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副中心里,究竟谁能最终成功?鲁巷、沌口还是宋家岗呢
黄陂观察,观察黄陂
我国城市的扩展,有以北京为代表的环线模式,一圈圈地往外摊大饼,也有深圳的多中心模式,盐田、罗湖、福田和南山各有自己的中心,本区居民如无特别需要,基本都能在本区域解决就业和生活问题。
武汉呢,算环线城市还是多中心城市呢?
地理上来说,武汉和深圳一样,先天性的就应该是一个多中心城市,汉口,汉阳和武昌原来各有自己的经济和商业中心,但可惜的是,由于武汉开发区过多,且产业集中于一处,逼得很多汉口,汉阳人必须跨区去光谷上班,地理上本来可以多中心,但人为地搞成了环线城市。
光谷豹澥
所以,新规划里给武汉规划了10个副中心,分别是:
黄陂-宋家岗和武湖;硚口-汉江湾;江岸-谌家矶;汉阳-四新;武汉经开-沌口;武昌-南湖;洪山-杨春湖;光谷-鲁巷和豹澥
10个副中心里,三环内6个,三环外4个。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10个副中心的现状吧,并推测10年后哪些副中心会真正实现。
首先让我们看看城市副中心都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吧:
城市副中心位于城市的外围地区,与城市中心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城市的某一局部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对的中心区位优势。
不是城市核心区的简单重复,追求的不是核心区的微缩效应,而是核心区的互补效应,副中心建设的初衷不在于营造“小而全”的服务中心,而在于构筑富有特色的服务业新高地
城市副中心需对周边具备辐射和带动作用
沌口
武汉已初步具备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区域
很显然,10个副中心里只有沌口和鲁巷大致符合要求,毕竟沌口和鲁巷是两个开发区的行政中心,再加上建设时间早,如今都已具备一定规模了。
另外的5个三环内的副中心,杨春湖虽然有武汉火车站加持,但地理位置太偏(非交通要道,基本属于死角位置),一直不温不火。南湖和四新都是同样的问题,区域主要以住宅开发为主,缺乏产业汇集,谌家矶也是位置太偏,汉江湾则是老工业基地很难转型。
三环外的其他3个副中心中,武湖还是个普通小城镇模样,豹澥虽然有光谷扶持,但也人气不足,宋家岗相对来说规划和建设得更好,但也同样缺乏产业支持。
简单地说,就是这10个副中心中,除了沌口和鲁巷外的其余8个,都还没成气候,现阶段自己都还需要主城区辐射,离作为真正的地区中心去辐射周边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杨春湖
10年内谁会最终成功呢
光谷的鲁巷当然最有可能,成功可能性98¥,其优势是距离武昌中心比较远,能够自成一派独立发展,且有光谷的产业和人口支持,成为副中心应该是必然的结果。
沌口的话可能性也是非常大(80%),但和鲁巷比起来,沌口的辐射能力稍弱,这和其产业有关,武汉经开多以国有企业为主,属于一个相对较封闭的体系,自然对外界的照顾能力就不强,这方面参看同为邻居的江夏区和蔡甸区的发展就很清楚了。
南湖和四新要成为副中心不容易(50%),需要重新开始对这两个区域进行定位和规划,处于沌口和汉阳的中间,商业比不过汉阳,产业又玩不过沌口,四新的特色是什么呢?同样对于南湖来说,虽然周边没有其他副中心,但地理位置的劣势让其很难辐射到武昌老城区和江夏新城区。
杨春湖的地理位置无解(40%),新洲人,青山人会愿意将其作为中心吗?很难,即使通往武汉火车站的诸多地铁建成,杨春湖估计也很难成为地区的中心。
武汉南湖
汉江湾的问题则在于硚口是否要和东西湖联合起来发展(50%),光依靠硚口,汉江湾这个副中心很难发展起来,如果和东西湖联手,或许有成功的希望(但问题是这会削弱吴家山的许多光芒,东西湖会愿意吗)
谌家矶和武湖,都依赖于长江新区是否能够批准,批准了,由于有大片土地,武湖的前途会比谌家矶还光明,但如果没批准,谌家矶还是有希望成为地区中心的(70%),毕竟长江新城还在,但武湖将只会还是黄陂区的一个普通街道而已。
宋家岗成功的可能性越60%,能成功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临空中心,可以辐射孝感、黄陂和东西湖,且市里也开始主导宋家岗的项目建设了,不好说的地方在于国家级临空能否批准(如果不批准,湖北省武汉市能够协调好孝感黄陂和东西湖的产业关系),其相关的交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如果一切顺利,宋家岗作为临空副中心的成功概率将达到90%以上。
各位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