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评论】曹辉:赏析范诗银《菩萨蛮慢·七月七日之卢沟晓月》
【诗人简介】曹辉,女,70年代生人,汉族。业余雅好诗文。出版散文集《书卷多情是故人》《哪堪清秋》《荆钗》《卷葹》,诗词集《清秋诗词集》《以梦出尘集》。
范诗银
静风湔霓,正晴云渐晓,紫芦渐雪。镜水碧、还有轻寒,是千点倦星,半轮明月。炬眼双双,蓟门望、帝家城阙。醉行行雁去,幅幅画来,脉脉相说。
当年吼声未歇。泣轩辕鼎碎,华夏天裂。道不尽男儿,刚胆柔肠,对盗寇残凶,奋举冰铁。寸草春晖,剪几段、煌煌青碣。拍栏杆、君应记取,那腔热血。
曹辉赏析:
婉约与豪放是词之双峰并峙,这首慢词《菩萨蛮慢·七月七日之卢沟晓月》,妙在集婉约与豪放于一处,上片婉约,下片豪放,形成鲜明对比,一腔爱国襟抱尽展。看多了小情小调的个人小爱诗词后,如此格调的爱国诗词,对当下国人的爱国砥砺,实有裨益,值得弘扬。
上片先推画面。从风景落笔,“静风湔霓”,身为军人,作者心绪显然因特殊的日子受到波动。动词“湔”字,用心良苦,有为当年的七七事变之国难洗涮耻辱之意。再以“正”字领两个四个字句——晴云渐晓,紫芦渐雪,实景造境,增轩阔壮美之感。续以“镜水碧、还有轻寒,是千点倦星,半轮明月”,依旧铺陈眼前景色,从水写到夜之星月,一幅恬淡画面扑入眼帘,物像叠出。“千点倦星”的“倦”和“半轮明月”的残缺之美,都是作者意绪萦怀的托寄。且倦字暗喻时间之久,透漏出晓字之意,并点破晓月之题。再以:炬眼双双,蓟门望、帝家城阙。此十一字写情,接前面的景,过渡自然圆润,蓟门桥畔之狮眼望哪里呢,帝家城阙也。貌似闲笔闲娱,实则埋情呼之欲出,欲出的是什么,暂且再埋片刻,这种吊胃口的写法,值得学习,层层铺设,主角依旧不出,千呼万唤不出来。作者罗列诸多景象,到底意欲何为?接着从容写到:醉行行雁去,幅幅画来,脉脉相说。此句饵已露出端倪。前九字以“醉”字领“行行雁去,幅幅画来”,景丽情平,明则写景,后四字“脉脉相说”却一揭面纱,陡然露出该词真容于下片。如此厚积薄发,能发到如何地步?
下片也不遮掩,直笔道来,倍显磊落——“当年吼声未歇。”近史浮于眼前,声在耳畔,七七事变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原因在于日军于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这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至此,作者此词立意昭然。想表达什么,读者亦豁然。“泣轩辕鼎碎,华夏天裂”,对当年那段历史给中国造成的创伤,不尽遗憾与愤恨情怀溢出,每一个中华儿女,念及于此,都应该有民族荣辱之心,不应轻易忘记过去,否则,中国人筋骨血性何在?何在呢?在此——“道不尽男儿,刚胆柔肠,对盗寇残凶,奋举冰铁”,读来如同身处当年七七事变战事之中,那些对抗日寇的场面,战争的血腥画面,清晰再现,睹此情景,何须说什么?但凡有一丝爱国之心的中国人,都会有所思。接以“寸草春晖,剪几段、煌煌青碣”,“春晖”明典,祖国即母亲,报春晖即报母恩,“剪几段、煌煌青碣”,意为为青史汗增辉。“拍栏杆”句,有作者呼吁国人爱国心之急之渴,作者身为军人,对外侮之恨更甚,对国人之奋起更切,是以,自然发声作铿锵结——君应记取,那腔热血。一气呵成,倍觉妥帖自然。
纵观全词,从七月七日这个民族耻辱日牵起,由景涉史,回首前尘往事,国耻蓄于胸中,自然生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之慨。“君应记取,那腔热血”,更是一吐为快,勉励同胞要居安思危,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戒,以史为警,这才是词人心之所要和词之超越文学本身昂扬向上的正气。通篇脉络分明,时代感极强,前片如诗,读来如古琴和弦;后片如檄文亦如宣言书,读来铮铮然有剑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