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三教九流”都指哪些职业?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教九流”泛指那些处于社会底层从事各种行业的人,也就是在江湖上混的那些人,像黑帮,妓女等都被归在此类。可是“三教九流”这一说法刚出现的时候,并非我们如今想象的那样。
三教分别来自“儒”“道”“释”。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春秋时代的孔子,儒家学说在汉朝之前并没得到全面发展,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才全国普及,儒家才成了主流思想。“道”教在东汉末年才大量出现,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道祖,''道''的概念是当时老子首先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释”也就是佛教,东汉时传入我国,因为由印度的释迦牟尼所创立,也被称为“释”教。
三国时期,这三种教派的影响力最大,参与的人也最多,因此这三教被并列在一起成为三教。而九流是指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汉朝得到广泛流传的九种学说。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名家。后来人们就把各种学术观点形成的流派加上当时盛行的宗教称之为三教九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学说占据了统治地位,一些社会上的人就根据儒家思想,将官位按照等级高低分为清流和浊流。而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学问,不懂清浊孰高孰低,就按照自己所认为的,把九流设定为尊卑不同的九种身份。
唐朝时,因为君王信奉道教,排名依次为: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贾、医卜、僧尼、士兵、农民、工匠。而到了元朝,不但把汉族列为第四等人,还把接受过儒家教育的文人列为了第九等。依次为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而到了清朝末年,九流已经被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三个等级不同的层次。代表在封建社会各个阶层从事着不同职业的人。“上九流”依次为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 尼。“下九流”:师爷、衙差、斗秤、媒婆、走卒、时妖(巫婆和拍花子的)、盗、窃、娼。而下九流一般在旧社会处于最底层,是最受压迫的一个层次,有时候还有包括优伶,理发匠等。而随着古代白话小说的兴起,三教九流逐渐变为泛指在江湖上混生活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