏

小圆口,葫芦形器身,器表有三道接痕,矮圈足。胎体较薄,垫烧,施青釉,呈色灰青。釉质清亮,局部泛黄,釉表满佈灰棕色纹片。圈足施釉不匀整,足壁有多层施釉痕,足端露出灰黑色器胎。

官窑洗

高2.5公分 口径14.1公分 底径9公分

台北故宫藏

侈口,浅弧壁,平底,圈足。全器光素无纹,施罩青釉,釉色清而泛绿,厚润带玻璃光泽,并见细碎透明开片,口缘处因釉层较薄而呈现褐色。圈足满釉,内有六支钉痕。

官窑盘

高3.5公分 口径18.5公分 底径6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六瓣花口,弧壁渐收,圈足。整器施官釉,釉色温润柔和,器内外满布细碎开片。圈足露胎一圈涂褐色汁,足内亦施官釉。

官窑盘

高2公分 口径15.5公分 底径5.1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八瓣花口,浅壁,平底,圈足。器施淡青色釉,釉厚,有缩釉见胎的状况,全器满布细开片纹。圈足露胎一圈,圈足内满釉。

官窑洗

高9.7公分 口径23.5公分

台北故宫藏

花瓣形口,斜直壁,平底内凹。器内外连同底部皆涂施青灰绿釉。釉面佈满细密浅褐色开片,底有六个支钉痕,露出紫金土胎色。

官窑青瓷圆洗

高5.1公分 口径15.3公分 底径11.5公分

台北故宫藏

圆侈口,斜直深壁,平底无足。週壁胎较薄,底稍厚。外底微凹,内底略凸。满釉支烧,通体施青釉,釉色粉青,口沿釉薄处现出灰边,釉面开棕色大纹片。外底排佈五枚圆点状支烧痕,支痕中露出深灰色的胎体。浙江省杭州市老虎洞窑址和南宋太庙区域出土有类似的标本。

官窑青瓷菊花式盘

全高4.5公分 口径18.5公分 足径13.3公分

台北故宫藏

模製成形,花口,弧形浅壁,器外模塑三十一瓣菊花稜,平底,浅圈足。採满釉支烧法烧製,通体施青釉,釉色粉青,口下积釉,并有多层施釉痕,口足釉薄处,现出浅棕色边。内外满佈棕色纹片,局部间杂冰裂纹。

底面沿边排佈八枚支钉,足端有使用磨擦痕,局部露出灰色胎。从四川省彭州市窖藏出土的多曲银盘,可推想此器器形仿自金银器。

综观南宋官窑花口洗,造形样式虽有个别变化, 但多半具有金属器的风格,从中并且可以归纳出足径一般介于9-13 公分之间,底面沿边排佈的支钉有七或八枚两种群组。

官窑灰青贯耳弦纹壶

高24.7公分 口径13.6公分 底径12.6公分

台北故宫藏

壶圆口微撇,短颈,两贯耳,硕腹,平底,矮圈足。颈饰凸弦纹二道胎骨厚重,全器施青釉,釉色浓润。釉面满佈浅褐色纹片,略有砂眼。圈足端露胎,涂赭色汁。

官窑青瓷盘

高3.7公分 口径15.8公分 足径11公分

台北故宫藏

圆侈口,口沿加镶铜边。浅壁,平底,浅圈足。胎体较薄,採支、垫并用方式装烧,内外施青釉,釉色偏灰,釉面满佈棕色纹片,底面沿边排佈七枚支钉,足端与支痕均显露出灰黑色器胎。

宋 官窑大盘

高3.8公分 口径16.7公分 足径11.9公分

台北故宫藏

模制成形,圆口,口沿镶镀金铜边,浅壁,矮圈足。外壁模饰菊瓣三十五稜,满釉支烧,通体满施粉青色釉,釉质清亮浓稠。釉表满佈棕色纹片,局部可见冰裂纹。底週排佈七枚支钉,支痕中露出深灰色器胎。

官窑青瓷葵口盘

高4.5公分 口径19公分 足径6.5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六瓣葵口折腰盘,浅壁,浅圈足,盘心微凹,圈足低矮。採垫烧法烧製,内外施青釉,釉色偏绿,器表开棕色纹片,间杂少许细碎冰裂纹。外壁顺应葵口出现六道浅槽,圈足施釉不匀整,著地处露出灰土胎色张公巷窑址也见有相似的标本。

官窑青瓷葵口碗

高5.3公分 口径20公分 足径7公分

台北故宫藏

花口分六瓣,侈口嵌铜釦,弧形深壁,器外微现六道浅槽,内底心凹陷一圆槽,圜底,浅圈足,足径较大。垫烧,内外施青釉,釉层浓润,颜色翠绿,足壁有多层施釉痕,釉表带棕色纹片,间杂少许冰裂纹。圈足施釉不匀整,著地处露出灰色胎。

官窑青瓷葵口碗

全高8.8公分 口径23.1公分

台北故宫藏

花口分六瓣,侈口,弧形深壁,器外微现六道浅槽, 内底心微凹陷,圜底,浅圈足。垫烧,内外施青釉,釉层浓润,颜色粉青,口下有多层施釉痕,釉表带少许棕色大纹片圈足施釉不匀整,著地处露出深灰色胎器形类似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历山大碗」。

官窑青瓷葵口盘

高5.2公分 口径21.7公分

台北故宫藏

六瓣葵花形,侈口嵌铜釦,斜壁稍深, 至足际向内横折成折腰盘式,盘心微凹,矮圈足。胎体稍厚,上施青瓷釉,釉色粉青,釉表开深色大纹片。施釉至足际,足缘无釉,露出烧后胎色。

底面镌刻乾隆皇帝〈咏官窑葵花盘〉:「脩内陶秘器,官窑异外间。难分建隆代,总出凤凰山。葵式全非赭,冰纹半染殷。倾阳如取譬,切已独思艰」御製诗。

官窑青瓷葵口碗

高8.5公分 口径23公分

台北故宫藏

花口分六瓣,侈口,弧形深壁,器外微现六道浅沟,内底心凹陷一圆形浅槽,圜底,浅圈足。垫烧,内外施青釉,釉层浓润,颜色粉青,口下局部刮釉,露出多层施釉特徵,釉表带少许棕色大纹片,圈足施釉不匀整,局部显露出深灰色的胎体。器形类似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历山大碗」。

官窑青瓷簋

全高12.7公分 口径17.5×19.5公分

底径16.0×16.0公分 足径15.8公分

台北故宫藏

簋形器,呈椭圆形,口缘下有二道凸弦纹;腹圆鼓,矮圈足,足圈外移。双附耳的垂珥已被磨去,露出深褐色胎。附耳作立兽形,半环状兽身中空。全器釉色粉青,厚腴,微有流动性。稜线处呈显胎色。六角形的纹片多半无色,为俗称之冰裂纹。另有浅黄色的大纹片,为鳝血纹。足圈内侧多缩釉。口沿及足圈均镶铜釦稜。

器仿西周铜簋,同样的造型在杭州郊坛下窑址、老虎洞窑址均有出现。

官窑青瓷花式洗

高4.3公分 口径17.8公分 足径11.2公分

台北故宫藏

十二瓣花口洗,弧形浅壁,平底,矮圈足。满釉支烧,通体施青釉,颜色偏绿,釉质清透,口下、足际出现多层施釉的特徵。关注:老窑。盘心浅划一朵折枝花卉,线条浅淡。胎骨坚緻,釉面无开片。圈足修饰端整,底面沿边排佈七枚支钉,支痕中露出灰色胎。韩国高丽青瓷中亦见有类似的器形。

官窑青瓷尊

全高25.9公分 口径16.5公分 足径13.0公分

台北故宫藏

喇叭口、扁圆腹、高足胫外撇至足缘,圈足;其颈、腹及胫係分别製作后接合成,颈与胫部各饰一道弦纹;器外壁贴付四条直行的泥线,自口、经腹、至足,分三段凸起器面,有如出戟铜尊的稜脊。

全器施粉青釉,釉层厚而匀,光泽莹润,有不规则的大开片,器裡腹部与胫部的釉薄不匀且色灰黯。足缘无釉,呈暗褐色,其伤破处见深黑胎色。

全器造形典雅,泥线因罩厚釉而线条柔和,出脊稜缘处则映黑胎色。

老窑

下期见

(0)

相关推荐

  • 官窑哥窑新论之二十四 到底是亲兄弟、表兄弟,还是江湖兄弟? ——宋代官窑和哥窑瓷器再探讨

    (三)雅致烟火 所以宋瓷展现的美,美在它朴实无华,优雅端庄的气质,美在它所呈现的内敛与温润宁静.宋瓷不仅釉色优美,造型尤为典雅:釉色为皮肉.为衣裳,造型则为骨架以及精神气韵,相辅相成,永恒典雅.&qu ...

  • 一流宋代官窑

    南宋官窑鼎炉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官窑,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在琳琅眩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之汝窑瓷器

    产烧于十二世纪初的北宋汝窑,以温润典雅的天青釉闻名于世.汝窑传世品极为稀少,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二十一件作品,堪称世界之最.本文所展示的台北故宫收藏的21件汝窑照片和文字说明,均来自台北故宫200 ...

  • 全世界只有67件汝窑 “台北故宫”有21件,最全台北故宫汝窑介绍

    目前已有资料的统计,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 ...

  • “农家乐审美”乾隆皇帝除了爱瓷器,还爱玉

    最近有一档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火了,它从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切入,为观众讲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第一期节目中,好多朋友被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给逗乐了.其 ...

  • 玉看皮瓷看底: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当然这里说的足 自然不是脚丫子 这里要说中华瓷器的那些个"足" 正常来说,站得稳一定是要用脚站的 人类大脑的进化随着人类 直立行走而得到进化 那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瓷器 有着平滑细腻 ...

  • 耿宝昌:明清瓷器底足玉璧底有何不同?这篇文章教你辨别不同底足

    瓷器历来是收藏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不论是元以前比较久远的高古瓷还是现在收藏人数较多的明清瓷,都可以看到瓷器收藏是当今越来越热门的一个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在已有八千万人在收藏界,可以看到艺术品收藏在民 ...

  • 玉看皮瓷看底:图解瓷器底足鉴定25招

    我们在鉴定瓷器的过程中当然可以通过瓷器的神韵,器型,釉面,画工,款识,发色等等来鉴定,但是底足的鉴定是鉴定环节中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真伪和断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这也是为什么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 ...

  • 温文如玉:宋代官窑瓷器的图文鉴赏

    宋代宫廷非常重视陶瓷的烧造,宋代皇帝的文化品位本身就很高,象赵佶就是一个很有艺术修养的工笔画家和书法家.被推为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就是在他的授意下建立起来的.因此, 我国从宋代起开始注重观赏瓷器生产, ...

  • 瓷中之玉——湖田窑独树一帜,未来十年的瓷器收藏主流!

    湖田窑是自宋朝以来.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著名的古代窑场. 影青瓷釉质莹润,胎质致密.细腻洁白,其薄度和坚韧度已接近现代瓷的特征,这是其他窑口不具有的可比性.釉面为玻璃相,几 ...

  • 瓷器玉璧底

    玉璧底碗始出现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当时的南北方瓷窑中普遍烧制,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 ...

  • 玉看皮瓷看底,瓷器底足的奥秘你知多少

    "玉看皮瓷看底"古玩行内有句鉴定方面的俗话,这句话的意思是玉器鉴定主要看色皮,比如和田玉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而瓷器鉴定,就要看其底部.比如底足的鉴定,就是瓷器鉴定环节中重 ...

  • 关于瓷器玉璧底,能作为断代的依据吗?

    玉璧底碗始出现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当时的南北方瓷窑中普遍烧制,如河北的邢窑.定窑,河南的巩义窑,山西的浑源窑,陕西的耀州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