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132:韩愈•与陈给事书
陈给(jǐ)事:即陈京,字庆复,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中进士第,历官太子正字、咸阳尉、太常博士、考功员外郎,贞元19年(公元803年)任给事中。韩愈贞元19年冬贬阳山令,此信当作于陈京任给事中后,韩愈贬山阳令前。
给事:即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因执事于殿中,故名。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1、阁下:敬词,尊称对方; 2、有年:多年; 3、辱:谦词,承蒙; 4、誉:赞誉; 5、衣食于奔走:为衣食而奔走; 6、伺候于门墙者:指干谒(yè)奉迎的人;门墙:师门; 7、进:增多; 8、日隔:一天比一天隔膜。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jì)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1、道不加修:道德没有加强修养; 2、与:赞同; 3、同进者:同辈的人; 4、忌者之说:忌妒者的话,指谗言。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yè)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zhǔ)乎其言,若闵(mǐn)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1、进谒:拜见,谒见; 2、温乎其容:谓面色温和可亲;若加其新:好像对待初次相见的人; 3、属乎其言:以言相嘱,指相互亲切叙谈;闵:怜悯、同情;穷:困顿,不得意。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miǎo)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1、如:到; 2、东京:洛阳,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 3、妻子:妻子和儿女; 4、邈乎其容:指态度冷淡;邈:远,此指冷漠不亲近; 5、愚:愚情,谦词; 6、悄乎其言:指沉默寡言似无话可说;悄:指说话少; 7、接:理会。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kāi)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sì)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
1、释然:疑虑消除貌;翻然:迅速改变貌; 2、敏:聪敏;诛:责罚; 3、辄:就;疏:分条陈述; 4、标轴:指书写于卷轴之上以示标记; 5、生纸:未经加工精制的纸,唐时纸有生熟之分; 6、揩字:涂抹的字;注字:添加注记的字; 7、自解而谢:自我解释,谢罪致歉; 8、俟:等待;更写:重新抄写; 9、略其礼可也:不计较我的礼节上的不周之处。
《与陈给事书》全文: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jì)者之说,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yè)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zhǔ)乎其言,若闵(mǐn)其穷也。退而喜也,以告于人。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邈(miǎo)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皆有揩(kāi)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sì)更写,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愈恐惧再拜。
清 过珙《古文评注》评:
通篇以见与不见为关目,作两截看:自“愈之获见于阁下”至“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为一截,口中虽是说见,却反是不得见。自“去年春”至“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为一截,口中虽是说不得见,却反是得见。波澜最阔,结构最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