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那些事儿之一 ▎黄陂的地名为何许多后面带铺字,如甘棠铺等?

小编

小编老家属于原黄陂县五岭公社,后来名字变成土庙镇,再后来镇没了,成了祁家湾街道土庙社区,记忆里,过去把进出县城必经的达义称之为达家铺。

达家铺,位于黄孝公路旁边,地理上算得上黄陂县西北的交通枢纽,北可以到李集泡桐,西到孝感杨店,南到土庙和祁家湾,东可以进出黄陂县城。

但可惜的是(也是小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此地方一直发展不起来,一几十年里一直是一个规模稍微大点,百来户人家的乡村小集市。

▲卫星地图上的达义

黄陂这类名字后面带铺字的地方很多,多分布于交通要道旁边(如甘棠铺,什仔铺等),小编原以为是和某村某墩一样,以地形命名(铺字有形容平坦广阔的意思),前两天翻阅清朝同治版《黄陂县志》后,才终于明白这些地方地名带铺子的真正含义。

所谓“铺”,清朝指急递铺,专用作传递官方日常文书,清同治版是这样描述黄陂的邮铺的:

邮亭之设,掌传送也,古制,军情属之塘兵,文移属之铺兵,夫铺而日兵者,亦以往来迎送兼有营卫之意焉,道路远近不一,必以十里定其经界,设舌更,递传命计程两有攸赖矣

大白话就是,古代军情方面文件的传递由塘兵,官方公文传递用铺兵负责,每隔十里左右会设一个邮铺,驻扎有铺兵,其职责是传递公文和守卫营房

参考阅读:清朝驿站制度

  • 清朝驿站分为:驿、铺、站、台、塘、所,按传递公文的种类以及地理条件区分。

  • 司兵和永兵,对应的是驿臣和驿夫(清代时驿站管理基本由旗人专管,据说油水不薄,因为可以夹带私人货物)

下面让我们看看清朝时黄陂县邮铺吧,这些邮铺中,有哪些还存在,或者虽然存在,但地名已经更改了呢?

1、从县城往东到达阳逻铺的有6个,都位于现在的318国道沿线,分别是:

  • 急递铺:县志上未说明具体地址,配备有3名司兵,永兵9名(一个邮局12名员工,规模不小)

  • 天井铺:永兵7名(鲁台天井村附近)

  • 骆驼铺:永兵7名(武麻高速公路西边一点)

  • 什仔铺:2名司兵,永兵5名

  • 刘家铺:3名司兵,永兵6名(六指镇区以东)

  • 甘棠铺:永兵7名

从人员配备就大致可以看出清朝时这几个地方的重要性。

▲甘棠

2、县城西到孝感界铺(今界河)有五个

  • 青紫铺:3名司兵,永兵4名(是不是现在的青仔村所在的为地方呢?)

  • 枣林铺:永兵7名(涂店附近)

  • 廖公铺:1名司兵,永兵6名(罗汉花石附近)

  • 达义铺:1名司兵,永兵6名(原土庙镇区以北)

  • 夏家铺:1名司兵,永兵6名

3、往西南至汉阳铺共有三个,具体是:

  • 黄浒浦:3名司兵

  • 滠口铺:3名司兵

  • 鲍家铺:3名司兵

上述这14个地名中,小编在地图上搜了搜,除了急递铺、青紫铺、夏家铺、黄浒铺和鲍家铺等5个外,其余的9个地名现在还能在地图上找到(天井铺改名天井村,滠口铺改名滠口街)

古时候,黄陂县的邮政部门规模如何呢

乾隆年间,黄陂县有驿马110匹,马夫55匹,排夫110名,这个规模不小,今天的黄陂邮政据说正式员工也只有400人左右。

那时候驿站还提供“的士”生意,据记载,从黄陂县城到孝感县城,120里路,坐小轿子文钱1串加100文,坐到80里外的汉阳县城(那时的汉阳县城在钟家村附近)的话就只要600文了。

据考证,清代时一文钱可以买一个烧饼,相当于现在的2块钱左右,看来清代从黄陂县城雇个轿子到汉阳县城需要花1200多,这个消费水平也只有家里有矿或者有背景的人才花得起。

历史其实是很有趣味的,尤其是我们身边的过去。

当然清朝驿站在黄陂还有塘站,塘站相对铺站更为重要,这部分我们下次再讲,各位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0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