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乱糟糟理不清? 其实它就是晚唐的藩镇乱局换了些名称

相对于乱成一锅粥的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的脉络简单的多,它实际上就是晚唐的藩镇割据换了个包装:

以往占据各地的节度使,纷纷换个头衔、封王称帝——取代唐朝、占据中原核心区的,被视为朝代,50多年内先后有五朝轮番更替,称为“五代”;

周边相对弱小的只能被称为割据政权,由于没处在权力正中央,反而相对安定、迭代并不频繁,这种小政权先后出现了十几个,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十个被称为“十国”。

下面笔者以梳理五代的更迭为主,以尽量清晰、便于理解的方式总结这段乱世。

点击加载图片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藩镇割据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了100多年,期间虽然在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时期一度压制藩镇、呈现出中兴气象,但由于宦官掌控朝廷、政治极度的腐败,局面只能算是勉强维持。直到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社会基础被彻底摧毁,唐朝这才彻底撑不下去了。

不过,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大多很难直接终结旧王朝、开创新时代(明例外),但它们往往是压死旧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促使新王朝诞生的催化剂。秦末、东汉末、隋末无不如此,唐末也一样。

黄巢起义成就了两个人:李克用、朱温,后面的五代,就是这俩人的“产品”,因此咱们很有必要对他俩的履历进行大致的了解。

点击加载图片

李克用的祖上是沙陀人,原本是西突厥的一支,西突厥被灭后他们部落投靠大唐北庭都护府;安史之乱后,北庭陷落,他们不得已归顺了吐蕃;但并未获得吐蕃人的信任,他们只好又往东投靠大唐,被安置在河东地区。这一部族精于骑射、战斗力强悍,由此也成了朝廷的金牌打手,被称为“沙陀军”。

李克用家族本来姓“朱邪”,他的父亲朱邪赤心是部落酋长,曾经在唐懿宗时期为平定“庞勋之乱”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赐名李国昌,并且还担任了大同节度使,这进一步加快了沙陀人的汉化。

公元872年,唐懿宗担心沙陀人难以控制,试图调整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的岗位,结果引发了他们的叛乱。不过此时唐朝局势还处于可控状态,在幽州节度使李可举、云州节度使赫连铎的打击下,李克用父子兵败后逃亡鞑靼(靺鞨一支)。

点击加载图片

但不久后黄巢起义的爆发,戏剧性地给了李克用翻身的机会。

起初,面对起义军,众多藩镇出于对朝廷的不满、自身保存实力的需要,要么作壁上观,要么出工不出力,起义军势如破竹、席卷大唐半壁江山,并在公元881年攻破长安,可怜的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的裹挟下狼狈逃向蜀地。

朝廷实在没辙了,他们听说沙陀人比较能打,就赦免了李氏父子,让他们南下帮忙对付黄巢,以将功赎罪。李克用于是带着一多万部众、鞑靼人回到中原,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陆续立下战功,由此被封为河东节度使,从此实力越来越强、旗下悍将云集,逐渐成了中原最强的藩镇之一。

而朱温原本是黄巢的手下。虽然出身贫穷,但他却具备了天才般的政治、军事能力,参加起义军后,很快成长为黄巢所依仗的将领。公元882年,朱温察觉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朝廷倾斜,于是果断地向唐王朝投诚,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摇身一变成了大唐镇压黄巢起义的头号悍将。

点击加载图片

在李克用、朱温等人的努力下,黄巢起义在公元884年被平定;但随后原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继承了黄巢的衣钵,在中原地区造成了“人烟断绝,荆榛蔽野”的惨状。在朱温的带头绞杀下,这股乱军到了公元889年才被消灭。

但经过连番浩劫的唐朝廷,此时的威信彻底荡然无存,藩镇越发有恃无恐。其中,占据河东的李克用、担任宣武节度使的朱温,成了当之无愧的双巨头;但他俩在镇压黄巢的过程中结仇,从此成了死对头。

接下来的20多年,就是两巨头争夺中原控制权的时代,朱温携灭秦宗权之威,拿下郓州、兖州、河中、义武,降服河北三镇,压制以太原为大本营的李克用,成了当时的头号军阀。

公元903年,朱温击败凤翔(关中地区)节度使李茂贞,掌控了唐昭宗,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一年,他弑杀唐昭宗,改立唐哀帝,在谋朝篡位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到了公元907年,他逼迫唐哀帝禅让,唐朝灭亡、后梁建立,五代十国阶段正式开始。

点击加载图片

虽然取代了唐朝,但后梁的直接控制区只限于中原。那些位于周边的原唐朝节度使,有的处于实际上的半独立状态——没有建国,但拥有辖区全部权力;另外一些则也纷纷自立山头、扯起建国大旗,成了事实上的独立政权,属于这一类的除了晋王李克用外,还有蜀地西川节度使王建建立的前蜀、湖南武安军马殷建立楚国、两广地区刘隐的南汉、江淮地区杨行密的吴国、浙江钱镠的吴越国、福建王审知的闽国。

接下来的50年间,中原之外的小型割据政权累积超过了10个,但其中那些存活得较久、实力较强的10个,就是所谓的十国,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除了上面6个外,剩下的4个是后蜀(公元934年取代前蜀)、南唐(公元937年篡夺吴国)、北汉(建立于公元951年的后汉残部)、南平(公元924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建立)。它们对天下格局的影响较小,下面我们重点理清“五代”这个主线。

点击加载图片

当时的地方割据政权中,大部分承认朱温的正统地位,向其称臣;有的则继续沿用唐朝国号,拒不认可后梁的合法性,李克用就是其中的代表。

朱温在位期间,致力于降服以李克用为首的反对者,双方多次爆发战争。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但朱温并没有因此减轻压力——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刚一接班就在潞州大败梁军,让朱温哀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小名),李克用虽死犹生!”并且预料到自己的后代将不是李存勖的对手。

接下来的几年,后梁屡屡败给晋国,原被朱温控制的河北三镇也倒向李存勖。到了公元912年,朱温被儿子朱友珪弑杀;下一年,朱友珪又被朱友贞所杀。内部混乱,对外也节节败退,疆域被晋国一步步压缩。

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自称以光复唐朝为己任,所以国号是唐,史称后唐。不久后,李存勖在郓州(山东东平)击败梁军,其后抓住战机袭击后梁都城大梁,朱友贞自杀、后梁灭亡。

点击加载图片

截至目前的李存勖,颇有些唐太宗的架势,所以在后梁被灭后,很多人一度以为新的大一统王朝即将诞生。但与文韬武略的李世民不同,李存勖只是个武夫,灭掉宿敌后梁后,他彻底变了个人:宠信戏子/太监,肆意敛财,任由皇后刘氏胡作非为,沦为了一个纯粹的的昏君。

公元925年,李存勖的“诸葛亮”郭崇韬率军灭掉前蜀。但他还在蜀地收拾残局时,就被宦官及刘皇后密谋诛杀。听闻后唐头号功臣郭崇韬无辜惨死,那些朝臣、藩镇无不目瞪口呆,人心惶惶之下,后唐陷入混乱。而新上任的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则趁机当起了土皇帝,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后来他于公元934年称帝,是为后蜀)

公元926年,魏博镇兵趁机作乱,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受命前去镇压,但这支兵马却也迅速叛变,裹挟着李嗣源联合魏博兵。随后,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说下,李嗣源正式造反。不久后,李存勖死于戏子之手,李嗣源继位,视为唐明宗。

相对于其他大部分五代帝王来说,李嗣源还算合格,在接下来的8年里,中原暂时安定。

点击加载图片

公元933年,李嗣源死,他的养子李从厚即位。当时,李嗣源另一位养子李从珂掌控凤翔,女婿石敬瑭镇守河东,李从厚担心这两位在一个地方掌军太久难以驾驭,于是试图调动他们的岗位。

结果李从珂直接举兵反了,而朝廷派出去的平叛军队也纷纷临阵倒戈,李从厚甚至也死在乱军中,李从珂进京成了新一任皇帝。

公元936年,李从珂也想调动石敬瑭的岗位,不如意外,后者也反了。但常年带兵的李从珂厉害得多,他精心挑选了忠心的大将张敬达前去攻打石敬瑭。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石敬瑭的晋阳城被团团围困。情急之下,这位仁兄派人联络契丹,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尊称对方为父亲为代价,请求契丹骑兵南下帮忙。

(虽然出自沙陀族,但石敬瑭等人早已汉化;因此,由于上述举动,他被视为遗臭万年的头号汉奸。)

双方内外夹击下,张敬达兵败身死,随后大军鼓噪着南下。陷入绝境的李从珂自焚而死,后唐灭亡、后晋建立。

点击加载图片

称帝后,石敬瑭对契丹称臣,自认“儿皇帝”,这是中原王朝首次遭受此等奇耻大辱,后晋的文臣武将自然愤愤不平。但石敬瑭活着的时候,后晋一直对契丹毕恭毕敬。

公元942年,石敬瑭死了,侄子石重贵接班。这位老兄年轻气盛、颇有血性,在景延广的鼓动下跟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翻脸,随后双方大打出手。

起初,双方互有胜负,刘知远、杜重威甚至先后大败契丹军队,这也让石重贵对局势产生了误判,没有看清后晋朝纲混乱、国力困顿、人心浮动的现实。

公元946年,雄心勃勃的石重贵派杜重威北伐,与耶律德光展开决战。没想到杜重威心怀不轨、临阵投敌,辽国大军趁势南下,陷入绝境的石重贵开城投降(其后他被囚禁在契丹将近三十年,最终客死他乡),后晋灭亡。

点击加载图片

占领大梁后,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正式建立辽朝。起初,他一度认为自己有能力管理好中原,但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这水平,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延续了契丹人“打草谷”掠夺军粮的野蛮做法,引起了中原军民的强烈反感;

任用亲信担任各地刺史,这些人无不以收刮民脂民膏为己任,造成民怨沸腾;

一群趋炎附势的中原人溜须拍马、助纣为虐,滋扰得中原乌烟瘴气。

因此,没多久各地就爆发了反抗契丹人的起义,后晋大将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是为后汉。被乱局整得焦头烂额的耶律德光哀叹:“我不料中国人难治如此”(那时的中国指的是中原),不得已退回了北方。

但后汉的寿命实在太短。公元948年,刘知远死,儿子刘承祐继位。两年后,李守贞发动叛乱,刘承祐派自己父亲留下的亲信郭威前去镇压;但在郭威出征后,刘承祐却莫名其妙的起了疑心,竟然悍然杀了留在京城的郭威全家。郭威愤而造反,刘承祐死于乱军之中,后汉灭亡。

点击加载图片

郭威称帝后,国号为周,史称后周,继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三个沙陀族(虽然已经汉化)开国皇帝后,中原政权终于为正统汉人掌控。

同年,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在太原称帝、依附于契丹,他保留了汉的国号,史称北汉。

承接多年的战乱与疲敝,当时的后周困境重重,郭威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由于他的家人当初被刘承祐诛杀殆尽,由养子郭荣(柴荣)继位,这就是五代十国中唯一的明君——后周世宗。

郭荣立志“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们看到了终结乱世的希望:

他对内整顿禁军,建立起一支听指挥、战斗力彪悍的中央军;同时招抚流民,轻徭薄赋、积极发展经济;他还首次整顿吏治,大量起用文人入朝执政,一改数十年来武将擅权的风气,政治逐渐清明。

而在军事方面,他先后痛殴意图勾结契丹的后蜀、南唐,夺下大片土地,周边各政权无不战战兢兢。此时他若想统一中原,其实并没多少技术上的难度,但他的战略是趁着士气正旺、先抢回幽云十六州,其后再致力于安内。

点击加载图片

于是,在公元959年,郭荣率军北伐,在连续拿下瀛、莫、易三州后,核心的幽州已唾手可得;但在这个关键节点,他却突发疾病,随后去世在班师途中。

其后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即位。为了为幼子保驾护航,郭荣生前曾进行了大范围人事调动,让自己最信任的赵匡胤担任禁军统帅。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公元960年,赵匡胤以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上,其后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其后回师京城,兵不血刃夺下了后周政权,北宋建立、五代结束。

而接下来的赵匡胤采取了与郭荣不同的战略,公元963-979年,他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陆续灭掉了当时的八个独立政权:南平、武平节度使(楚国覆灭后湖南的割据势力)、后蜀、南汉、南唐、闽、吴越、北汉,十国宣告结束,天下进入了宋朝与辽国南北对峙的局面。

点击加载图片

五代的更迭之所以如此迅速,关键原因在于这些政权的建立者都是军人,他们绝大部分并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与雄心;主宰一方后,他们大多骄奢淫逸、政治混乱;政权内的野心家也有样学样、野心勃勃,上下觊觎、互相防备,造成了走马灯般的更迭乱象。

赵匡胤虽政权来得不太光明,但他终结了50多年的乱局、将天下归为和平,并且在制度上断绝了武将擅权的根源,这一功劳不容忽视。但万事过犹不及,宋朝却也阉割了中原王朝上千年的尚武之风,加上石敬瑭拱手让出了燕云十六州,其后两宋的被动挨打几乎铁板钉钉。由于这层因素,唐与宋虽只间隔了50年,给我们却形成了相差几个世纪的感觉,此情此景,让人唏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