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简单好用的方法,帮你克服拖延
昨天堂主开启了,决战拖延——日更行动小组的活动。
今天我们再详细的讲讲,关于拖延的老大难问题,我相信拖延是所有人的敌人,怎么都消灭不干净,反反复复的出现,怎么也没办法根治。
每年都下决心,每年都完不成,从这个角度看人人都有一点”渣男“潜质,说过的话从来没有实现过。
今天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我们不求根治,只是想办法降低拖延的影响,如果不影响你做重要的事,其它小事拖延就拖呗,只要拖的起就往死了拖。
只要你想会有无数个,看似合理的理由阻止你行动,拖延就像个黑箱一样,如果不把它拆开看看,很难找到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我看到太多人,真的对自己挺狠的,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该拖延还是拖,最后都快把自己搞神经了。
有必要打开拖延这个黑箱看看,里面到底什么机制导致行动拖延。
造成拖延黑箱的3大成因:
1,觉得事太难
如果一个人只能扛起100斤,却非要扛500斤,那他怎么都不可能做到。
想把事做成,不能单指望决心,还要看自身能力,定下了超出承受范围的目标,一般都很难完成。
如果每次都完不成,没有多少人是越挫越勇,只会让自己灰心丧气。
因为事太难,心理就会抗拒,因为抵触,导致拖延。
2,感觉没意思
让你去看电影、玩游戏、去旅游,没有几个人会拖延,之所以拖延还是吸引力不够,没有动力指望硬逼着是很难。
这个问题还有一层因素,因为你没有开始做,还没有从中获得好处,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因为没有去坚持行动到有收获,也会让人失去感知到的机会。
3,担心做不好
现在很多人有个毛病,能力不怎么样,要求倒是挺高。
刚开始读书,就要求能记住,刚开始跑步,就要求马上每天跑5公里,刚开始写文章,就想要反馈10W+爆款。
本来就刚开始做,做多好才算好,可能你本身在自己阶段完成的算不错的,只因带着过高期待,反而对自己正常的成绩不满意。
如果没有达成期待的样子,就开始对自己的努力感到不满意,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所以就迟迟不肯行动。
因此触发了完美主义思维,觉得如果做不好,宁愿不去做。
世界上有谁出生,就能把事做完美的, 不都是在一次次行动中训练出来的。
如果不能客观的对待行动,把很多无谓的压力给到自己,最终的结果就只能不断拖延。
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我们打开黑箱去观察,发现拖延的原因都差不多,明白了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第一,事太难怎么办?
降低阻力,简单的才能坚持
需要花时间的事都急不来,堂主为日更行动小组,设定的目标是每天600字无主题限制。
写作是一个技术活,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大量、高频、重复的训练,说白了就是每天写。写多了你的逻辑能力、思考能力、结构能力,慢慢就训练出来了。
先设定一个能完成的目标,保证自己可以完成,通过一次次的完成增强自信,慢慢在提供目标难度。
这个方法在我们执行力系统里面,叫做”最小可执行策略“,做最简单的事才能坚持。
每天600字,无主题要求,只要你想写一定能完成。
先保持每天都去做,才会有机会考虑,怎么做的更好,怎么做的更多。
第二,没意思怎么办?
建立反馈,胡萝卜和大棒你选哪个
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靠有意思才去做的,而是你知道自己要做,而且是不得不做。
感觉上班没意思的人多了,他们不是一样每天去上班,感觉上学没意思的人,一样天天要去上学。
有些事没意思,但是能带来好处,这个好处可以增加你存活的几率,就会促使去把他完成。
有兴趣行动当然好,我们讲的是就是没有兴趣怎么办?
难道就不去做吗?
当然不是,如果是这样没有几个学生去上学,也没有多少工人去上班,背后靠的是什么?
就是规则机制的力量,用规则强制行动,用机制建立反馈。
上班不能迟到,这个是规则,迟到会罚款50元,这个是机制反馈。
在你不想行动的时候,想办法让自己行动起来,坚持行动是对的,问题是怎么坚持。
这个时候就是依靠规则、机制、反馈的力量,辅助你做成要做的事。
多想想做成的好处,一点点把好的结果丰富起来。
第三,做不好怎么办?
马上去做,干出感觉就好了
不去做连做好的机会都没有,马上去做,可以有效减少阻力。
干活之前想一堆困难,还没去做就已经被吓倒了,在你被想象的困难影响之前,立刻马上开始行动。
真的去做你会发现,之前想的一个都没有发生,行动只跟行动本身有关系,想再多都没用。
马上去做,在干活中寻找感觉,干一会状态就自然出现了。
读书看不进去,写作没有思路,只是想是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真的去看了, 真正去写了问题才会被解决。
看不进去的时候,先死扛10分钟,写不出来的时候就随便写,重点是先给大脑热身,慢慢冷启动自己进入状态。
少考虑要不要做,多思考怎么做。
一件事你能做到一半,那你最后一定能做完。原因就是,如果你差一点没作为,心里会一直想这件事。
帮你克服拖延的具体操作方法:
1,简化步骤
之前提到过一个理念,尽量把行动的阻力降低的小小的。
这句话听着很水,其实很管用,本身行动力和自制力就不足,好不容易有了状态想去做,结果因为路上耽误太久错过了时机。
举例:今天有了灵感特别想写一篇文章,回到家打开电脑发现没电了,充了电又发现没办法开机。这个时候创作冲动依然在,你带上身份证准备去网吧写,下楼找共享单车一连3辆,都没有二维码。到了网吧又要开卡充钱,当网卡办好准备就绪,已经没有一点想写的欲望了。
这个案例有点夸张,有利于理解什么叫”行动阻力“,不是你想行动,就可以顺顺利利。
在你想行动遇到挫折都会放弃,何况本身就不想行动的时候。
所以我们说,只要你想做,就想尽办法减少过程步骤,最短路径去启动它。
一件事开启的步骤越小,行动的阻力就越少。
如果你想看书,就在家里到处放满书,包里也带一本;想写东西,随时准备一个蓝牙键盘,时刻准备好。
2,时刻准备
是的,这个思路就是时刻做好准备,迎接自己的行动状态。
有人觉得要搞的这么隆重吗?
这个不是因为太难得了吗?本身就不想行动,想行动的时候不抓住机会,等于浪费了一次行动机会。
如果你随时保持马上行动的状态,当灵感出现,当动力出现,就能立刻进入状态。
那些能长期坚持的人,都是懂得珍惜每一次的动力。
驱动力其实很难把控,因为我们很容易对反馈脱敏,之前的刺激手段用几次就失效了。
这个时候动力就显得很珍贵,在动力来临的时候,不能因为阻力太多而放弃机会。
举例:你特别想出去跑步,如果你每天提前把跑鞋,腰包,钥匙,手机准备好,下次有这个想法直接换好装备就能出发。但是你没有准备好这些东西,就要重新找鞋子,腰包,手机,钥匙,弄下来跑步的冲动已经消散了。
读书也是如此,想读书的时候伸手就拿到书,和想读书翻箱倒柜找书,那个更容易让你开始行动。
这个原理是把可控的随时准备好,不可控的动力因素到来的时候,随时可以抓住。
3,抓住机会
作为日更600多天的人,一直在跟拖延做斗争,所以特别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有时候开车想到的点子,也会让旁边的人帮忙记下来,如果没有人就找地方停车抓住灵感。
我每天都会思考5个话题素材,感觉那个话题成熟了,灵感来了,就把它从我的大脑引到电脑里变成文章。
最好的就是这个状态,早期是需要机制逼自己开始,慢慢的就适应了行动状态,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向更好的方向努力。
抓住每次机会,可能是超长发挥的机遇。
把自己产生行动的意愿,引导出来通过最小阻力,最少步骤的路径成为现实。
随时埋下思考行动的种子,在它发芽的时候及时抓住机会。
平时多做准备,在你想行动的时候,可以顺畅的去行动。
拖延是起因不同,应对的策略也不同,抓住每个改变的机会,是最好的成长方法。
过去写的干货:
记得点“在看”
用激进思考,学实用知识