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
人到中年,身上的职责多了,担的担子重了,难免会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姜文曾经给“中年”做了这样一个定义:
“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既要讨得老人的欢心,也要做好儿女的榜样,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是一个要拼命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一刻都无法松懈。
但即便每一个中年人都在社会中奔波努力,有一点也绝不能忽视:“正家风”。
家好才是真的好,人到中年,一定要让子女牢记这三大古训,否则必遭灾祸。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生在世,功名利禄不过尘土。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淡世俗的功名利禄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屏蔽喧嚣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人活一颗心,心修好了,自然就会更加从容的面对纷杂的诱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的一生,收放自如,超凡脱俗,独得情趣。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虽然有心改变,但二十九岁的他,仅仅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
这一个小小的官职,实在太多生不由己,单单顶头上司看重出身这一点,他便无法改变。
某年冬天,遇到巡查,实则趁机徇私,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虽百般不情愿,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
但县吏却拦下了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衣着整齐,否则督邮会大做文章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这便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由来。
每个生活在俗世的人,都免不了会感叹,活着太累了。
人之所以活得太累,是因为所求太多,而忘了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之人都是追随着利益和名望,却往往被欲望所奴役,做出了许多违背本心的事情。
而一个真君子,应该追求的,是真和善,是忧道不忧贫的操守。
人到中年,为人父母,该告诉自己的子女,初心是永远不能忘的,即便世界变化万千,只要守好了自己的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2
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奢必败,是古人千百年来无数事例所凝练的血泪教训。
大道至简,不因一时虚荣而迷恋物质,这样的家庭,才不会亡于败家。
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应该于本身相匹配,如果过度的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物质,势被物质所扰。
司马光一生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是他生活的常态。
不仅自身如此,他还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
为了使儿子认识祟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
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
他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内心的充足,才是真的富足。
节俭自古以来就被大家所尊崇,而一个家庭如果养成了奢侈享乐的作风,就会被拖入泥潭,无法自拔。
我们这一生所享受的,皆是福报所积,是有限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个家庭都应该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告诉孩子,一切的来之不易,且不能随意挥霍。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在这个世上浮浮沉沉,“担得起责”是最大的魅力。
每个优秀的人,都能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不会推诿,反而会竭尽全力,上不愧天,下不亏良心。责任和担当,从古至今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有人说:
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都应该让孩子知晓,他们的身上也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且不容推脱。
一个好的家风,千金不换。
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中,都藏着一个家庭的家风。
人到中年,即使为子女积攒了滔天的财富,也不能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
有人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想要花开的鲜艳,首先就得要求自己做个上顶天,下立地,踏踏实实的清白之人。
如此,就是我们能留给后代最好的家风。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勇敢,有担当,独立又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